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南昌市诗歌学会会长;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评论)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大学客座教授;江西文化艺术创新研究院专家智库成员。出版了《乡野之重》《山河扣问》《纸本的青云谱》《影月东太湖》《邓涛诗歌》等十余部著作,另有器乐剧、多幕话剧等作品公演,曾获得中国图书金牛奖、冰心儿童图书奖、滕王阁文学奖、赣版十大好书等奖项。
以下是《今古传奇》发表的邓涛先生署名文章:《他笔下有一道绚丽的文学彩虹一一评作家贺焕明的小说创作》






他笔下有一道绚丽的文学彩虹
——略评作家贺焕明的小说创作
贺焕明是萍乡市一位有着五十年业余创作经历的老作家。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他能够在业余文学创作路上坚持不懈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说是他笔下有一道绚丽的文学彩虹,激励和鞭策着他默默地耕耘。自1975年在《安源文艺》发表处女作以来,他以真名或笔名贝奇、西江,在各级报刊杂志和网络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等各类文学作品达200余万字。他不断探索,凭借小说鲜明的主题、人物的塑造力、艺术表现力,成为本土的知名作家之一。
贺焕明出生在农村,父亲是土改时就参加了革命的乡镇干部,母亲是一个朴实的农家妇女。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经常讲述他们苦难的身世和经历。经过父母的言传身教,经历了那个时代艰难的农家生活,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而六十多年的经历,也使他对生活有了较为深刻的体验。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从小酷爱文学。小时候,常常缠着哥哥姐姐讲故事,一直到睡觉的时候,也还在吵着嚷着。哥哥、姐姐肚子里的故事被掏完后,他也不放过。因此,哥哥、姐姐只好编一些“曹操八十万兵马下江南一个一个士兵被斩杀的故事”糊弄他。他还撬开父亲上了锁的书箱,偷偷地读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高中毕业后,他回乡劳动。在那个时代没有现在这么多好书看,许多经典著作都被当作毒草受到批判,禁止阅读,新作品很少,他还是废寝忘食,偷偷读了二姐借来的各种长篇小说文本;有的不能发表,只能暗中抄写、传阅,如《第二次握手》等。记得那时他用朋友单位的借书证借书,晚上点着煤油灯,在蚊帐里废寝忘食地阅读外国长篇小说经典。后来那位年轻的女图书管理员拒绝让他借书,说借书证不是他的。他很难过,然而,却萌发了要当作家的念头。于是,便开始做书虫、爬格子。开始时受唐诗、宋词和毛主席诗词的影响,学写格律诗。后来受郭沫若、普希金、海涅、拜伦等诗人的影响学写自由诗。平时为了积累素材,他总是注意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还经常深入到各阶层人群中去体验生活,并用小本子记下来,一有灵感就写下来。然而,他的创作并不是很顺利的,写的作品开始几年寄出去收到的都是石沉大海。后来在市级报刊发表了些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他的创作水平渐渐有了提高,并开始在省级报刊发表作品,并出版了个人专著。不过,真正使他成为作家,还要从他的工作说起。大学毕业后,他曾在中学从事教学工作达十年之久。1990年,被选调进安源区政协,从此从事政协文史工作十几年如一日。对于如今时兴的职业,政协文史工作可以说是“冷门”中的冷门了。然而,他认为冷门也能创价值!俗话说:“板凳需坐十年冷”。当一些人热衷于钻营金钱权利、或迷醉于灯红酒绿、或执迷于麻将、卜克的时候,他却在津津有味地或钻研故纸堆,或沉醉于爬格子。十多年来,无论是下班后的早晚业余时间,还是节假日;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都在家里勤奋学习、钻研、创作。他还系统地学习了中外文学史、文学理论和经典作家的作品。他的家庭并不宽裕,妻子下岗在家,但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创作,硬是节食缩衣,最早就购买了家用电脑并上了网。他把自己的爱好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多功能型”、“全科”作家,先后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
贺焕明发表和出版的小说代表作主要要有长篇纪传体历史小说《史镜·大国忠魂》、中篇红色题材小说《血色黎明》、中篇现代题材小说《风雨彩虹路》、长篇传记体小说《家族的荣誉》和长篇历史小说《风起萍浏醴》等。
《史镜·大国忠魂》是一部写实风格的传记体历史小说,融合了纪实文学、小说和电影蒙太奇的优点,并采用树状形结构,主干挺拔,脉络清晰,而又枝繁叶茂,并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与感人的小说情节和细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按时间顺叙使主线突出的基础上,采用补叙、插叙、倒叙等多种叙述方式,使之小说人物众多、情节丰满而不芜杂;情节中文戏武戏家庭戏爱情戏宫廷戏应有尽有;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及多层面立体式的写法,使之更富有层次感,使作品容量更大,内涵更丰富。而发表在《今古传奇》2024年2月号的长篇纪传体小说《家族的荣耀》,是以清末民初的历史人物贺国昌为主人公,虽然没有像《史镜·大国忠魂》那样宏大的历史画面,但采用单线型结构,历史脉络仍很清晰,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中篇小说《血色黎明》是贺焕明创作的安源红色题材的小说,描写了解放前夕的江南煤城萍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地下党组织和矿工紧密配合,并争取萍安煤矿矿长汪白野、郭向优和商会会长肖家祝等工商界人士积极参加护矿斗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破坏矿山的阴谋,保卫矿山,将矿山完好地交到人民手中,与危宿钟、杨遇春等部国民党反动军队和特务进行血与火的拼杀,斗智斗勇的感人故事。首先小说取名为《血色黎明》,揭示了共和国的黎明是由千百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品一开头,便把读者带进了 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公元1948年6月的一天,天还没有完全开亮,临近解放的萍安煤城,天空中,乌云间,血红的朝霞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剌破重重乌云;乌云刹气腾腾地包裹着朝霞,似乎要将朝霞吞噬;朝霞顽强地与乌云搏斗着,把它们撕成一块块碎片。这一切都显示出-——这是一个血色的黎明。……不远处,传来一阵口号声:‘萍安就要解放了!’‘你们的日子长不了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伴随着一阵阵凄厉的枪声划破了黎明的寂静,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天空中的朝霞。”紧接着在萍安的反动头目危宿钟、杨遇春及其帮凶纷纷登场,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破坏煤矿。作者对他们的丑恶面目作了细致的描述。紧接着,描写了二任矿长汪白野、郭向优在面临解放军即将来临的心态和表现。他们一方面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地下党加紧了政治思想工作,争取他们转变到人民一边来,保卫矿山。最终,他们站到了人民一边,人民取得了胜利,煤矿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这篇小说主题突出,情节紧张,一波三折,人物个性鲜明,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曾在萍乡日报连载,其节选在《中国作家创作书系 .中国作家创作年会获作品集》上转载。
发表在《渤海风》杂志的现代题材的中篇小说《风雨彩虹路》,以彩虹为主弦律,以贺雨虹的成长为主线,把十几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和人物串联起来。小说中可以看到不少典型人物的影子,他们活跃在这篇叙述农村体验的小说里,把村里邻里、婚姻家庭生活、还有伦理和所涉及的社会问题等等形之于文字,让读者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体现了作者对世事的深刻观察与考量。作品以农村蝼蚁般生存着的芸芸众生为背景,多次描写了彩虹或七彩虹,如第一章刻意描述的细节:“星子老师在教学生画画时提问: ‘……,彩虹象征着什么美好的事物呢?’燕子回答说:‘象征着幸福。’雨虹回答说:‘象征着理想。’杏子回答说:‘象征着爱情。’……老师总结说:‘总之可以象征一切美好的事物。’”彩虹,寄托着这些青少年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也是作者为作品增添亮色的巧妙手法。作品中无论喜怒哀乐,彩虹的出现都有着丰富的含义。如贺雨虹病了,星子老师把他背回家,及时治疗,他看到天上的彩虹里出现星子老师的形象;秦老师和白芬芬冤死后,他看到天空中两道彩虹,也是他心目中留下的美的象征;恋爱中的同学月琴和张亮一起看彩虹,是美好爱情的象征;欧阳老头惨死后,天空中出现一道残缺的彩虹,反衬加强了悲剧气氛;贺雨虹的奋发努力,终究换来了破茧成蝶,最后小说以圆满结局,在他去上大学的路上,一道彩虹飞架在他的家乡宝山村,符合《风雨彩虹路》想要表达的思想:“人生就是要走过风雨,拥抱彩虹。不管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什么风雨,只要眼里有彩虹,就能实现梦想。”贺焕明在题记中如实写道。
反映萍浏醴起义的长篇小说《风起萍浏醴》在《今古奇观》2024年3月号推出,和他以往的小说不同的是,这是一部具有浓厚的江湖味和人间烟火味的小说,学习了《水浒》式的风格和结构,再现了1906年湖南江西交界的萍、浏、醴起义的风云,揭示了清王朝必亡的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风起萍浏醴》篇幅不长,才十七万余字,但以简约的笔触,宏大的故事结构,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从封建王朝到共和体制的重大历史变迁,讴歌了龚春台、刘道一、蔡绍南、焦达峰、周怀德、刘揆一、李香阁、陈绍庄、姜守旦、肖克昌、廖叔宝、沈益古、王霭亭、李金奇、谭绍基、瞿光炆等众多同盟会、哥老会、洪江会、洪福会、武教师会的反清斗士群象。
萍乡地处吴头楚尾。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使这个江南一隅的小城风云激荡,英雄辈出。发生在公元1906年12月24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十月十九日)的湖南江西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地区的萍浏醴起义,是由同盟会策动和领导的,由孙中山、黄兴等指挥的包括了哥老会、洪江会、洪福会和萍乡地区的武教师会等参与的起义,是一次实现中华民族共和理想的重要起义,也是中国南方自太平天国以来声势最为浩大,波及范围最为广阔的一次民主革命。这次革命,再也不同于清末重要诗人、萍乡才子文廷式参与其中的戊戌变法,而是旨在恢复汉族政权的民族的民主革命,目的在于建立民主的共和体制。《风起萍浏醴》这部小说写到了义军首领之一姜守旦,在得到洪江会的大头领龚春台麻石暴动的消息后,于湖南浏阳永和市打出了“新中华大帝国南部起义恢复军”的旗号,并制定了“兴汉灭清”、“建立新中华大帝国”的旗号,发布了《新中华大帝国南部起义恢复军布告天下檄文》。而萍浏醴起义的主要领袖龚春台,则与时代一致,更加激进地打出了“中华民国南方革命军先锋队”的旗号,发布了以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为宗旨的起义檄文,宣布了建立共和制度的民主革命的目标。这两个旗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映出起义队伍的复杂性,也反映出中国处于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社会矛盾和激烈斗争,预示了起义的走向和结局。小说所写到的萍浏醴起义的首领和英雄们,大多是哥老会、洪江会、洪福会等会党的头领,绿林好汉,民间义士。自明朝覆亡以来,洪门创立,一直致力于反清复明的事业。他们积数百年之心力,可谓前仆后继,有哥地会、天地会、小刀会、洪江会、洪福会等江湖组织,广布南部中国,但他们受小农经济和封建思想所限制,仍然希望重滔千百年来封建王朝不断更换循环的老路。洪门大多数成员,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梦想着创建一个汉族的新王朝,新帝国。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虽也是洪门致公堂成员,但他代表了中国当时觉醒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封建体制是中国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自孙中山开始,华兴会、兴中会等才联合起来,组建成中华革命同盟会,明确提出了建立中华民族五族五和的民主共和国的目标。除了刘道一、刘揆一等少数知识精英外,萍浏醴起义的首领和英雄可谓是“水浒”式的人物,以会党传众。他们平常练武,广结豪杰,仇恨清室,与官府对立。瞿光炆是演皮影戏的艺人,李香阁是醴陵凤形山的碗厂厂主,李金奇是哥老会的大头日,龚春台是爆竹作坊的老板,王霭亭是武当拳的教头,冯乃古是哥老会的打师,沈益古是名噪一时的武教师会的头目,廖叔宝是不喜读书的绿林好汉,姜守旦是精通医术的洪福会首领,余维璜是煤井挑井为生的武林高手,陈阿庄生性打抱不平,任侠使气,况厚维璜家境贫寒,弃学经商,肖克昌威严孔武,为洪江会安源矿工头领,崔树都绰号十条罗汉,魏宗铨喜习武艺,谈论天下大事……小说并没有因为他们是起义的首领和英雄便拔高他们,而是如实地描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邻家经历。他们有的有姘妇,有的曾叛变,有的是一方帮主,有的是清军头目……他们都来自下层,受尽压迫,都有一本血泪史,也都有满腔爱国情怀,最终在同盟会的领导下掀起了一阵埋葬清王朝的狂飙。这样更使人物显得有血有肉、真实可信,更能在历史巨变中,呈现出复杂诡异的人生画卷,个性变化,与社会风云。《风起萍浏醴》作为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对于贺焕明这样一个地方作家而言,基本上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在于,一方面小说常常通过寥寥几笔,塑造出一个个起义军首领和英雄人物,乃至于其敌人清王朝的统治者的形象,并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动人物个性发展,如李金奇开始时只是一个铁匠,在反清斗争中成为了一名敢打敢拼的首领;沈益古的母亲被恶霸活活打死,为了报仇雪恨,他刻苦练习武功,最终成为有名的武师;余维璜受尽财主的压榨……;另一方面又有长达十多年的历史跨度,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贪得无厌,写到了萍浏醴起义,武昌革命,民国成立,不仅塑造了众多的正面人物形象,而且借以粗线条的历史叙述,故事烘托,重要事件的详细描写,刻画了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端方、庆亲王、肃亲王、张之洞等一批重要人物,再现了历史长河掀起的浪花。
一个作家有两种成功。一种成功是在日常生活的平凡世界中,以动人的才情,写出人生的一面,写出人性的深度,如《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阿甘正传》(鲁迅)、《骆驼祥子》(老舍)等名著。另一种成功,则是选取时代风云的题材,而且这题材,常常是通过隽永的才华的演绎后,显示出历史和人生的重要性,闪耀着如同天空夜间的星空一样夺目的光芒,这样的小说也很多,如《水浒传》(施耐庵)、《子夜》(茅盾)、《九三年》(雨果)等。《风起萍浏醴》便是这种类型的小说。《风起萍浏醴》成功的原因,除了作家本人的才华之外,更重要的是选取了历史题材的扣人心弦的章节,开拓了历史题材的新领域,在众人的目光之外,选取了时代所忽略和忽视的历史的一段,但这恰恰是历史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章节,耕耘收获,写下了波澜起伏的风云,生死拼搏的故事。长期以来,中国的作家在历史小说的范畴中,鲜有直接描叙中华民国的历史和几十年间的动人篇章,如民国建立、北伐战争等等。像《风起萍浏醴》这样,直接地,全方位地描叙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风起萍浏醴故事的长篇小说,是值得关注的。作家和诗人要勇于开拓历史题材,展现新领域,新风格,新气象。贺焕明的《风起萍浏醴》,对于文坛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局面的进一步形成,在萍乡文坛乃至于全国,都有一定的引领和表率作用。虽然《风起萍浏醴》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稍嫌粗糙一些,写实的成份多而虚构艺术成份少了,情节的曲折性和细节的描写叙述都还可以加强。我觉得这部长篇小说,更像一个长篇故事,但作为萍乡地区开辟历史小说新题材领域的尝试,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评价。
贺焕明是江西萍乡的文史专家和作家,并担任了安源区作家协会首届主席。在谈到今后的创作时,他表示,自己的作品还需要进一步地标化、个性化,为此他创作了一部《丘陵惊梦》,融《雷雨》式的道德情结、骆驼祥子式的苦难生活和红色革命题材为一炉,并准备创作系列化的以丘陵为背景的小说,讲好丘陵故事,写出丘陵人的风貌,打造丘陵文化。老冀伏枥志在千里。预祝他在小说创作的路上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