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呦呦的信
(十二)
文/李飞磊
(原创 灵秀之家 灵秀师苑风
2024年12月18日 00:00 河南)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我不确定2024年有何特别之处。
就当下而言,目之所及一切如常。但一定有一些事情正在悄然发生。一些不为人们所察觉的,缓慢积累的事情正在发生,它们等待某一刻,以一种相对显著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最终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更多时候,它们悄无声息地开始又悄无声息地结束,仿佛无事发生。直到多年以后人们回溯时仔细研究,或许会一拍大腿,对了,就是在这个时候,事情已经出现了不可扭转的变化,结局早已注定,当时只是茫然。
譬如当下,空气炸锅里的馒头都还没有烤焦,你已经就着红烧肉干掉一碗米饭,青菜是一口未动。我甚至都还未来得及说出我酝酿了两天的笑话,你已经穿好外套夺门而出:“晚啦晚啦,都七点三十六啦,来不及啦,我得先走啦”。路过门口时我瞄了一眼你的身高与墙上的身高量尺,蝴蝶发簪定格在一米六二多一点。我想象着你下楼时飞快登上自行车的样子,想象着你冲向并不喜欢的补习班但又憧憬着周末同学聚会的神情,颇有我少年般的样子。于是我靠着窗口坐下,天上不时有飞机呼啸而过,远处的墙垣在冬阳下显得慵懒异常,我满脑子里都是一个想法:这些飞机怎么就掉不下来呢?我伸开手掌,将飞机托在掌心,然后又将嘴里的寒气喷向手中,冰雾升腾时,天空就像被鲨鱼撕掉了浅灰色的翅膀。我就这样消磨了很久的时间。内心空虚无聊,脑袋里尽是些不着边际的想法,想跟麻雀一样飞上天,想纵身跳下悬崖,也想回到古时候和先贤坐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我自己都笑了,真他妈的敢想呀!
我是一个容易胡思乱想的人,大概钟情于文字的人都是这个样子吧,或许是独处太久的缘故。少年时代,我调皮顽劣,经常惹事打架,但身体太过瘦弱,总被人揍得鼻青脸肿。现在复盘,应是对人性理解得不彻底,或者是对资源分配不公的天然抵触,总之是一种不讨巧的生活状态,总是挨揍。独处自然就成为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坐在树杈上,有时骑在墙垣上,有时又一个人躺在辽阔的沟坡里,静静地观察天边的白云和正在展翅翱翔的山鹞子。那种感觉,如同身处一片远不及岸边的大海当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你俨然已经到了调皮顽劣的年纪,似年少时的我一般,想跳起来摸摸天有多高,想纵下去试试海有多深,抵触你认为的各种不公。我的苦恼在于,我知道如何面对婴幼儿,但面对一个开始有自我意识的少年时,我感到害怕。因为我在那个年纪时,敏感和孤独几乎毁掉我。我花了很长很长时间在“克服”这件事上,尤其辛苦。一个柔软的人逐渐长出刺来,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一件痛苦的事。隐藏这些刺去善待他人,又要耗费掉半条命。但生活不是可以随意向前翻页的小说,没有人会记得那么多草蛇灰线,事实就是我唯有尝试学习我的父亲你爷爷的模样:不动如山。惟愿在收获的季节里,附上一张我附庸风雅的书法习作:“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以前读书的时候,总听到老师很骄傲地讲,咱们国家用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世界几百年的进程。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尽管我不是个容易晕车的人,但我最近老琢磨,那咱们灵魂受得了吗?虽然我确确实实亲身经历过,但回想起来,还是觉得那么不真实。直到后来,我去看过话剧,看到舞台随时更新场景——这边的房子拆了,那边的房子建了,这条路拓宽了,那条路消失了,看到参与演出的角色们,手忙脚乱追着剧情的变化跑,我想,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吗?而且,大家比那些演员更跟不上拍子。西风残照,汉家宫阙。这世界变化好快,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未来怎么变,我和你妈妈也害怕。我们只是偶然撞上一个还比较幸运的角色,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守得住这个角色。但我们知道一件事:得盯着跑得快的人跑,只要跟得上,肯定就不会差。我们感觉世界正在加速往前跑,你现在就得赶紧跑,盯着跑得快的人跑。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尘。你的问题在于你也读书,你也早起,你也从不迟到,你也从不惹事,但貌似成绩始终未能跻身于班级那怕中游。我们只能以“尽挹西江、细斟北斗”的形式予以教诲:读书,无非就是给人以启发,并通过学习那些知识的过程,培养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间杂有哲学的思辨。“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经验告诉我,但凡以“只有”开头的命题大多不见得正确。可多读一些书,与一群善于读书的人为伍,大量阅读高人的见解和想法可以让自己的解读有所伸展,从善如流、见贤思齐。我们总是希冀你能看到高人的经历抑或文字来启发自己,终归到底,人生的过程即是解读大地上的芸芸众生的过程,如果仅仅只是匍匐在地上解读,会有失偏颇,只有把身段提高,才能视野开阔,才能予取予求,才能全面有深度。
漫漫旅途中,总有一些重要的节点,必须要站出来总结,才显得庄严肃穆。当下,我每天面对的工作总是困囿于效率,人们很着急,急着见面,急着签合同,急着立案,急着结案,急着生,急着死。我也被他们的情绪影响着,想着在他们着急的人生里,给予其迫切的帮助。社会是人情社会,所以,关系为王,这也特别符合一个事物发展的规律,实事求是的渐进发展: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信仰亦如是:是神,必须得灵,而且要立竿见影。甭管是那个体系的神,只要他灵,就是真的神。自古就是由灵生信,由信去践行,由践行后提高境界,由提高境界发现自身过错,由改过自新后明白人生算法,由人生算法知道约束自己并积功累得,由积功累得中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国人的信仰也充满了人间烟火,笑。但是抛开迷信、封建禁锢种种的字眼,我们穿越到曾经极其璀璨的文化与时空中,会发现这片土地的伟大先祖们早已通过一代代的信仰传承中把弥足珍贵的品质刻入到我们民族基因中:经济有效、立竿见影。托遗响于悲风,又申之以揽茝。在着急的日子里,被“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不止有关系,还有技巧,更有人心。我很乐于给予着急的人帮助,但又怕在帮助他们的同时,压垮我最后的心境,而我自己短促的人生中,无法成为你们有力的功德。有了这层面的思考,我就会慢下来,看云卷云舒:坐窗台翻旧书,窗破,风入,甚寒。阳光西撒,一杯茶,一本书,难得的逍遥快活,出门走走,或南或北。这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稍显矫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真正的改变往往发生在不经意之间。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困惑,未来的你仍要面对并做出抉择。现实中,所望与所求往往相悖,许多事情听起来都是常识,可惜,当我们需要做出选择时,最先舍弃的往往就是那些最基本的准则和常识。众生皆具我如来,智慧得相。惟愿,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如是我闻。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024年12月14日
南昌
作者简介:李飞磊,律师,法学博士,司职南昌理工学院法务部部长,出身蒲柳,村生泊长。习法十余载,问道南北;执业四五年,弘扬法意。偶有心得体会,愿与众人分享,以尽此兴。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