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杀年猪
作者 讽奇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了农历的冬腊月,东北的农村,家家户户把自家养大的猪杀了,请亲朋好友在一起吃一顿,剩下的猪肉留着过年吃。亲朋好友坐在一起吃猪肉,体现出了东北浓浓的人情味儿和年味混在一起。
养猪,可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从抓猪崽儿,到养大宰杀需要一年或一年多时间,年初,花上十几元买一只小猪崽儿,买回去用绳子拴上,怕它跑了,小猪崽每天都在叫唤,大约十天左右,才习惯新家。那时候一家一年的收入也就是百十来块钱,有的还达不到,有的人家抓猪崽儿的十几块钱都没有,只好赊账等着到年底杀猪用肉来顶帐,还猪崽儿钱。
养猪是很困难的事儿,缺少猪饲料,那个年代,人吃的口粮都不足,那有粮食可给猪吃,猪只能吃野菜和谷糠皮。那时,每天放学之后,我们家小哥几个都要去大地挖野菜,每天都要挖几筐,天天如此,保证猪有饲料吃。到了冬天,猪就吃秋天捡来的白菜,我们哥几个分工明确,每天有负责剁菜的;有负责把白菜煮熟;有负责加点儿谷糠喂猪的。这就是猪的全部饲料。养猪过程中,猪时而会得病,还要随时找兽医医治,打针吃药。有时医治不好,猪会死亡。只养一头猪,到年底就没有猪可杀了。
有一年秋天我家猪病死了。就临时买一头半大子猪(大约七八十斤重)进行喂养。到年底,也只长到一百二三十斤。也把它当年猪杀了。虽然小点儿,但是也能吃到全猪了。这头猪杀完后,请亲朋好友三桌人吃完,剩下的只有少量的猪肉和头蹄下水了。杀猪的前一天,猪是不准进食的,每当这时,看到自己饲养一年的猪,饿得嗷嗷的叫,做为养猪主人会心生怜悯和悲伤,又是无奈。有一年我家杀猪,退猪毛的水太热了,往猪身上浇,结果把猪皮烫大劲儿了,猪毛不好退,最后没有办法,发动家人,大人小孩,坐在一起薅猪毛,总算把猪毛薅干净了。杀完猪,要把猪肉卸开,冻猪肉,提前在地下挖一个土坑,把剩下的猪肉和猪头、猪蹄子用冰盖上,就这样储存起来,猪肉不风干,等到来年的二月二才能吃,这样会保鲜的。
每到杀年猪的时候,生产队的队长和会计就成为家家户户的座上宾,挨家挨户排号的请,一个屯子几十户人家,队长和会计到谁家去吃,谁家感觉特有面子,因为他们天天吃,也排不过来,只能选择性的去吃。也有的人家杀的猪小,亲朋好友还多,等请吃完,半个猪丶甚至整个猪都吃没了。这样,家里过年没有肉吃,就得再花线买点猪肉。
杀年猪成了东北人的习俗。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猪肉、血肠和杀猪烩菜。推杯换盏,其乐融融。吃出了亲情友情,吃出了丰收的喜悦,也是对明年的美好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