一次难忘的野营拉练
黄正林
1975年冬,天气逐渐变冷,赣州地处亚热带气候天气也有几丝凉意。兵练三九,是部队的光荣传统,是锻炼指战员们的身体素质、军事技能的最佳时机。因此,赣州军分区首长决定开展一次野营拉练,由军分区机关、直属警通连、下属独立营,除留有执勤任务的部分人员外,一律参加训练。
随着野营拉练命令的下达,全体官兵在军分区首长的带领下,全副武装向大余县出发。我们的行军路线是从市区出发,途经赣县的塘江镇,上犹县,崇义县,大余县,南康县,仍后回到市内,全程近400公里。
我们电台随军分区野营训练前指行进。全台5人,在台长谢业藩的带领下,携带八一型电台,手摇发电机等通信器材,行进在队伍里。大家除背起电台器材外还要携带自已的背包、水壶、挂包等生活用品,每人负荷将有50公斤。在这种长途泼涉的行军中是要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部队行军不是走在宽阔的公路上,而是专拣乡下小道及山路而行。300多号人的队伍,以一路队形前进,队伍拉得很长,有时前面的同志走快一点,后面的就要小跑步才能跟上,不仍的话就会掉队。
第一天,部队经过塘江镇。塘江镇是江西省糖业生产重要基地,江西第一、第二制糖厂都在这里,每年生产的白糖、红糖、冰塘销往全国各地。那时候糖的价格很低,以白沙糖为例,每斤只要4角6分钱,人们都能购买得起。过塘江一路向西,到达上犹县上犹江水库。上犹江水库是全省一型水库,建库早,面积大,水流向下注入贡江,尔后在赣州市章贡两江合龙而向北流入赣江。我们在上犹江水库吃过中饭,吃到了水库工作人员捕捞的大鲢鱼,一条就有上百斤,肉鲜味美,让我们饱吃了一顿。
大厂村是崇义县通往大余县的一个较大的村庄。部队到达大厂村已是下午3点钟,我们在这里立即架设天线,开通机器与军分区基指进行联络,迅速将前指首长的指示发往基指,使基指首长及时了解部队到达的地点,指战员的思想情绪及下步打算。其余部队开展了短时间的训练,并为翻跃崇义大山进行了动员。部队情绪高涨,但还是有少部分战士吃不消这种急行军,有的脚板打起了水泡,有的疲劳过渡迈不开脚步。在军分区高维新政委、马志新副司令员、李铁军副政委、张新成参谋长等首长的带领下,没有一人产生谓难情绪。
爬山是锻炼部队的最好手段,虽然山不是很高,但坡很徒,又是尽一色的原始森林,我们沿着山间小道不断攀登。到达半山腰后开始上了崇大公路,在此部队稍作休息。翻过大山就到达了铁垅煤矿已是傍晚6点了。部队在铁垅煤矿住了下来。煤矿对我们的住宿进行了精心安排,一班一个房间,一律通铺。炊事班在院外挖坑支锅,淘米蒸饭,洗菜炒菜,忙着为大家准备晚饭。矿上锅炉房为大家供应热水,泡脚消除疲劳。卫生员帮脚打泡的同志用针细心地挑泡敷药。经过一天的急行军,部队没有低落的情绪,士气一直很高。在分区首长的带领下,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吃不了的苦。全体指战员吃过晚饭,按照分区首长的指示,以班为单位召开班务会,总结一天的收获,找出存在的问题,树立必胜的信心。我们在台长的主持下,台务会开得很热烈,大家积极发言,谈体会,表决心,一定要完成好这次野营训练任务。
第二天一早,部队开拔向大余县进军。经过一夜的休整,大家群情振奋,行军途中军歌嘹亮,各连在带队排长的指挥下拉起了唱歌比赛。从《我是一个兵》开始,《打靶归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都是指战员们最熟悉最顺口的歌曲,非常适应行军速度。歌声振奋了精神,歌声消除了疲劳。从铁垅煤矿到大余县城将近60公里路程,下午2点到达大余县城郊,部队安排住在老百姓家里。我们电台住在一户李姓家中,老李非常热情,安排两间房给我们,一间为住房,一间为工作间。我们一齐动手,架设电台天线,开动手摇发电机,打开机器调试频道,一切准备妥当,就等与基指的联络时间。
联络时间一到,耳机里传来了基指的呼叫声,我们迅速回答,一封加急电报在电报纸上飞速抄写下来,并立即送往机要科译电员手中。译电员胥拥军参谋是六九年一月的兵,湖南岳阳县人,人非常亲切,对我们的电报书写清楚准确感到满意。我们与机要科的战友是直接打交道,工作上相互备合,但都是保密部门,相互不得打听工作实质的东西,我们都心里有数,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吧了。我们作为前指,主要是把野营拉练的基本情况向基指首长汇报,保证野营训练取得圆满成功。
在大余县,我们参观了西华山钨矿,下到井下,了解了工人的工作情况及钨矿的基本情况。钨是一种战略资源,钨矿在赣南地区非常丰富,它占全国己探明矿藏的70%以上,在世界上排在第一位。西华山钨矿已开采很多年,钨的含量很高,矿石内还含有金、银、铝等贵金属,通过参观使我们对钨的价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还到油山垦殖场和小梅关参观学习。油山垦殖场和小梅关是当年陈毅将军带领长征留下的游击队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的重要地区,是通往广东的咽喉,是阻止敌人追击我红军的要塞。陈毅将军同游击队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拖住了敌人,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涨气焰。
野营训练边走边练,边走边学,既锻炼了部队野外作战能力,又使部队接受了传统教育,提高了部队的士气,一举两得。在大余县前指首长同官兵同甘共苦,一起行军,一起训练,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我们从这些南征北战的老兵身上学到了刻苦训练,顽强战斗的作风和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
在野营训练即将还回部队驻地的时候,我接到了本人调往江西省军区独立师三团(32717部队)的命令,于是踏上了前往九江的旅途,担负新的任务。虽然我未完成野营训练的最后任务,但我在短短的几天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为在部队长期工作打下了思想基础。
2024年12月10日
(欢迎提供黑白照片,欢迎为艺术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