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辉:
合诵 两首《沁园春》词中的伟人
九歌一方合诵艺术团
序
沁园春词牌起源于东汉时期沁水公主园的典故。以下是其具体来历:
汉明帝永平三年,皇女刘致被册封为沁水公主,其拥的园林被称为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汉章帝继位后,窦皇后的哥哥窦宪强取豪夺,霸占了沁园。汉章帝得知后怒责窦宪,令其归还园林。此事在当时引起轰动,唐代文人以此为题,诗文中常代指公主宅第,逐渐形成了《沁园春》词牌。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沁水公主和驸马邓乾闲暇时吟诵诗词唱和,宫中文人将其吟诵的词章制成词牌名曰《沁园春》。
恬和:
此后历朝历代无数文人都延用《沁园春》这个美妙的词牌写出了许多千古佳句。然而,有两首当代的《沁园春》却可纵横古今词壇,其立意之深刻,气势之宏大至今无人可比。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相隔近十年后伟人毛泽东写的两首《沁春春》词中的两段气吞山河的结尾,它伴随着从一九二五年秋至一九三六年春毛泽东主席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历程。
左波 .热爱祖国: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一九二五年秋)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砺中玉 . 锦上添花: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二十四桥:
简介(来自网络)
《 沁园春·长沙》词是毛泽东于1925年创作,当时大革命正蓬勃发展,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工农阶级展示出空前的力量。
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 确立国共两党统一战线。九月毛泽东在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十月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这年深秋,毛泽东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远方:
一代伟人伫立在橘子洲头,看天地万物在秋风萧瑟、寒霜肃杀中仍呈现出蓬勃生机、奋发向上,感慨系之:中国究竟该向何处去,中国究竟该由哪个阶级来主宰、来掌控,毛泽东在思考、也在探索,并由此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追问!这是对于天地、革命等重大命题的发问,表现出毛泽东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和指点江山、中流砥柱的伟人气概。
山中 .小雨:
《 沁园春 · 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五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阙连秋 .宝刚: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听月儿:
简介(来自网络)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顺利完成,队伍终于抵达陕北得以喘息。1936年1月,毛泽东亲自率军渡过黄河,抵达华北前线进行抗日作战。
2月5日清晨,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毛泽东被眼前这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诗性。
毛泽东怀揣着必胜的信念,心中想的满是革命之后怎么发展,和国家未来要怎么走。他挥毫疾书,转眼间便写出了气吞山河的千古绝句,《沁园春·雪》。
忽然:
评语
从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哪一句不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到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此情,此景,谁人读后不激情豪迈?
朗月希声:
再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后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直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从两首词中文字的一对一比,我们看到了沁园春里的毛泽东,看到了他思想里的雄怀大略,他的滔滔文思,他的气壮山河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