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海上之人有好沤(通“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所知,则浅矣。
【译文】
海边有一位喜欢海鸥的人,每天早晨去海边,同海鸥一起玩耍,飞来的海鸥常数以百计。一天,他父亲说:“我听说海鸥都爱跟你一块儿玩耍,你捉几只来,我也玩玩。”
第二天他来到海上,海鸥都只在空中飞舞不肯下来。所以说,最高深的言论是不说,最高明的行为是无为;人们用自己的心智所能知晓的东西,其实是很肤浅的呀。
【秋雨堂曰】
《列子·黄帝篇》中的这则故事是“鸥鸟忘机”这个成语的出处。但这个成语的意思却与这则故事的原意正好相反。所以我把这则故事取名为“鸥鸟识机”。当这位与鸥鸟和谐相处尽情玩耍的人没有心机的时候,鸥鸟和他亲密接触,毫无戒心,乐在其中,令人羡慕。但当他答应了父亲的请求,想抓几只回去的时候,这些鸥鸟却再也不和他亲近了,因为他的心机被鸥鸟识破了。心机一动,鸟即远离。我神微动,彼神即知。因为形可欺而神不可欺。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莫用心机。如果起了算计之心,哪怕你的心机隐藏得再深,总会被人识破的。就连刚刚开始认人的婴儿,也会识别人的真情假意。当一个真心爱他的人要抱他时,他会伸出双手迎接你的怀抱,当一个只是为了讨好其父母而假装喜欢要来抱抱孩子的时候,孩子便会将身子一扭,予以拒绝。就是硬抱在怀里,孩子也会挣扎哭闹不止。鸥鸟和婴儿尚且能够识破人的心机,何况是成年人呢?所以,在与人交往中,要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心机,只有内怀诚意,行为坦荡,才能使感情弥久不衰。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以“海鸥”不与自己相近,表达了内心的苦闷,暗示自己虽已不拘形迹,却仍遭人猜忌,从反面体现了对没有机心、真诚相处的人际关系的渴望。
历代诗人以“鸥鸟忘机”立意,来表达对忘身物外、寄情山水的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的诗词很多,如:
唐代李白《古风》
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
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
寄影宿沙月,沿芳戏春洲。
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
李商隐《赠田叟》:
鸥鸟忘机翻浃洽,
交亲得路昧平生。
宋代戴炳:
鸥鸟知人乐,忘机亦往还。
韩琦:
众里鞦千应是騃,
岸边鸥鸟却忘机。
廖行之:
饥鸦见人自惊去,
未若鸥鸟能忘机。
刁约:
张翰鲈鱼间适兴,
庄周鸥鸟尽忘机。
辛弃疾:
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
直到元、明、清时代都有诗人取材于列子的这则故事,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可见这则寥寥不足百字的寓言故事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2024.12.20.于秋雨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