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与朱温坪村的传说
文/冰笑
在邢台市信都区白岸乡的大北沟,有一个千年的古村落——朱温坪村。说起这个村子,还有一段故事的。
提起朱温坪村,不由地就会把朱温与唐末黄巢起义联系起来。在邢西路罗川一带流传着黄巢起义的一些故事,如今在峡谷群周围尚存着许多的传说和古迹遗存,如黄巢峡、朱温坪、血流峪、天明关、贺家坪、英谈等村名地名,这些都与黄巢起义有关。尤其是黄巢峡(位于如今的峡谷群内)是黄巢起义的根据地之一,除遗存的旧城郭、练兵场、跑马栈道外,附近村庄、古刹寺院和山岩名称都留下了与黄巢起义军有关的印迹和传说。还别说,从朱温坪村的东北方向,穿过大东沟,翻过一道恶石崦,就可以来到峡谷群。另外,朱温坪村的位置大约与英谈村的位置就是背靠背。当年朱温坪村就是古战场之一,是当时朱温屯兵练兵的营地。
唐朝末年,各地农民忍受不了残暴统治,纷纷揭竿而起,朱温也趁机起来反唐。公元877年,朱温加入黄巢起义军,受到黄巢重用,封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同州防御使。882年9月,朱温因故背叛了黄巢,率军投降唐朝,被唐僖宗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使,赐名全忠。883年,封为宜武节度使,与李克用等联手镇压了黄巢起义。朱温在军阀混战中坐了位,于公元907年建立后梁。当时,后梁的疆土范围大概在河北和山西这一代。
就这样,有了后来的传说。朱温坐了位,连他姥娘家“大坪”村(即现在的朱温坪村)也沾了光,如今在朱温坪村还流传着许多朱温小时候的故事。
据传,朱温小时候就很聪明并且鬼点子特别多。也正因为这样,在他姥娘的庄上——大坪村,可成了“孩子王”。几个游街串巷的算命先生掐指一算,都说他是天生的坐皇帝的坯子呢!
那时候,朱温经常同小伙伴们上山给财主家放牛。村西七八里外地老牛崦的山坡上,临近洺水河的两岸边,经常会看到他和小伙伴们放牛的身影。那时的洺水河流过老牛沿,水流哗哗,声震大崦(地名,现仍有此地)。这里水草丰盈,是牧牛、饮水的好去处。孩子们常常把牛赶到这里,任它自由自在地饮水、吃草。朱温和小伙伴们就玩了起来,捉迷藏,采来山果分着吃……
伙伴们这些活动,全由朱温来领导指挥。他指向西,小伙伴们绝不向东。他一个眼色,他一声口哨,他一声吆喝,小伙伴们就明白他要做什么。
孩子们正贪玩哪!玩着玩着天过午了,玩着玩着天就黑了。要赶牛回家,却又找不到牛了。这牛不是自己走失了,就是叫人偷走了。丢牛的事经常发生,让小伙伴们傻眼了。这么以来,常常遭到财主家的打骂、挨饿、扣工钱、白干。这还不算,还得赔钱,甚至逼得父母上吊……
话说这一天,孩子们又赶着牛穿过老牛崦,爬上了大崦岭。“孩子王”吩咐小伙伴们将牛散赶在山坡上,就要准备玩捉迷藏,却才发现少了一个叫贵儿的小伙伴。每每都少不了贵儿来安排的呀。于是,大家就等一会儿。可等了老半天,前等后等,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还是不见贵儿的影子。
直到过午时分,才见贵儿娘哭天喊地地爬过大崦岭。这才知道贵儿跳洺水河了!这让伙伴们惊心动魄啊!原来贵儿丢了赵财主家的牛,被人家逼债受不过!大伙听了这消息气愤不过,围着“孩子王”哭着问怎么办?朱温两手掐腰,鼻喘粗气,气呼呼地说:“哭有什么用?贵儿的心眼儿太善了!我们要为贵儿出口气,人不能白死!我放的牛也是赵家财主的,咱把他的牛弄死!”
“孩子王”发话了,大家更是气愤不过,一哄而上,摁倒赵家财主那头牛,举起石头砸,挥动砍刀砍,一会儿工夫那头牛就没气儿了。这时,大伙儿如梦方醒,看着倒地不动的牛都傻眼了!有的后悔了,有的害怕了,再看看手上、身上,甚至脸上都是血,有的吓哭了。这还怕个啥?他们是怕这么大的一头牛处置不了怎么办?“孩子王”有发话了:“怕什么怕?怕个屁!我们把它煮了吃肉!”大伙儿这才缓过劲儿来,一起动手……眨眼功夫,大伙儿就把这头牛收拾好了。那些不要的东西刨个坑埋掉了。特别照“孩子王”的主意,堆起了一个“坟堆”,还故意把牛尾巴露了出来呢!
这怎么个煮法呢?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拿到自己家里去煮呀!还是“孩子王”有主意,咋不到洺水村姨家去借锅来煮啊!“孩子王”吩咐几个伙伴把山坡上的牛赶到一堆儿,又招呼几个伙伴拾柴、垒灶。他带两个伙伴爬过长茅崦(地名,现仍有此地),趟过洺水河,穿过洺水西沟,来到洺水村姨家悄悄借来了锅。
大伙儿架锅点火,把肉全煮到锅里。大伙儿忙活着这些,全然不觉夕阳西坠。几袋烟的工夫,锅里飘出了诱人的肉香,不少小家伙儿们都流下了长长的哈喇子,甚至还听到了几个小家伙儿“咕咚咕咚”咽口水。“孩子王”试了试锅里的肉已经煮烂糊了,一声令下,大伙儿手抓起锅里的肉,嘴啃手撕,狼吞虎咽,海吃大嚼。趁着夜色,大伙儿美美地饱餐了一顿牛肉。一头大牛眨眼间就让这十几个半大小子吃下去了,孩子们正长身体呢!大伙儿热热闹闹地吃肉,更不敢大声嚷嚷,生怕家里大人们找来了,那可就麻烦了。直到大伙儿个个打着饱嗝儿,摸着胀胀的小肚皮,这可是啥时候也没有这样饱饱地吃顿肉了!
“孩子王”吩咐大伙儿轮流看着牛群,其余的躺下睡觉,等天快亮时,再把锅送还姨家,要不耽误人家做早饭,关键不能让洺水村里人知道,那就坏事了!大伙儿忙活了大半天,早都困乏了,找个草窝,倒地便睡。一夜时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有个伙伴猛地大叫一声:“坏了,天要亮了!”大伙儿都惊醒了。果然,东边雕崖顶上已露出鱼肚白。还真是糟了!要是这会儿去送锅,被洺水村人看到了,那麻烦可就大了。大伙儿着急呀!连“孩子王”也没办法了,只见他揪着头发蹦着高儿仰天大喊:“天黑下来吧!天黑下来吧……”声震长空,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没成想,“孩子王”这么一喊,天竟然黑下来了!从此就留下了这么一个词儿,叫:黎明前的黑暗!
天这么一黑,“孩子王”和几个小伙伴立即行动,抬起锅飞一般翻过长茅崦,淌过洺水河……待他们送完锅返回来,天也就大亮了。
这些放牛的孩子们一夜未归,家里的大人们可是担心啊!赵家财主更是着急,生怕孩子们再丢失了牛,再有找不见的牛,那可是要他的老命呀!大人们和财主们迫不及待地先后找到了老牛崦。大人们看到孩子和那些牛安然无恙,也就长舒一口气,放心了。财主们看到牛群还在,心急火燎地去点数儿。赵财主一眼就发现他家那头最大的老犍不见了,对着孩子们跳着脚大喊大叫起来:“我的老犍!我的老犍呢!”那样子比死了爹还伤心!
“孩子王”不紧不慢、假装伤心地对财主说:“东家,没办法,你的牛钻到地下去了。我们大家伙儿都不敢赶牛下山,揪着它的尾巴拽了一夜,就是直叫唤却不出来。不信,你自己试试?”赵财主半信半疑地走到牛尾巴前,双手拽着牛尾巴,两脚蹬地,使出吃奶的力气往外拉。但凭他怎么拽都无济于事,头上的汗点点滴滴往下落,可只听到牛的“哞哞”叫,这声音在山谷震荡,久久不散。其实,这“哞哞”的牛叫声哪里是真牛再叫啊!就在赵财主用力拽牛尾巴时,就在附近的树梢上落着的大牤牛,正好也叫了起来,那声音太像牛叫声了。大人们也很是惊异!好在朱温的娘,是个很忠厚、很能干、爱帮人,很有人缘。于是,陪着大家去向财主说好话。赵财主虽心知肚明,但又无话可说,也就只好自认倒霉了。
老百姓总愿给帝王添枝加叶地造一些这神话、那传说的,就连“黎明前的黑暗”这自然现象,也给朱温添上去了。朱温一声呐喊“天黑下来吧!”果然,天就黑了下来!
哪有这种事儿?当然传说自然无法与历史划等号,然而,传说往往会让人们摸索到一些历史的痕迹,也因此反而让传说更为神奇。
因此,朱温姥娘家的庄子——大坪村,也就改叫“朱温坪村”了。
作者简介:冯兵绪,男,生于1966年,邢台市信都区白岸乡朱温坪村人。现为中国报协集报分会会员,信都区作协会员。间或有集报文章见刊于《中国集报信息》,有散文见刊于邢台日报,牛城晚报,开发区报,信都报等。创建公众号“魅力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