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韵识典】上部10篇(新韵鹅韵部)
聂政,
荆轲。
典故“白虹贯日”出自《史记》。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侠客,以豪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年青侠义,避祸齐地,以屠为业。韩国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即韩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知道聂政侠义之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己报仇。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便到韩都阳翟,刺杀了侠累,然后自杀。传说当时有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典故“易水悲歌”出自《史记》荆轲是战国时期著名刺客,又名庆轲,自幼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他游历到燕国,被田光推荐给太子丹。秦灭赵后,燕太子丹与田光、荆轲密谋行刺秦王。荆轲遂携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出发时,他吟唱“易水歌”以告别。秦王在咸阳宫中接待了他,他在献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贫能俭,
富自奢。
典故“贫不学俭”出自《三国志》,意思是贫穷的人不学节俭也会节俭,说明习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宋代谢弘微便是这样的人。他的父亲叫谢思,家里一向贫寒,谢弘微便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后来过继给了叔叔,叔叔家产业相当丰盈,但谢弘微只对继父的几千卷书感兴趣,其他遗产也没继承。
典故“富不学奢”出自《旧唐书》,意思是有钱者不学奢侈也会奢侈。《太平御览》中有一个关于会奢侈的典故“火浣衣”。晋惠帝穿着用外国进贡的火浣布(石绵织成的布,误传是火鼠毛)做成的衣服到石崇家去,以为天下希有。不想到了石崇家一看,奴仆们穿的都是火浣衫,于是大为惭愧。
三元中第,
五子登科。
成语“连中三元”出自《警世通言》。古代科举制度是:秀才们参加乡试,考中了便是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们参加会试,考中了便是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们参加殿试,考中的是进士,第一名称状元,三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便是连中三元。古代连中三元者大概有二十人,其中政绩卓著者更是凤毛麟角。
典故“五子登科”的原典为“五桂联芳”,出自《宋史》。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三字经》中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说的就是此事。因登科也叫折桂,所以冯道赋诗: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邵园瓜五色,
李楱树千棵。
典故“邵平种瓜”出自《史记》。邵平(也叫召平)是秦朝的东陵侯。秦朝灭亡之后,他沦为平民,家境贫寒,在长安城东种瓜为生。他种的瓜有五种颜色,味道特别甜美,因他曾是东陵侯,所以人们把它叫做“东陵瓜”。后人用此典比喻农圃之事或隐居不仕。刘基有诗:寒暑又随风日转,东陵谁种邵平瓜。
典故“千头橘奴”出自《三国志》。李衡叫故里的橘树为奴,是可用来维持生计的家产。地方小官李衡由于妻子专横霸道,而且好吃懒做,家道日益衰落,儿子都是读书人没有什么谋生的本事,就背着妻子在武陵购置田地修建房屋,并种上千棵橘树,请人管理。临终前才告诉儿子给他们留下活命的千头橘奴。
驽马不停十驾,
铅刀努力一割。
典故“驽马十驾”出自荀子的《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驽马就是劣马。古代用马拉车,一天为一驾,十驾指十天路程。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此典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典故“铅刀一割”出自《后汉书》,意思是铅刀虽不锋利,偶尔用得恰当,也能割断东西。汉代班超向皇帝上书说:我常想,我是小士吏,却愿意像谷吉那样效命于绝域,像张骞那样委身于旷野。晋国的魏绛,只是一大夫,尚且能够使夷狄和好。何况我仰仗大汉神威,定会像铅刀努力一割一样有用。
为除恶耿臣折槛,
欲荐能贤士撞车。
典故“朱云折槛”出自《汉书》。汉成帝时,成帝的老师安昌侯张禹被破格重用,担任丞相,但张禹不是合格的大臣。朱云当着朝廷重臣的面,请陛下赐给尚方宝剑要斩下张禹的头。汉成帝非常生气,要将朱云押下去斩了,朱云用力拽住宫殿前的栏杆,把栏杆拉断了。后来成帝醒悟,没有斩朱云,并保留了被朱云折断的栏杆以示警戒。
典故“禽息击车”出自《韩诗外传》。春秋时,秦国大夫禽息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穆公不接受他的建议,不肯任用百里奚,禽息便一头撞在秦穆公的车驾上,撞得头破血流。禽息说:“ 臣生无补于国,不如死!”禽息以死荐贤的做法感动了秦穆公,秦穆公因此重用百里奚,秦国也因此而很快强大起来。

荀令虽别,余香犹在;
鲁官未选,鄙脸难遮。
典故“留香荀令”出自《襄阳记》。荀彧字文若,是东汉战略家,曹操手下的首席谋臣。荀彧人长得帅,还愿意熏香,身上总带着香气。到别人家办事,即使稍坐即别,也可留香三日。唐代王维有诗:遥闻侍中佩,暗识令君香。因当时荀彧任尚书令,所以称荀令。之后此典与“掷果潘郎”一样,成为帅哥的代称。
典故“骑秃尾驴”出自《北齐书》。北齐时,负责考察提拔官员的杨愔,是个正直的人,记性特别好。候补官鲁漫汉觉得自己鄙陋低贱,杨愔不能看上自己。可杨愔见到他时便说:“原先在元子思坊中,你骑了一匹秃尾巴的毛驴,假装看不见我,还用竹方扇遮挡着脸,我怎么能不认识你呐?”鲁漫汉惊服。
管宁自律,榻上双膝跪;
邹忌旁敲,琴间两手搁。
典故“木榻跪穿”的原典是“管宁榻”,出自《三国志》。东汉末期的管宁,字幼安,隐居之后,常年只坐一木榻(古人坐法,双膝跪地,臀部靠在脚后跟上),五十五年不变。由于时间太长,榻上正当膝处都磨穿了。后用此典形容高士心意恬静、甘于淡泊。清代吴启元有诗:“木榻跪穿心久定,黄金锄去眼谁看。”
典故“邹忌论琴”出自《史记》。齐国的琴师邹忌求见齐威王。威王爱听音乐,急忙让他进来。邹忌调了调弦儿,两只手便搁在琴上不动了。威王着急让他弹。可他却旁敲侧击地讲起了道理:大王拿着的是齐国这张大琴,可您九年来没弹过一回,老百姓都有点不乐意呐!齐威主明白了,把琴拿走,和邹忌谈起国事来。
两仇共济,吴越同舟携手;
二季相攻,楚黑自室操戈。
典故“同舟共济”出自《孙子兵法》。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经常交战,互相仇恨。一天,在界河的一艘渡船上,乘坐了一些乘客,有吴人也有越人,双方互不搭理。但到江心,天气骤变,风浪接连而来。此时需要把篷帆解下来才行。但船身不稳,人少是不能解开绳索的。此时,年轻的乘客都上来了。吴人和越人的配合就像左右手那样默契。
典故“同室操戈”出自《左传》。二季是兄弟的别称。郑国的徐吾犯,妹妹很漂亮,下大夫公孙楚已经和她订了婚,可是叔伯哥哥上大夫公孙黑又硬派人送去聘礼。徐吾犯不敢作主,只好去找子产。子产让徐吾犯根据妹妹的意见再决定。妹妹决定嫁给公孙楚。公孙黑发怒,要去找公孙楚算帐,却被公孙楚用戈给击伤了。
梅蕊孤枝,江妃自献楼东赋。
梨花万树,岑子豪吟塞北歌。
文章“楼东赋”出自《梅妃传》。这首赋乃江采萍之作,江采萍是唐玄宗的妃子,即梅妃。唐玄宗自从纳了儿媳杨玉环之后,就不得不疏远梅妃。虽然有时也偷偷与其相会,却被杨玉环知道了,将梅妃打入了冷宫。梅妃想求人写一篇像《长门赋》的文章来打动皇帝,可谁能帮这个忙呢,只好自己写了这篇赋。
诗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边塞诗词的代表作。这首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了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作者简介】
马忠文,网名“清南文兵”,1980年参加工作,从事财政工作,2016年退休,业余爱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现为大连市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