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侯墓
2024、10
四川勉县定军山脚下坐落着面积不大却非同凡响的墓地,是为三国诸葛亮的陵墓。它可是其唯一货真价实的真墓,而且从未受到盗墓贼的光顾。《三国演义》推崇智绝的强大威慑足见其历史记载非虚。
绵延屹峙的定军山自是黄忠智杀夏侯渊的成名古战场,也是武侯拓展北伐的前沿阵地。国庆游览之时,但见包围着武侯墓的是四个山岗,名曰“前书案梁,后笔峰山,左土地岭,右武山岗”。绿意盎然的景区道路,弥眼翠柏苍松,清幽古朴。此处群山逶迤,苍松翠柏,水流潆洄,远处就是浩浩汤汤的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气势格局也是唯我独尊却又内敛矜持的当仁不让。这符合诸葛亮的为人秉性,至于其仙逝之后让杵工抬其棺椁绳断即为坟茔所在的传说附会也就不足为据了。所以权高位重的他缘何未与先帝刘备同葬成都,则是智绝的智绝了:天无二日,何许挣个你短我长?恐留尾大不掉权倾朝野的非议也是事实。而且汉中是刘备与诸葛亮苦心经营筹谋复兴之地,择葬于此,是为激励蜀汉后人不忘复兴汉室之志。
路旁小山岗书案梁,上有“武侯读书亭”。南宋陆游诗云:“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复谁登?隆中鱼水三分业,江山风云八阵腾。还向纶巾瞻气象,尚留祠庙傍丘陵。凭栏一啸吟梁父,铜雀高台变未曾。”说尽了诸葛读书习武的艰难曲折而又潇洒自如。
墓区大门内外及其墓区植有千年汉柏二十二株,都已挂有文物保护牌号,品种似与别处不同,叫 柏。相传当年 此处植有54株古柏,象征其享年54岁。经碳14测定,这些古柏中达到1700余年的就有22株,跟武侯墓修建同期。它参天茂密,郁郁葱葱。明代思想家薛瑄《武侯墓》诗云: 丞相孤坟何处寻? 褒斜西出汉江阴。青芜漠漠烟横野,翠柏森森风满林。尚忆出师当日表,空歌梁甫旧时吟。中原未复星先陨,长使英雄慨古今。这也寄托了薛瑄的无限感慨。
建筑不算恢弘巍峨,是不到两层楼高的翅形上翘的中式传统建筑,红色质地,古朴典雅,耀眼光辉。赫然映入眼帘的门楣高悬的匾额是:武侯墓,门联为: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背面匾额则为万世师表,门联是:赤胆忠心,使天下名臣千秋魄动;青山白水,招人间雅士万古神驰。这赞美了诸葛的旷世业绩,令人心驰神往。
进入内山门,迎面便是拜殿,又名献殿,明三暗五,雄伟宽敞,是历代祭祀诸葛亮的专门场所。在拜殿内外上下,悬挂着层层匾额和楹联,颂扬诸葛亮的功德业绩。外间正中匾额“三代遗才”,歌颂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出现的帅才;门联为“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它说尽了武侯鞠躬尽粹死而后已六出祁山的不朽功绩。
草坪上就是东西厢房和南院道观,是一代智星诸葛亮的生平展览,共分30组(幅),展现出诸葛亮起于三顾茅庐终于五丈原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壮举画面。其史料翔实、规模宏大,由圆雕到浮雕直至壁画,总看浑然一体,大气轩昂;分看场境,各自独立;人物逼真,场面恢宏。这里是三国故事的概述。
随导游到了坟陵,它呈汉代覆斗状,却见墓塚方圆仅仅60米,墓高也就5米,足见其不慕奢华的简朴做派;四周围砌以八卦形花墙,也是简洁朴素。墓东西向,头西脚东,意谓“永怀西蜀、兴复汉室”。墓前竖碑一通,上刻“诸葛亮武侯之墓”七个大字,大气恢弘;四周以汉白玉石护栏围护,石栏上浮雕35幅诸葛亮生平故事图案。民族英雄林则徐《定军山谒武侯墓》诗曰:大星虽陨大名留,一线皇纲翊汉刘。抱膝几人知管乐,鞠躬终古匹伊周。波寒沔水居民泪,月黑祁山故垒秋。归骨定军军莫定,墓门深锁阵云愁。这表达了对诸葛亮的高度赞美和深切的怀念,还有的就是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扼腕痛惜。
从拜殿里面绕到背后,是一个四角揽顶。亭角高翘,围以木栏的亭子,名曰前坟亭。亭内高悬“双桂流芳”匾额一块,亭中坚立墓碑两通:一为明万历甲午(公元1549年)陕西按察使金陵赵建所立的“汉丞相诸葛亮武侯之墓”的墓碑,高大巍峨;一为墓后“护墓双桂”碑。因为1700多年来,诸葛亮墓葬从来无人盗掘,原因一则是诸葛亮威望崇高,令人震撼,后世自觉保护;再则是他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了无财产,墓中陪葬品了了:说到底还是其人格魅力的万民敬仰。
树高达19米,树冠如盖,浓荫蔽冢,香气四溢,清雅宜人。树龄1700多年,称它为“汉桂”,以此坟前亭中匾额为“双桂流芳”。两棵丹桂树,树枝粗壮,高大繁茂,浓荫如盖。清初郑日奎《拜武侯墓》诗云:丞相今何处? 遗坟汉水滨。鹤归知几代,龙去已千春。气并山河古,魂依日月新。瓣香瞻拜处,忠义激劳人。说的是他精神不死,万古长青。
让人惊奇的是坟墓右前方有一黄果树,传为诸葛安葬后,其妻黄月英就来与其团聚,现已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日夜厮守,相敬如宾。但这只是人们的美好祝愿,因其树龄不过几百年。亭后便是诸葛亮墓冢,为覆斗形,高约5米,墓周砌以砖墙和大理石护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诸葛亮自己也有“因山为坟”的遗命,因此这个墓冢很可能是后代起封的也未可知
后坟亭的匾额高书“君子人也”,左右楹联为:“二表竭忠臣,鞠躬尽瘁不负南阳三顾;一心扶汉祚,拓土开疆卒书正统两朝。”明末清初魏际瑞《诸葛公墓》诗曰:定军山下柏蒙茸,旷古精诚在此中。 三尺孤坟犹汉土,一生心事毕秋风。 孙曹未灭成何世,天地无知丧此公。千载伤情惟杜宇,年年啼血树头红。这哀叹了武侯一统汉家事业未竟的无奈啼血犹如杜宇。
武侯祠堂大殿才是墓区的核心所在。拜殿前汉柏上缠绕着一蔓生植物,名“凌霄花”,俗名“爬柏凌霄树。”叶似香椿而色翠,花似牵牛而色赤,每年夏至开花立秋到止,花期长达百日之久。花期季节,朝开暮落,遍地红英。远望见苍苍翠柏之中,朵朵红花点缀,红绿相映,娇艳之极,给人以千年古柏开红花的感觉,煞是好看。它象征了诸葛亮兴复汉室,鞠躬尽瘁,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
正中神龛上,诸葛亮塑象端坐,羽扇纶巾,庄重静穆,栩栩如生;书童侍立左右,毕恭毕敬,手捧印章;龛下张苞,关兴则分立两旁,身披铠甲,手握令箭神鞭,威武雄猛,护持左右。上面高悬“万古云霄”的匾额,来自诗圣杜甫的诗曰: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这一切都使人肃然起敬,他就堪比伊吕萧曹等旷世贤才了。
环顾四周,整个武侯墓景区环境清幽,古柏参天,山环水绕,篁竹叠翠,殿宇隐隐,仿佛是武侯出山前隐居的卧龙岗,终于安眠在这青山绿水。就像武侯墓献殿内一副楹联所述:我居白河水东,与南阳原系比邻,知当日避难躬耕,人号卧龙,自况管乐,未出茅庐即名士;公葬定军山下,为汉中留此胜迹,寿终时对众遗命,地卜嘶马,墓勿丘垅,能禁樵牧是佳城。
走出景区,但见外山门的匾额为“武侯墓”,门联为:“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二周边的地摊上则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木马流车、羽毛扇子、铜铃背篓、木制工艺品、兵器制品,也跟诸葛紧密相关。同游者郑君家华、齐君元森、段君镇长及朱君书记。
作者简介:
侯文君 山东沂源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写作题材多样:曾在《语文报》、《读写月报》、《中学生学习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十多家报刊发表过教学论文百篇,也在《浦北文学》《齐风》、《百合花》、《大众日报》、《淄博日报》、《沁阳文学》、《青岛文学》、《山东文学》等十多家文学杂志发表过百篇文章,出版二百万字的《鲁阳杂俎》之侃天下、五彩云、锦绣谷、散文集四部。莱芜区、济南市、山东散文协会、山东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