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之光闪耀着非凡魅力
文/陆金花
2024年12月18日,上午结束的日照市妇代会餐厅里,我结识了一位大姐。她面容和善慈祥,温暖的笑容仿佛春日里和煦的阳光,能瞬间驱散冬日的寒意。
她亲切的话语,无不彰显着老一辈人的革命精神。或许是她身上这种平易近人的磁场吸引到了我,便主动和她打起了招呼,并且加了微信好友。
交谈中,我了解到她来自莒县,姓辛,名兴芬。
加过微信之后,我们各自匆匆去了餐厅排队就餐。缘分真的不浅,我俩并没有刻意相约,几百人的餐厅里,大姐端着餐具盘子,还是坐在了我的身边。她身穿一件暗粉色肥大羽绒服,洗得褪色发白了,款式看起来也已有很多年了,但穿在她的身上,朴实无华,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恬淡与从容,让人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美好,亦散发着一种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
同坐就餐,也或许是我光盘行动的好习惯让她看在了眼里,对我印象极好。
苍天与缘分好像有意撮合我俩相知相遇,由于我俩都在主席团成员中,上午和下午的会议,真是机缘巧合,我俩都是左右相邻就坐。下午环节中,我俩有了一段空闲时间,辛大姐握着我的手,就像亲密无间的朋友、亲人一样。她向我诉说着她的家事与创业一路走来遇到的艰辛与坎坷。尤其说到她所抚养的残疾人中,有三个比较小的聋哑人,在疫情期间出了车祸的抢救之中,让她所经历的惊心、焦虑以及艰难的过程;同时,她还讲述了曾经在五莲县担任第一届县委书记的叔叔,临终前把自己的积蓄交到她手上,做为抚养残疾人的一项资金的过程。
我被她的这番话语的感动,泪水,流的很急也很烫。她亦眼泪汪汪,强忍着把泪水咽到了肚子里。
她记下了我的家庭住址,说要寄衣服我穿,说他们福利服装厂里残疾人自己做的。我怎能舍得让辛姐如此劳心费神。就说:“姐,我自己去拿,或者附带和张守英姐姐一起去看望您。”
她便欣然接受。
会议结束后的这些天里,我还是一直在想念她,知道守英姐姐事多也忙,于是,便约了张作会妹妹一起去拜访她,还是想多看看听听她抚养了三代残疾人的感人事迹。
如愿以偿,我们来到莒县福利服装厂,辛姐热情的招待了我们,而后,便带着迫切的心情来到了残疾人加工车间。
令我很是震撼,辛姐的大爱品德与几十年来的企业文化,影响与传承给了三代残疾人。每走到一处不同的岗位,辛大姐就向我们介绍这些残疾人的情况以及年龄、婚姻状况、个性特点、技术技能、岗位职责等,对他们的优秀品德大加赞扬和肯定:夏天晚上遇到暴雨,耳朵还灵光的他们,就跑到院子里帮着收拾衣服,清理堵塞的下水道,诸如此类事情举不胜举。
每走到一个不同的岗位,残疾人就会面带阳光自信的笑容与我们热情地打招呼,有的伸出双手的大拇指朝我们示意,那种自强自信自立感恩的表情。
我们看到好几位只有一支胳膊、一条腿,还有聋哑的残疾人,在平面的板台上扯着布测量、有的在缝纫机上连接袖口,皆有条不紊,辛勤工作着。
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有了很大的感触和感叹:很多四肢健全的正常人都在无所事事,挑剔本质工作的繁琐,抱怨社会的不公,然而,这一幕是多么大的反差?这正应了领导人说过一句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在这所残疾人的厂区里,辛大姐为他们撮合成了很多对婚姻。他们尽管有聋有哑,但他们养育的下代大都聪明伶俐,不聋亦不哑。
当地政府也不断对残疾人加大关爱力度,为他们建了公寓楼,在二楼设立了“小草学堂”,残疾人的孩子们放学后,就在二楼由老师辅导作业。辛大姐还用心观察,如果发现他们有什么特长,就“对症下药”,启发引导,进行精心培育。有很多孩子考上了“985“和“211”院校,其中有两位绘画水平较高的孩子考取了山东美院。喜欢剪纸的孩子也获得了日照市非遗传承人的美誉。他们用心灵与巧手剪出了一幅幅辛大姐几十年来,奉献残疾人创业大家庭的经历与坎坷、成绩与喜悦、愿景与未来。
辛兴芬大姐,她所传承的是一种艰苦朴素红二代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令人钦佩敬仰。
厂里的一份简介中这样介绍她:辛兴芬,女,山东莒县人,1956年1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莒县福利服装厂党支部书记、厂长。几十年如一日,她以厂为家,带领残疾人占比高达90%的全厂职工学习技能,干事创业,将一个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做成一个职工200余人、年销售收入1500多万元、上缴税金110多万的明星企业。219名残疾人在这里发挥了他(她)们所应有的价值,生动实践了自立自强的不屈品质。福利服装厂先后被省、市、县残联确定为残疾人创业培训示范基地,被省、市、县评为扶残助残先进集体,被国务院授予“残疾人之家”。辛兴芬本人也连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中国好人、山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三次受到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走进残疾人创业基地展厅里,辛大姐介绍道:莒县福料服装厂原是县水利局的一家下属企业,1996年,毫无企业运营经历的她受命担任厂长时,厂房破旧,机器设备老化,工资拖欠,人心涣散,全厂仅有12名职工,其中残疾职工8名。作为新中国革命者的后代,她没有退路,只能暗下决心,带领着12位工人,以6台陈旧机器开始了艰难的创业,没活干,她就去青岛、烟台,四处寻市场、找客户。缺资金,她就跑银行、找亲戚,四处筹借资金,多次拿出自己的积蓄为职工发放工资。凭着满腔热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她从胶州接来了第一份订单,这份订单是来之不易的!是辛大姐跑了好几躺才谈下来的,首次去人家都不理,吃闭门羹,人家根本就没听说过莒县还有这么家服装厂。接到订单后,她亲自把关每个加工环节,细心检验每一件产品,确保生产质量。为保证按期交货,她自带领职工加班加点,当客户看到在如此简陋的工作条件下,却能保质保量提前完成订单任务时,被她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当即决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给工厂送来了20台先进机器。2003年9月份,省交通进出口公司有15000件的精装加工出口任务,而且时间紧、任务重,省交通进出口公司的有关人员在考察了十几家加工企业后,最终确定把这批业务给辛姐的莒县福利服装厂,理由只有一个: 这儿信得过!
2006年,辛兴芬大姐退休。当她办完退休手续向继任者移交时,全厂职工已无法离开带领他们走向希望,未来一片光明的“辛厂长”,而辛大姐也舍不得离开一路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兄弟姐妹。就这样,辛兴芬不负众望,带领残疾朋友们以厂为家高歌猛进继续前行。
参观了加工车间的工人,生产井然有序各司其职,辛大姐还带我们来到了仓库,选了很多件羽绒服让我们带回五莲给孩子们穿,还为我选了一件深蓝色的衣服,让我当场就穿在了身上。在仓库里清点棉被数量的残疾工人,看到辛大姐立即以“辛妈妈”打招呼,聋哑工人看到我们后亦面带微笑,频频点头。
走着看着,让我的心灵在震撼中对辛兴芬大姐更加钦佩,愈发充满敬意。
日照市民政部门,在厂区建有莒县残疾人自强教育基地,通过一张张图片,让我找到了辛兴芬大姐坚守大爱、乐于奉献的精神源泉,她在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传统。辛大姐的父辈兄弟6人中,有5位是建国前老党员。其中三伯父辛明、五叔辛玮、六叔辛纯还是莒县早期抗战的组织指挥者,为党组织建设和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辛明曾担任过日照县县长,辛玮曾担任过五莲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兴芬的父亲排行老四,一生教书育人,孜孜不倦。年轻时,父辈们常教导她说:“我们老一辈是革命家庭,你们年轻人一定要继承革命传统,永远跟着共产党走,为党增光添彩!”
一直以来,辛大姐把父辈的教诲牢记心怀,始终把听党话、跟党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个信念是她多年来积极拼搏、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到残疾人事业中的精神源泉。辛大姐从小受革命家庭的熏陶,诚实守信、积极上进,于199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尽职尽责、大爱奉献的党员本色历程。辛大姐这一辈的29名堂兄弟姐妹中就有20名共产党员,在下一辈青年中也有21人是共产党员。革命自有后来人,老一辈的“红色基因”已经被辛兴芬大姐及子孙后代接受和传承。
在“辛妈妈工作室”,墙上的工作职责诠释着辛大姐不仅要带领200多名残疾朋友创业致富,还要承担更多对残疾朋友的爱心奉献:学习宣讲党的政策理论和各级扶残助残政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助残公益事业共同发展;联系对接生产经营业务,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关心关爱职工,与职工开展谈心谈话,多方了解职工困难和需求,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关爱帮扶;对接社会各界扶残助残公益资源,接受社会各界爱心帮扶;履行社会责任,对接社会慈善公益组织,参与各界爱心捐赠、慈善帮扶等各项公益事业;开展助残政策研究、文化交流和宣传宣讲……
快到午饭时间了,辛大姐只顾着为我们参观讲解,70多岁的人了,一个上午也没顾得喝一口水,真让人发自内心的心疼和爱戴。她诚恳热情地留我们吃饭,之后,又回到办公室西邻的房间里,为我们提出近十床棉被让我们带回五莲送给需要的人们。疫情期间,她已经捐给了五莲1000床棉被。这善举,又一次见证了辛大姐不忘初心,善良与热情。
辛兴芬大姐在人群中,是一位衣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她红二代艰苦朴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高尚品德在普通的人员中,又显而易见,又是那么耀眼。

作者简介:
陆金花,女,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人,全国最美奋斗者,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感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