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手机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低头族已成为社会常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仿佛被冰冷的屏幕隔开。与此同时,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孤独与凄凉似乎不再只是个别现象,而是许多家庭共同面临的沉重现实。因此,临川区时光益站志愿者应运而生,宛如一束温暖的光芒,成为时代的标杆与希望。
冬日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温暖的房间里,照亮了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会长胡伟面带微笑,像一位慈父,温柔地传授着关爱。他刚刚向南丰传经送宝完毕,又马不停蹄与志愿者一起慰问贫困老人,带着满满的米油和红包,目光中透出一份坚定与责任。他与老人们交流时,仿佛时光在此停滞,笑声和问候交织成暖流,填满了每一个角落。时光益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服务站,而是一个充满爱的港湾,散发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气息。
在文昌桥头,一位电器厂退休的老人常年坐在轮椅上,带着十多种报刊杂志,义务为路人提供阅览。他的到来仿佛暖流涌动,吸引了无数老年人。他们小心翼翼地翻动着每一页,眼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为了安全出行,时光益站的志愿者们每天准时接送他,热情的问候和细心的照顾让这位老人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快乐。
梁桂祥医生曾是名医,如今因疾病瘫痪,已整整五年没有下过楼。他的妻子满脸愁苦地找到时光益站,恳求志愿者们的帮助。四位年轻力壮的志愿者们像勇士一样走进了梁医生的生活。他们用温暖的手掌扶着他,带着他重返阳光下,那一刻,黑暗的牢笼仿佛被撕裂。每一次的探访,志愿者们不仅帮他打扫卫生,还耐心陪伴他下楼晒太阳。阳光洒在他的脸庞上,融化了心灵的冰霜。他的脸上渐渐绽放出久违的笑容,驱散了生活的阴霾,仿佛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希望。
总部的谢商建和小邻,经常骑着电动车穿梭于社区,像两道穿梭在街道上的光影。烈日骄阳下,他们的汗水湿透了衣襟,却毫不在意,始终保持着温暖的笑容。小邻用手机记录下每一次活动的精彩瞬间,拍摄那些幸福的时刻,写上简要的活动文字,然后迅速分享至各个微信群。她的分享不仅传递了温暖,还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让爱的种子在社区中生根发芽,像绚丽的花朵盛开。
几千名黄马褂遍布四十八个社区,他们发挥专长,志愿服务。像傅秋波一样帮助磨刀,像严满荣一样帮助理发,像晏慧珍一样帮助沐浴,像汤洪凡一样帮助打扫,像李晓一样帮助看病,像冯贤君一样心理疏导……闪光的名字、感人的事迹数不胜数。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一颗闪耀的星星,点亮他人生活的希望。沉甸甸的回报,便是那些鲜红的锦旗和一封封热情的感谢信,那些朴实的话语像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志愿者们的内心。
这个冬季,临川区的志愿者们如冬日暖阳,将爱洒向每一个需要温暖的人。他们坚定信念,努力让生活因彼此的关爱而更加充实,让这个世界因爱而光芒四射。时代的标杆,正是他们用行动和关怀书写的温暖篇章,铭刻在每一个被爱的心灵深处。
之二、守护生命防火墙
在时光的长河中,临川区的时光驿站宛如一朵绚烂的生命之花,静静绽放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一角。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志愿者服务站,更是温暖人心与守护安全的港湾,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火墙,将生命的火焰与危险隔绝开来。
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时光益站的门前,那天,益站会长胡伟伫立窗前,目光如炬,凝视着街道上来往的行人。他的眼神中透露着深邃与思考,仿佛在重温与消防结缘的点滴往事。
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九江市的一条街道上,小火苗悄然燃起。初时,它只是一团微弱的光亮,然而在风的助燃下,火势迅速蔓延,吞噬了周围的环境。那一刻,后悔与无助交织在心头,若能早点伸出援手,何至于此?从此,胡伟心中扎下了一根名为“责任”的刺,他将守护社区安全的使命扛在了肩上,努力筑起一道防火墙。
时光益站里,胡伟与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总是让人安心。他们组织消防演练,举办宣传活动,教老人们如何使用灭火器,让消防安全知识深入人心。胡伟深知,这不仅是解决老人在生活中的难题,更是为他们扫清潜藏的安全隐患,实现从爱老、敬老到护老、助老的全面升级。岁月流转,这座益站的生命之花愈发绚烂。每一次消防知识的传播,犹如为这朵花增添生动的色彩。志愿者们如同辛勤的园丁,悉心浇灌,让这份温暖与力量在社区蔓延。
初冬的清晨,寒风轻拂,陈笔游像往常一样在商铺工作。突然,外面传来急促的呼喊:“着火了,着火了!快来帮忙救火……”没有丝毫犹豫,陈笔游迅速奔向火灾现场,拿起灭火器。附近居民也纷纷加入救火行列,齐心协力,仅用几分钟就扑灭了熊熊火焰。那一刻,陈笔游和志愿者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正是这股团结互助的力量,构筑了社区安全的防火墙。
时光益站的生命之花见证了无数次这样的英勇瞬间。它不仅是一个服务的地点,更是一个精神的家园。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社区的安宁与和谐,筑起一道无形的防火墙。如今,时光益站已在全区开展数千次隐患排查工作,为无数老人排除了安全隐患。那些曾经孤独无助的老人,如今在志愿者的陪伴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他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灭火器自救、如何预防火灾,生活变得更加安心与从容。
时光益站的生命之花依旧绚烂地绽放着。它告诉我们:在这个充满变数与未知的世界里,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去守护每一个人和每一个角落,就能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火墙,让生命之花盛开得更加灿烂夺目。
之三、 为有源头活水来
今年72岁的晏慧珍是抚州五金厂退休职工,也是临川区时光益站第一批最年长的志愿者。她的一言一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晏老曾经到美丽的历史文化街区文昌里游览,第四实验学校前面两排铆钉引起她的注意,那是废弃的减速带留下的后遗症。高的有3至4厘米,短的也超过1厘米,共有29枚。回到家里,躺在床上,她想起钉子刺破鞋底流血的痛苦,想起钉子刺破轮胎司机的无赖。她于是请求儿子协助切割铆钉。儿子见到母亲恳切,即使盛夏时节,依然开车带着母亲冒着40℃的高温前往现场切割铆钉。烈日的炙烤和浃背的汗流不算什么,她在乎的只是排除学生和市民出行的安全隐患。
要说割铆钉那是一种偶然,捡碎玻璃却成了她的习惯。一个下午,晏老途经同叔路的药店门口,突然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地面上一大片碎玻璃散落一地,阳光的折射下看起来像星星晶莹剔透,其实就是一颗颗锋利的獠牙。如果不慎,路人就会遭受不必要的伤害。没有扫把,她就用手捡。一次只能捡一巴掌,垃圾桶又远。她辛苦和无私感动了药店门口卖菜的摊主。摊主主动递来塑料袋,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不久,一个年轻的女孩也因此受到感动,加入了捡玻璃的行列。一老一少,弯腰驼背,目光炯炯,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经过十多分钟劳作,她们将地面清理得干干净净。看着袋子里满满的碎玻璃,恍若捡到钞票一样露出微笑。从此,她的背包里就多了个好装玻璃的袋子,见到破碎玻璃就捡。山水人家、悦居家园和赣东大道上,都留下蹲下她捡玻璃的身影。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尽管万分小心,也有手被刺伤的时候。但她始终铭记:“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自从加入时光益站,帮助老人就是晏老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次慰问发现章敏蓉阿姨突发昏迷,于是紧急送往医院。她与区妇联主席任燕立刻组织志愿者们赶去探望。当知道饶明珍阿姨也因肠道问题住院,她再次带着慰问品前往医院。她本身骨刺,膝盖针扎一样剧痛。剧痛又算什么?在义务与责任面前只能黯然失色。饶明珍阿姨喜出望外,拉家常一样聊天透露了与保姆之间的矛盾。事后,晏老又马不停蹄找保姆谈心,站在换位思考的角度,轻松化解了主雇之间的矛盾。她就像一头任劳任怨的牛,默默担当。她最担心的就是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刻,因为自己病痛而掉“链子”。帮助老人,她几乎是全方位的。替老人打扫,陪老人聊天,给老人心理疏导,帮老人庆祝节日……不论何时何地,她想到的是别人,唯独没有她自己。一次过马路时,被闯红灯的学生骑电动车撞倒,摔得四脚朝天,虽然自己出血,但她选择了宽容。
谈起晏慧珍,熟悉的人无不伸出大拇指。如今,她像一位英雄,出现在公众面前。临川区第十三小学、抚州市老年大学等单位都纷纷邀请她做报告,她感人的故事如春风温暖人心,时时赢得雷鸣一般的掌声。是的,晏老犹如当代活雷锋!她为什么能够冰清玉洁?因为她的灵魂深处蕴含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