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文/图 琴棋书画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定命名的一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又名“一阳生”,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
冬至自古就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最早的记载是在三国魏人张揖所撰《广雅》一书中。到了唐代,饺子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据说,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作为药品来用的,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面皮包好后,样子就象耳朵,又因为其功效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为“娇耳”,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民间有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的说法。
现在,饺子早已不仅是一种美食,它的每一个部分,(包括皮和餡)无不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