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依然美丽
周天增
两个月前,我到新的迁居地不远的西小口公园散步,公园不大,老年人居多,有的下棋、打太极,有的打球、跳广场舞,有的闲聊、晒太阳……好不惬意啊。不经意间,不远处传来合唱的声音,而且是近四十年我很喜欢唱的《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便加快了脚步,几分钟就到了这个合唱场地,二十几位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正在演唱这首歌。长廊下大家或站或坐,不分男女声部,乐器也很简易,不外乎电吹管、二胡之类,但大家唱得很深情、很投入。经过岁月的洗礼,老人们的歌喉更显成熟、浑厚,发出的声音更显浓郁、深沉;好像每一个音符都承载了他们的一段沧桑,每一个旋律都在讲述自己多半生的故事;五彩的残叶在阵风中翻滚、飘逸,他们的歌声为这个城市注入了活力与温暖。"好,再来一遍!围观的老年朋友也可以一块唱"。电吹管演奏者、好像也兼指挥善意邀请,我便没把自己当外人,加入了合唱的行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他能给勇敢者以智慧……

自己作为一个歌唱爱好者,在那场“运动”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演出、在下乡的大队公社县里汇演、在所工作过的八九个单位的节日联欢、在卡拉OKK歌、在省直老干部合唱团演唱、还有在酣畅淋漓的酒桌上畅喊,唱过的歌曲不下二三百首,但最喜爱的、最上口的、最对自己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歌曲之一,就是这首《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八十年代那是一个多么的催人奋进、热气腾腾的年代,多么的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电视剧《木鱼时的传说》和主题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就是在这个时代的产床上催生的。电视剧讲述了清朝乾隆皇帝派大学士王尔烈陪同皇子即未来的嘉庆皇帝,微服寻找一块能唱歌的石头的故事。在寻找石头的过程中,他们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见识、体察了人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终于在一个叫千山的山上找到了木鱼石。王尔列指点皇子:这块石头其实没有多大价值,但不登泰山,不知山高;不涉沧海,不知水深;不于民间苦行,怎能分辨忠奸善恶!这个寻找木鱼石的过程,实际上是皇子的一个体验之旅、感悟之旅、励志之旅。电视剧轰动一时,家喻户晓,收视率和重播率屡创新高。主题歌更是红遍大江南北,蜚声海外。后来电视剧被更多、更精彩的宫廷剧、古装剧刷屏,但主题歌却经久不衰,传唱至今,屡获大奖,成为专业、业余独唱和合唱的经典歌曲。这不,它美丽的旋律又回荡在海淀西三旗的上空。
一首好歌首先要旋律优美。也就是好听,不仅是歌唱家听着好听,有音乐素养的人听着也好听,就是老百姓听着也感觉不错、愿意听。好听的逻辑延伸就是愿唱,当然一般就止于前两者,我就是作为一个歌唱爱好者,看了这个电视剧之后感到非常好听、开始学唱并业余演唱的。好听一是源于一种原始的、本能的感觉和体验,这与先天的兴趣、爱好有关。比如从小就听着洪湖水浪打浪、一条大河、太阳啊霞光万丈、小河的水清悠悠等歌好听,那时既不知道歌名,往往用第一句歌词替代;又不知道歌唱者是谁,后来才知道是于淑珍、郭兰英、才旦卓玛、马玉涛。但听到豫剧、山东梆子、柳琴等戏曲和外国的歌剧、什么咏叹调之类,就感到不好听(苏联歌曲除外);还有一些队列歌、语录歌什么的,也不好听。二是源于有了初步的乐理知识、初晓音乐语言后的基本认知和判断。旋律是有许多音乐基本要素,如调式、节奏、节拍、力度、音色、风格、表演方法方式有机地结合而成。这首歌的旋律之所以悦耳,可以从它的两元音乐元素、民歌风格与流行音乐风格结合中寻找答案。歌曲中融入了东北民歌和唐山皮影的音乐元素,实词部分根据辽南民歌改编,虚词的“哎啦哎嗨嗨”则来自唐山皮影,这是其优美动听、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这种融合使得歌曲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既有东北的粗犷、豪放,又有唐山地区的细腻、婉转。歌曲虽然被归类为民歌风格,它反映了民间生活、情感和习俗,但也包含了国语流行音乐的特点,更加易于传唱和接受 。三是源于对作曲家知名度、优秀度的了解、掌握。此曲的作曲家是大名鼎鼎的吕远,此前作曲的《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克拉玛依之歌》等歌曲已在六七十年代广为传唱,当看这首歌的作曲是吕远时,更为好听的感觉注入印证,使学唱的自发变为自觉。还有八九十年代的作曲家王酪、王立平、徐沛东、近年的雷蕾、印青等,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精品,无一不沁人心脾,月华洒香。
一首好歌还要歌词醇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的歌词能不能达到这种程度,我们不妨先来诵读、品鉴一下: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
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
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啊,
山高那个路远也能获得。
哎啦哎嗨嗨……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他能给懦弱者以坚强,
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
只要你把它爱在心中啊,
天长那个地久不会失落。
哎啦哎嗨嗨……
歌词与歌词美美与共,各有其美,有的壮美,有的精美,有的华美,有的甜美…我认为这首歌的特点是醇美,即淳朴清冽,质厚味醇。这次合唱不久,我与一位歌友谈其特色,他也很喜欢这首歌。“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这里的石头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石头,而是一种象征和隐喻,它歌唱的是坚韧不屈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位歌友点头认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表达了一种理念,即坚持和正义能够给予人们智慧与快乐,这种智慧不仅是对生活的理解,也是对困难和挑战的应对能力。接着,“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呀,山高那个路远也能获得”,强调了一种价值,即只要我们认识到某些价值和理念的重要性,无论前路多么艰难,我们都要达到既定目标。最后,“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只要你把它爱在心中啊,天长那个地久不会失落”,弘扬了一种信念:只要我们内心深处怀有信念,就能获得力量和成功,而且这种力量和成功是持久和永恒的。由是,其醇美的歌词的确是一首充满哲理、教化与启示的作品!
弘一法师李叔同对歌曲的教化、启示作用有其独特的观点,他的《送别》即”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曲,作为电影《城南旧事》插曲传唱至今。他认为,”声音之道,感人深矣。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情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宁有极矣。”此言善哉。厅官词作者张名河在谈创作体会时说道,好的歌词必须有经典意识,必须出手不凡,让人启迪至深,并能穿越时空。歌中的”它能给善良者以欢乐、它能给勤奋者以收获",我深受启迪,深受其益。我多年的"与人为善、与事为勤、与职为廉”的人生信条,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此,但一遍遍地吟唱确实起到了强化作用。每看到单位的员工因自己的影响有所进步、朋友因自己的助力有所收益,的确有一种乐乐与共的愉悦感。当在别人还在打够级下棋时自已还在秉灯夜读疾书,当始终与时间赛跑现在已基本上夺回了失去的文革十年时光时,也确实有一种勤勤相助的获得感。润物细无声,是也;润物有声中,亦是也。
一首好歌更要演唱完美。一首歌的词、曲、唱三者相继分娩、相互依存,才能构成一首完整的歌曲。词美、曲美、唱得美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遍大江南北,大街小巷。给这首歌首先注入生命、赋于情感、化为声音、并插上翅膀的歌唱家便是柳石明。八十年代中期的柳石明还谈不上著名,远不如胡松华、李双江、蒋大为等歌唱家知名度高,因为他作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专业歌唱家长期演唱歌剧,不为歌剧以外的更多的听众所熟知。直到朋友吕远拿着这首为他量身定做的曲谱、他只是不经意地演唱后,才名声大震,并很快为听众所喜爱。他的声音明亮,富有穿透力,并能够将歌曲中的情感和内涵传达给听众,这种丰富的演绎方式是这首歌曲风格的特色之一。他凭着这首歌,荣获了新时期影视优秀歌曲大奖赛金奖和青年最喜欢的歌曲一等奖。后来翻唱、学唱者甚众,其中不乏大家,如蒋大为、魏金栋等,当然是各有千秋,但柳版总是独领风骚。后来我细细地对比了一下,柳版明快,流畅,自然,轻灵,天然去雕饰。乍一听很轻松,但发力却发在暗处,这是他的歌剧功底起到了支撑作用,使得演唱似拙实巧,不粘不滞,圆润饱满,浑化无迹。其他版本或咬字过重,给人一种生硬感;或故作轻松,给人一种轻飘感。

我学唱的版本就是柳版,学唱的途径就是模仿,别无他途,包括成名成家的大腕都是模仿出来的,像一些草根歌手一开始连谱都不识,不靠横仿靠什么。那时家里已经有了收录机,就从电视上录了下来,一遍遍地放录音,一遍地学着唱,先把歌词唱得滚瓜烂熟,唱时不再想着背歌词;而是想着怎么发音,怎么克服难点,怎么注意技巧,怎么把握演唱风格。如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的"会"字怎么用假声唱,这既是其特点,也是一难点,而且要恰到好处,不能轻也不能重,有一位歌唱家唱得很重,听起来就感到很不协调。如果把它唱成真声,那就是现在的网络语言中的"菜鸟”了。还有两段中的最后都是"哎啦哎嗨嗨……而且多次重复,长达十多个小节,增加了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难度自然也很大。自已就拿出了几天的业余时间,反复地练、反复地录、反复地放、反复地对照…循环往复,曲不离口,直到自己感到有点柳歌唱家的意思了为止。当年在全县职工业余文艺汇演中,我就演唱了这首歌,荣获了男声独唱二等奖。随后在大学期间,学校举办文艺周活动,我又演唱了这首歌,被评为民族唱法一等奖。有一次在去食堂的途中,遇到了李椿校长,他是一位物理学家,曾任北大物理学系主任,到分校当校长。“你这位同学是上星期唱歌获奖的同学吗?我在开学典礼上见过校长,”是的,校长",我局促不安。”唱得很好,很好听",校长夸赞道。”不好,业余水平”,我有点不好意思。”好就是好,不好我也不会说好,还要搞好学习啊"!"谢校长”。校长走远了,我紧张得半天没缓过神来,当然也有几丝喜悦的成分。

听了这次合唱后,我便加入了这个合唱团,每个星期参加两到三次演唱。半个世纪的歌唱爱好者的经历使我悟到,歌唱能为人生加分:上学时为素养加分,工作时为激情加分,孤独时为心灵加分,忙碌时为理性加分,退休后为健康加分。毫无疑问,《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权重最大。四十年虽然过去了,它的曲作者、首唱者也故去了,但它依然美丽,它那美丽的旋律,美丽的意境,美丽的声音已经留给人间,历久弥新,永远飘荡。
2024.11.28草于北京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