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舅舅学木匠
侯家赋
1976年,我高中刚毕业。母亲看到我没有活干,就萌发了让我跟舅舅学木匠的想法。那时,木匠这般手艺在农村很吃香。谁家盖屋子、建房子,都要请木匠上梁檩、打门窗;闺女出嫁打家具也要请木匠打嫁妆。反正木匠的活路很多,根本闲不住。给谁家干活,每天付给三、五块钱的工钱不说,一日三餐好酒好菜的招待,还有烟茶伺候。
我见两位舅舅像座上宾一样,整天在外面吃香的、喝辣的,很是眼热,也就答应了母亲,拜舅舅为师学木匠。
当木匠学徒,第一道工序就是拉大锯。第一天上午,舅舅让我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大坑,把一根打好墨线的大圆木竖在坑子里,然后用摽子和绳索把大圆木紧牢固,再在圆木的两旁支上两块板子,作为拉大锯踩蹬的阶梯。我和舅舅对着脸,他推我拉,开始锯那根大圆木。开始,由于我好奇和心胜,还愿意跟舅舅配合,大锯还能走在墨线上。不到中午,我感到胳膊和肩膀累得发麻,腰也酸,腿也疼,就故意让大锯齿走偏,有时偏离墨线1-2公分,气的舅舅老是对我瞪眼。
好歹熬了一上午,我感到木匠这碗饭也不是好吃的,就决定不学木匠了。中午吃饭时,我趁舅舅不注意,偷偷地骑上自行车跑回了家。
就这样,我跟舅舅学了一上午的木匠,说什么也不愿意学了,气得母亲还把我狠狠骂了一通。
恢复高考后,我看上了大学,成为一名国家干部。现在,我已经退休,看到昔日风光无限的木匠日渐被冷落,我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跟着舅舅学一辈子木匠。

作者简介:侯家赋,男,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人,1957年生人,大专学历,玫德集团退休职工。系《中国老年报》《中国老年杂志》《农村大众报》《济南日报•新平阴》通讯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平阴县彩虹诗社、平阴县老干部联络员、平阴县档案馆荣誉馆员等。被国家、省、市、县级多家媒体采用稿件(诗歌)上千篇(首)。被县委、县政府、榆山街道评为道德模范;多次被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评为模范老干部联络员。2024年被授予“山东省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