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安琪,红色文化传承的
璀璨明星
文/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红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池朝兴
2024年12月24日
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红色文化,象征着光明、凝聚着力量,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不断书写灿烂的篇章,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辉煌的未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苏安琪这个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毛体书法的浩瀚星空,熠熠生辉。她的笔端,轻抚着岁月的卷轴,将红色的记忆织成诗篇,洒落无尽的光辉。

春风拂面,喜讯频传,那是对外交舞台的轻吟,也是对书画世界的深情回响。苏安琪女士的墨迹,如春风拂过大地,被多国大使馆珍藏,那是她对毛体的深情演绎,征服了无数灵魂。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卡塔尔,这些国家的大使馆,见证了她的书法之美,阿拉伯国家的大使们,更是热情相邀,共赴中阿友谊的盛宴。

荣誉的花环,早已在苏安琪的胸前绽放,不止一次。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庐山杯”书画大赛上,她的作品荣获特别金奖,被誉为“继承传统文化——中国书画传承人物”。这不仅是对她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她一生坚守的敬意。

毛体书法,与苏安琪的缘分,始于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广西灵山县文利香山村,是她成长的摇篮,父母投身抗日救亡,她在家乡的山川间,见证了革命的曙光。母亲招玉馨,一位坚强的戏剧组长,为革命事业献出了青春,她的牺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苏安琪的人生航程。
解放初期的困苦,未能磨灭苏安琪对毛主席的感恩之情。烈士证书的送达,是她心中光明再次点燃的标志。她铭记这份恩情,怀揣崇敬之心,投身于毛体书法的修炼,一日复一日,七十余年,从未停歇。

她的书法,早已超越了技艺的藩篱,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对毛主席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对党和国家的赤诚。从战火纷飞的岁月走来,她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入墨香,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红色精神的生动写照。

如今,年逾八旬的苏安琪,依然在社区中活跃,以党员的初心,践行着奉献与担当。她以笔为炬,照亮前行的道路;以行动为砖,铺就为民服务的基石。她的感恩,化作了日常的温暖,她的光辉,照亮了党性之路。
她书写的,不仅仅是毛体书法,更是家庭红色篇章的传承。她的故事,激励着后世铭记历史,传承伟人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苏安琪,一位老人的名字,成为了红色文化传承中,温暖而有力的见证。

作者简介:
池朝兴,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红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省级智库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专家库”专家,广州好人红色宣讲工作室高级顾问,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广东五星志愿者;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歌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大地》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