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皇帝犯大错
文/刘孟领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每每看到这幅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庆丰收迎新春的惬意。你可知道,创作春联的鼻祖是唐朝以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皇帝;你可知道,这位后蜀皇帝是河北省邢台人;你可知道,这位皇帝曾开创了后蜀生机勃勃的强国富民辉煌;你可知道,这位优秀的皇帝曾犯下奢靡大错。你可知道,这位皇帝就是孟昶!
孟昶(919年--965年),初名仁赞,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为后蜀末代皇帝,邢州龙岗县人,在位(934—964)30年,享年46岁。
彼时正是五代十国乱世时期。唐朝末年,风云突变,藩镇割据,战火纷飞,天下民不聊生。随着朱温发兵长安,挟持了唐昭宗,唐朝渐渐没落,终于在唐哀帝死后,长达289年的唐期成为了过去,随后五代十国诞生。后蜀,便是处于四川省内五代十国中的一个国家。
面对乱世残局,孟昶即位后,便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戚”政策,慈心爱民,使后蜀国事日盛,将北线疆土一度扩张到长安。这时,教育也兴盛了起来,在当时五代十国处于领先地位。由于他衣着朴素,勤政为民,惩恶除奸,老百姓生活富足,都说孟昶皇帝好。蜀地城市繁华程度堪比大唐长安。
尤其是孟昶皇帝创造的《戒石铭》,流传千年,至今意义深刻重大。他为了让官员尽心尽力为民请命,罢免了一些专务聚敛、不管政务的官员;并著作《官箴》颁布各郡县,警告下署。《官箴》后来被宋太祖摘其四句——“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作为《戒石铭》,令郡县把它刻在石头上,放置在公堂之前,告诫当官者应该为民请命,克己奉公,廉政清明。其后,从宋到清、历代州县衙门多刻《戒石铭》。
孟昶皇帝对儒学经典文化有很大贡献。他从小聪明伶俐,很有才华,自从继承皇位以后,专心政务,大力兴办学校,努力提高国民文化素养。他并命人刊刻了“十一经”,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知名度。并且,他亲自于公元964年创作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开启了春联文化。此后逢年过节贴春联形成了中国人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项颇具仪式感的民俗活动,千年效仿。因此,孟昶便成了春联的鼻祖。
然而,在他执政后期,由于偏安富裕的局势,贪图逸乐,沉湎酒色,荒淫无度,连夜壶都用珍宝水晶制成,朝政十分腐败,国势日衰。
孟昶喜爱美色,嬖幸宠妃。史册记载,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公元94l年前后,他宠爱的妃子中花蕊夫人最出名。听说花蕊夫人喜欢牡丹花和栀子花,为了让她开心,他下令整个国家都种植这两种花。不仅如此,孟昶还在皇宫里专门设了牡丹苑,跟花蕊夫人一起在苑中赏花游玩。他的母亲屡次告诫,他都不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这样,渐渐消磨了孟昶的雄心壮志,使当时安静祥和、物产丰富、国泰民安的后蜀,退步下滑。贪图享乐毁坏了他的前程。
宋师在大将王全斌的率领下,于公元965年,分两路猛伐后蜀。蜀军与宋军在剑门关外展开了一场大战,蜀军全军覆灭,孟昶投降,后蜀灭亡。他的爱妃花蕊夫子也成了宋朝赵匡胤的妃子,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在亡国后悲愤的写下——“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后人览此无不扼腕叹息。
叹息又有何用?孟昶投降后,被北宋从四川遣送到京师汴梁,仅七天后,孟昶去世,时年46岁。在押送孟昶离开后蜀时,黎民百姓几百万人夹道送别,慈爱之情溢于言表。谁又能挽救皇帝一死呢?这都是爱好美色惹的祸。
这正是:孟昶勤政为民众,
后蜀物阜并年丰。
儒学经典贡献大,
千年警示戒石铭。
优秀皇帝犯大错,
爱好美色江山送。
严于律已系正道,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国共产党,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