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京都爱情01
亲爱精诚352
1999年6月,我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休整两个月后,告别我的博士生导师赖永海教授,进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我在南师大的博士后学术联系教师是何永康教授。拜访何教授时,他说,你是我们南师大首批文学博士后,我们对博士后工作没有经验,而且你又是哲学博士,虽说文史哲不分家,可是我们对指导哲学博士搞文学研究更是毫无经验。这样吧,你根据你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学术兴趣,自行选题吧。半年之后写一个开题报告,我们请几位与你的选题相关的教授进行学术讨论。
我说:我的博士毕业论文做的是隋唐佛学圆融思想研究。在做论文的时候发现隋唐僧人与日韩僧人常互赠诗文。唐僧时作绝句,日僧常作俳句。偶有发现,即作抄录,初为小蓄,终至大有。博士毕业之后,整理闲杂文稿时,找到了当时摘抄。请教过旅居美国研究日本俳句的彭恩华先生,他认为日本俳句与唐诗绝句肯定有关系,但是他没有研究,希望我来填补这一学术空白。现在我到南师大来做博士后了,我想对日本俳句与中国唐诗绝句进行文史哲方向的比较研究。
何教授问:彭恩华这个名字很熟悉,我不记得在哪听过的。
我说:彭恩华是彭令昭的亲弟弟。林昭的原名就是彭令昭。
何教授说:对了,想起来了,上次到苏州大学开会,听苏大文学院的教授说起过林昭有一位弟弟在美国研究日本文学。我是完全不懂日本徘句的,那么你现在认为唐诗绝句和日本俳句有什么关系呢?
我说:唐诗绝句被视为律诗的一半,而俳句应该是从这种形式演化而来,只不过更加精炼和短小。俳句在形式、内容、风格和意境上有唐诗的影子。例如,俳句中的“季语”限制和十七音的结构,都体现了唐诗的影响。
何教授笑说:能在这个课题上指导你的教授,估计在我们南师大还真找不出来。不仅要懂中国古代文学、日本古代文学,还要同时懂得中日两国的历史和哲学,你给我们出了个大难题。这样吧,你先做,具体什么情况,半年之后开题报告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