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金高 黄晓明 何仁辉编辑:黄晓明
制作:对韵翁
东乡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标江西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方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要求,以改革为动力,在区域南北、东西分别打造30公里的雷竹、油茶林业经济产业带,推动林业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积极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使林权制度改革绽放“四朵金花”,赢得省、市业务部门领导高度评价和全区干部群众广泛赞誉。
龙年岁末,该区林业局局长宗剑明告诉记者:东乡区深化林权改革发展目标明确,定位在三个方面。一是打造雷竹产业集群。通过出台《东乡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实施方案》,引导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延长产业链,力争雷竹种植面积超万亩,年产雷竹笋达2万吨,总产值5.6亿元;带动千家农户种植雷竹,户均增收1万元。二是建成全省油茶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区)。围绕建成全省油茶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区)的目标,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区油茶林面积8万亩以上。三是推动林业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在巩固东乡“一花一果、一草一竹”(花卉苗木、油茶果、中草药、雷竹)林业产业格局上,提升传统林业产业附加值,发展林业深加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围绕上述目标,该区坚持“五管齐下”: (一)高位推动,推进集体林权三权分置
该区林业局争取区委、政府支持,在各乡镇(场)有序开展延包工作,奠定产业基础。起草《东乡区集体林延包工作方案》,对承包期限进行调查摸底,对到期、不满15年、超过15年的林地分类统计、区别对待,该延包的坚决延包。黎圩镇梧坊村危家组试点村召开村组会议,同意对村组林地实行延包。因该组大部分林地承包期仅剩11年,无法满足林业正常生产周期需求,制约了林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因此,区林业局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多方协调,促使该村小组林地承包期限统一延长至2056年。此外,推进林权流转,激发市场活力。按照“坚持使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原则,今年以来,全区共协议流转集体林地3宗,流转面积0.22万亩,新增适度规模经营主体1个。林权流转使得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更好地结合,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林业,产业活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抓住关键,妥善解决集体林权历史遗留问题
该区积极开展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试点工作,聚焦“登记错误、权属重叠、地类冲突、程序不符、已登未发证”等五大重点问题,清理出登记信息问题6.1万个,规范处理4.8万个、确权程序问题1.4万宗,已规范处理1.35万宗、登记未发证问题960宗,规范处理960宗。权属重叠问题5.3万个,规范处理3万余个,地类冲突问题3,6万宗,规范处理2.8万宗。
(三)部门联手,加强林业基础建设
该区建立健全区级林地流转服务平台,与资源交易中心并网,在虎圩乡试点开设乡镇林地流转服务站,逐步推广到各乡镇。同时加强林业执法能力建设。区林业局依托“林长制”工作机制,与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建立“林长+”合作机制,下发《关于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联系会商、办案协助、信息互通、公益诉讼案件督促、联合工作系列机制。在党委领导下检察机关及相关责任单位加强协作、统筹力量,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实现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双赢、多赢、共赢。此外,设立林权收储平台和担保体系。2023年6月,成立区属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积极筹措林权收储资金,承担集体林权收储担保工作。通过对国有林场资源资产的重组收储,整合国有林场资源9.8万亩,收储集体林权7.33万亩。 (四)突出重点,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打造雷竹主导产业。该区雷竹种植基础雄厚,现有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个,雷竹种植基地7个,竹林面积1.68万亩,通过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林农”等模式,发展雷竹种植合作社社员200余户,带动种植户860户,户年均增收2万元,合作社被授予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目前雷竹种植面积达6100亩,年产雷竹笋达1.2万吨,总产值3.6亿元。二是高质量发展油茶产业。区政府成立领导小组,设立每年600万元的油茶产业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扶持重点茶油深加工企业、油茶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高标准新建油茶示范基地、山茶油品牌创建及油茶技术指导研发。截至2024年12月,已支持建设高标准新造油茶示范基地1100亩,建设省级油茶森林康养示范基地1个。通过送科技下乡、种苗管理、用地保障等举措,全区现有油茶造林总面积6.3万亩,分别为高产油茶面积6.08万亩,新造油茶0.69万亩,茶油产能得到有效提升,年产茶油量0.2万吨。三是指导建设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林业局派出专家在瑶圩乡指导江西鸿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依托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倾力打造集农业产业、油茶深加工、森林康养于一体的油茶产业园。产业园位居南昌、抚州、鹰潭“三角区”黄金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基地内建有油茶林1.2万亩;建成纯压榨、无污染的茶油生产线3条,积极打造油茶产业东乡品牌,成为全区油茶产业高质高效稳步提升的标杆。该基地通过植入运动休闲、滨水休闲、森林氧吧、乡村民居等项目,发展“油茶+森林康养”。建成集油茶种植、茶油与茶油副产品加工、油茶科普科研、森林康养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园。
(五)勇于创新,拓宽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该区创新绿色金融。农业银行创新森林赎买项目贷款,采用“林权抵押担保”方式,有效解决企业因抵押物不足难以融资的困境;农商银行创新推出“赣农振兴蓝莓丰收贷”,有效解决蓝莓产业持续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资金需求问题。2024年全区68家村级集体经济新增发放贷款1.31亿元;截止6月底,全区林权贷款余额9.08亿元,今年累计新增4.87亿元,余额居全市第四,新增为全市第一。
通过实施“五管齐下”,东乡区林权制度改革绽放出“四朵金花”—— 金花1:小璜镇“三权分置”改革示范点别开生面。 区林业局指导该镇在洋湖村宗姓四房组开展“村集体+经营主体(合作社)+农户”模式试点。他们以林地流转为着力点,紧盯集体所有林权和林地资源,集中流转500亩林地经营权至镇政府,引进合作社发展水果种植,部分用于村委会集中连片种植蓝莓;抓住国家、省、市、区在公益林退出种油茶方面大力扶持的契机,通过再出租的形式,村小组与合作社引进余江县客商,发展高产油茶以及中药材白术种植。目前已签订15年合作协议,预计每年可为村小组带来20余万元租金收入。仅今年下半年就为该村160户劳动力增加收入累计30万元。该村采取“村集体+经营主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村组以林地经营权和资金入股,吸引合作社投入技术、资金,在当地用工,发展“油茶+森林药材”。合作社投入300余万元,打造宗姓四房组200余亩高产油茶、森林药材种植基地,推动辖区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发挥经营主体和合作社的联农带农作用。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和经营主体创收40余万元,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就业,切实享受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福祉。眼下进入冬至,记者在昌景公路边小璜镇路段亲眼看到:洋湖村100多个村民变冬闲为冬忙,栽种中药白术热气腾腾,荒山野岭升起着绿色的希望。
金花2:雷竹基地联营富民示范点春花独秀
区林业局支持江西竹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雷竹基地联营富民示范点。他们优化经营模式,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合作社成员200余户,种植雷竹1000多亩,带动基地周边农户1080户。公司加强科技支撑,引入“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软件系统,与林业类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广泛合作,推广衰退雷竹林生产恢复关键技术,投资100万元实施科技推广项目,营建衰退雷竹生产恢复示范林500亩,辐射推广800亩,提升全区衰退雷竹林产量。公司与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原所长傅万四长期合作,成立“抚州市傅万四专家工作站”,共同开展雷竹笋早出丰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新技术研究,加大雷竹栽培、早出高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推广,增强广大企业及农户的培植、防灾技能。公司总经理艾小斌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临玉”牌雷竹笋系列产品已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和“富硒食品”,并在2022年被江西农业农村厅评为“赣鄱正品”。 金花3:吴茱萸生产基地产业兴旺示范点红红火火
区林业局领导审时度势,给力红星镇江西绿参种植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联营”等模式,建立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森林药材,助推乡村振兴。该公司与农户实行有机联营,对基地进行专业化管理。重点围绕吴茱萸的培育、销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济共同体。公司现有管理人员10名,中药材种植专家4名,职工30名。施肥、灭虫、施药、采摘、晾西、烘干、分级、包装全程监管,生产过程可溯源。现已发展种植面积1800亩,吴茱萸盛产期,年产吴茱萸干货90吨,年销售额360万元,把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红红火火。
金花4:甘坑林场王泊源蓝莓基地气象壮观
区林业局倾力扶持甘坑生态林场王泊源蓝莓基地项目牵引示范点建设,运用“森林可持续经营+场村组合作”经营模式,实施项目带动,发展特色产业。该场先后投资500万元,其中争取“百场兴百业 百场带百村”项目行动资金100万元,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提升资金60万元,管护用房建设资金20万元,自筹资金320万元,于2021年底在王泊源山场种植蓝莓165亩;2022年底林场再通过贷款200余万元种植蓝莓155亩,并筹措资金建成管护用房、供电设施、泵房水池、产业道路等配套设施。2023年初蓝莓挂果,4至5月基地销售蓝莓收入达到30余万元,其中各村分场集体经济蓝莓销售收入达到20余万元。 30 余户脱贫户在各基地务工就业,每年户均增收 0.6 万元。蓝莓可盛产15年,森林可持续经营效果明显。为丰富林产品,2023年甘坑林场争取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提升资金74万元,林场配套资金16万元,新建200亩多种水果(桃子、杨梅、梨)种植基地,充分发挥本地“东硕薄壳山核桃种苗培育基地”拥有成熟种苗的技术和资源优势,种植大型乔木薄壳山核桃。眼下,林场拟发展1000 余亩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力促丰产期干果年产量50万斤。多树种套种,亮点纷呈。该场结合山核桃生长周期长、种植株距大(10米×10米)的特点,在两株山核桃之间随机套种黄桃、脆柿、脆李、杨梅、柚、桔、枣等水果,打造“繁花竞艳多果园”。多种水果种植丰富了园区种植品种,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季节的采摘需求,推动以“进森林·摘林果·逛果园”为主题的乡村森林旅游发展,确保林场产业融合、健康发展。今年12月25日,记者深入王柏源山凹里,喜见东乡蓝莓乡村森林公园初具雏形,集中连片的1000亩蓝莓树一排排、一行行,犹如梯田气象壮观。
展望未来,东乡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不遗余力,以“四朵金花”带动全面开花,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绚丽画卷正在实现,必将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