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的英雄,在《年华》里永远芳华
文/徐统存
多少次,魂牵灵山,梦回吹角连营;多少人,眷恋新兵连,思念曾经战斗过的热土。我的新兵连位于河南临汝(今汝州市)庇山,那是我军旅生涯的起始点,怎可忘怀!如今,我愈发深感在部队中,灵山是更具纪念意义与军人价值的所在。当回归老部队的号角吹响,我内心并未泛起过多波澜,只因我转业于江宁,与老部队近邻而居。
2023 年 6 月 10 日午后,80 余名战友齐聚华山饭店,次日上午,分乘两辆大巴返回“临汾旅”旅部,在参观完临汾旅陈列馆后,踏入原五三七团灵山营区。此次行程,如同往昔每次途经此地,总会牵引出我一连串的回忆。
我于 1992 年自长沙工程兵学院毕业,分配至步兵第 179 师直属工兵营地爆一连。彼时,工兵营尚有地爆二连,两个连队训练科目相同。后来我才知晓,因对越作战时工兵排雷爆破任务艰巨,故而将工兵营的地爆连数量由一个扩增为两个。
由于工兵营新排长人数少,新排长集训便统一安排在五三七团。我初次踏入秀美的灵山营区,参观团史陈列馆,领略了英雄团队往昔的荣耀。这里有对越作战一等功臣蔡碧宏,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张福林,中国枪王童裳显……
我调入五三七团源于一次迎外预演事故。一名战士手被炸药包炸伤,为杜绝类似事故重演,我被调往五连任一排长。五连承担迎外军事表演班进攻科目,在此期间,我与战友们饱尝训练的严苛,收获迎外军事表演成功后的那股强烈的军人使命感与自豪。我连班进攻科目实战性极强,全是真枪实弹真炮实爆。战士们冲锋时卧倒仿若巨蟒潜行于草丛,枪林弹雨中恰似猛虎,这些经历与故事,皆被我融入长篇小说《年华》。此次聚会,我为每位战友赠予一本《年华》,向临汾旅旅长与政委敬赠《年华》,并为六连送去 30 本。之后,我从五连转至团政治处组织股任职干事,创作一篇报告文学《情动百国来宾》,如实记载中国陆军窗口迎外军事表演中那一幕幕动人心弦的篇章。
南京东郊中山陵有著名的梧桐大道,灵山营区亦有一条梧桐大道。再度漫步于营区梧桐大道,我心潮汹涌,思绪纷飞。我的青春与芳华挥洒于战术表演场,留存于灵山靶场。行走于如盖的梧桐树下,静立在靶场的迷彩高墙之畔,我眼前浮现出一段又一段传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往昔身处这支部队时,未能真切领悟其珍贵之处。直至离开临汾旅,回首往昔,满心皆为敬仰!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我将团队英雄的芳华铭刻于《年华》之中,让芳华的英雄在《年华》的文学世界里,永远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