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手机
作者/邹正芽
在网络信息时代,手机毋庸置疑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机不离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母亲的手机是联结我们家人骨肉亲情的纽带。兔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调皮的外孙拿祖奶奶的手机玩耍手机被摔坏,打不了电话。母亲嘱咐我拿去维修店修理,得知无修理价值后,女儿在网上给奶奶买了一部新的红色老年手机。外甥女则帮外婆将手机设定了我们兄妹七人的亲情号——7个极简的拨号方式,再教她怎样解锁,怎样接电话,怎样拨打我们兄弟姊妹的电话。接着演示长按"16"拨通了二妹的电话,跟她聊天;长按"15"我的手机响了,她似乎明白了。
也许是上了岁数记性差的原因,次日,我觉察到母亲手里一直在摆弄着那部新手机,只见她愁眉不展,嘴里不停念叨:"怎么打电话,我老记不住号码。还是原来那部旧手机好使。"母亲不识字,阿拉伯数字还是上世纪50年代初“扫盲班”学会的。在家人反复耐心调教演示下,母亲终于熟悉了新手机的使用功能,自己能够接听和拨打电话了。 母亲最早使用手机,始于2007年腊月。母亲告诉我,这是她迄今为止使用的第四部手机。记得2008年新年伊始,我国南方数省遭遇百年罕见恶劣的雨雪冰冻天气,铁路公路和机场航班正常运营均受到严重影响,多条铁路和公路被迫临时封闭中止运行,因运力严重不足,仅广州火车站滞留回乡过年的旅客就高达40万人。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牵动着无数个家庭。灾情发生后,各级政府和铁路公路交通运输民航等部门主动作为,通力协作,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千方百计扩大运力,使得灾害危机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化解。那时候我们大家庭中有多人在广东务工或供职被阻在了回家的路上,儿行千里母担忧,让远在千里之外江西樟树家中的母亲牵肠挂肚,寑食难安。那些日子里,母亲刚买不久的手机连续数日从早到晚响个不停。电话里,她一会儿问这个吃东西没有,饿不饿?一会儿问那个现在到了哪里,衣服穿够没有,冷不冷?……母亲还时不时往车站回家的方向张望,直至回乡过年的家人全都安全抵达家中之后,母亲心头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作者简介:邹正芽,男,汉族,中共党员,退休三级调研员,江西樟树人,现居广州。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报刊及网络平台;曾获征文赛二、三等奖;著有作品集《岁月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