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窝棚顶
宋文东
济南南山有很多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岩洞,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奇观。但这些岩洞中两边通透的却不多见。有趣的是,这些两面通透的岩洞虽然不在同一座山上,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透明洞。如莲台山透明洞,又称娄敬洞,其洞内面积以及深度高度在济南一带已知的岩洞中皆无出其右者;其次为太甲山透明洞,它又有洞口跨度大的特点;位于柳埠办事处所辖的红旗村北窝棚顶南的透明洞,更为奇特,因为它是紧挨着的一对,为便于区分,济南驴友皆称之为眼镜洞。这几个透明洞对于我来说都不陌生,有的还不止去过一次。12月21日,应部分驴友要求,我和驴友们再次爬窝棚顶探访了这几个岩洞。
那天8点,我们从城南出了济南城,沿着103省道经仲宫再拐向东南方向行驶了20多公里后,顺利抵达红旗村。到了村口,众驴友下车。利用等后面未到的驴友的机会,大家纷纷与村名碑合影留念,用时下的话叫作打卡。轮到美女驴友小孟拍照时,她喊道:老陈,老陈,过来合个影呗。站在小孟旁边的辰桑以为是叫他,愣了下神说,是叫我吗?小孟是个未婚姑娘,脸刷地红了。小孟和男友几次参加我们群的爬山活动都是跟着
拍完照,众驴友穿过了冷冷清清的村庄,往村北山上迤逦而去。柏油路只修到山根陡峭处便没有了。众驴友循着上山的小路,踏着乱石,牵荆揽树,手脚并用,开始爬山。
大约用了20多分钟,众驴友渐渐地接近山岬上的透明洞。我们先到了西面那个岩洞。洞高有五六米,宽三四米,深达七八米,洞口大致呈“n”形,又像个大门洞,两面通透敞亮。洞壁上凹凸不平,犬牙交错,凸显其石灰岩地貌特质,与南山其他地方的洞穴几乎如出一辙,也同样没有发现像样的钟乳石、石笋等岩溶奇观。透过洞孔,隔着山谷,可见对面山崖上葱郁郁的柏林,以及晶蓝的天空,景色煞是怡人。洞是天然形成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洞顶离山岬顶很近,最多有两米多厚的岩层,像座天然拱桥似的。
另一个岩洞在东面约十米远的地方,目测比西面那个稍大。两者形状大致也差不多,而且所处位置也比较对称,像两只大大的眼睛瞪着山下的茫茫尘世。不过东面的洞顶凹进去一大块,显然是曾经塌陷过,显得洞穴不那么完整似的。洞顶仅剩余不过两米宽的一窄绺石壁如石桥一般将两边山岩连接了起来,甚为惊险悚人。
看完了洞,众驴友手脚并用攀登岩壁上洞顶。通往洞顶的岩壁直立峭拔,乍一看十分吓人。但岩壁上有一些褶皱和罅隙,众驴友扳着壁上突出的岩石,抓着石缝里的灌木,慢慢地爬上洞顶。
站在洞顶,朔风忽然就来了,像刀子一般嗖嗖地割脸。好在太阳高悬,温暖和煦,人的心里便也充满了阳光。远眺西北,有一泓碧水首先映入了眼帘,那水面犹如一块巨型蓝水晶似的卧在三川并汇之处,它就是我们济南市民赖以生存的几大“水缸”之一——卧虎山水库。也不明白是啥原因,我每次来南山,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喜欢站在山巅瞧上“水缸”几分钟,无论是哪个大“水缸”都行,如果因为云雾或者山峰遮挡视线看不见那块碧玉,我心里就象少了点什么似的不那么痛快。那天的天气甚好,万里无云,卧虎山水库清晰可见,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山南沿着锦阳川流淌的一条小河像蔚蓝色的绸带一般自东南向西北面的水库方向潇洒快活地飘去。与看“水缸”的心情一样,我也喜欢欣赏小河两岸的纵横阡陌,烟村民舍,看着它们心里也感觉好温馨。
众驴友都爬上洞顶以后,稍稍歇息,过了两座“天生桥”,便沿着坡崖上柏林里的羊肠小路往窝棚顶前进。
坡崖上的小路在柏林里斗折蛇转,脚下面就是万丈深崖,但因为有茂密的山林存在,给驴友们壮胆不小。攀爬了十几分钟以后,驴友们便先后登上了山脊——窝棚顶。
窝棚顶与透明洞所在的山连在一起,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山脊比较狭窄,两侧陡峭如削,我前几次来都没有注意到,可能与山脊上及其两侧的柏林比较茂密有关吧。走在山脊上,想想“窝棚”二字,我真佩服给山起名的人,还真的像那么回事呢。
出了“夕阳洞”,众驴友从北侧坡崖上绕过了山头。在一块较为宽敞的石坡上,好梦为众驴友拍了一张与露水岭的合影,然后大家开始下山。有的驴友好像觉得此行爬山有点少,还不过瘾。我说,今天是冬至,咱们早点下山,用过午餐,都早早回家过节吧。
走出柏林,可见西面山坳里有个小村庄,根据网上地图,我判断这个村庄是鹿宝泉村,我们还从来没有造访过。
我们下山后,进入村里。见两个村民在一户民房前和水泥砌墙,我跟他们打听鹿跑泉的位置。村民很热心,指给我说,泉在山沟下面。
经过庄里,几只脏兮兮的泰迪小狗朝着我们直汪汪,引人好笑。曾几何时,这类外国泊来的小狗像贵族一般只能养在城里较为富有的人家,不知什么时候它们也沦落到乡下安家了呢,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过去乡村里都是土狗的天下,现在那些土狗也不多见了,也许村里监控安装得多了,土狗们也都失业了吧?
鹿跑泉貌似很大,是一大圈儿石栏杆围护起来的一个大水池,足有半个足球场一般大,但泉眼却让人看不清楚在哪儿。池水也不多,但很清澈,也可见到泉水自北往南流动的水纹,有点神秘。栏杆外面的石墙上嵌有明代诗人晏璧写的赞扬泉水的诗《鹿跑泉》:
泉声清似鹿呦呦,
逝者如斯日夜流。
灵囿料应非宿昔,
蘼芜杜若满沧州。
(本文图片借用了部分同行驴友之摄影作品,在此致谢!)
2024年12月23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