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是毛主席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文/何俊锋
滇之东,蜀之南,黔之北,有河名赤水。赤水河不仅是一条美景河、美酒河和生态河,更是一条赓续着中国革命血脉、承载着坚定信仰的英雄河。八月的赤水河,两岸青翠、峡谷纵横、峰峦竞秀,让人不禁想去追寻、探访。
清晨,我们一行从赤水河畔的长城半岛酒店出发,奔赴至青杠坡战斗遗址。这里是从四渡赤水这一长征途中决定性战役的起点开始。我们的商务奔驰在薄薄的白雾中穿行,一路上悬崖峭壁、崎岖蜿蜒。盘山而上,山峰缥缈;万丈之下,赤水东流。山路狭窄,没有栏杆,弯道频频,令人心惊。路途中的险峻与艰辛,不由地让人回想起从这里开启的峥嵘岁月。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原计划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却在青杠坡遭受到尾追川军的攻打。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西渡赤水河,由此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我们在赤水河畔的革命遗址中追寻红色足迹,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青杠坡战斗遗址、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土城渡口纪念碑......当我站在纪念馆的观景走廊上,可以望见不远处火星山上的土城渡口纪念碑。当年红军就是从这里和元厚等渡口渡过赤水河,战士们骑战马、推大炮、挥刀渡河……如今,渡口静寂,河水依然滔滔不绝,奔流不息。这滔滔的河水见证了先辈们视死如归、英勇战斗的光辉事迹,也象征着红色星火生生不息、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我在随着身着军装的美女讲解员的讲解,追随着红军的脚步,俯瞰当年中央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的河滩,追忆先烈们战斗的英姿,感悟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的崇高精神。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来到土城镇,在土城开仓分盐,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红军一渡赤水时,老百姓帮助红军搭建浮桥,如今在这里修建铁索桥,既是为了纪念一渡赤水,也是架起了一座和老百姓的连心桥。
遥想当年滚滚硝烟,赤水河畔鲜血尽染,感慨之余眼眶不禁湿润了。回望那段圣火燃烧的岁月,追忆革命前辈们火热的情怀,内心总有簇簇火焰跃动,浓烈而炽热。穿越百年征途的赤水河,循着逶迤的河岸,有平畴沃野,也有峰峦竞秀,有英雄故事,也有奋斗身影。每一段历史都值得铭记,每一个故事都值得传颂,经过岁月的洗礼,伟大的革命精神依然熠熠生辉。
关于四渡赤水的历史壮举,我在军校政治理论中早已全全了解: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就连毛泽东也谈到,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的一个伟大转折,是人类战胜强敌与艰难的一个伟大展示。这就是伟大的四渡赤水精神,是我们生生不息、永远传承的伟大精神。
四渡赤水战役就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战略谋划上一次较量。一渡赤水河,迫使国民党军汇聚川南,造成黔北空虚;二渡赤水河,红军向黔北猛杀回马枪,突破桐梓、攻克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红军三渡赤水河,将国民党重兵再次引入川南,而红军又虚晃一枪,四渡赤水河,并南下突破乌江,直逼贵阳。毛泽东就说:“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由于双方战略谋划水平的差异,演出了四渡赤水战役精彩绝伦的战争活剧。四渡赤水战役是一场3万对40万人以少胜多的巅峰对决,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经典。这种强与弱、被动与主动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把可能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诚信善和说“友”
文/屈军强
"岁寒三友"吉祥图我十分喜欢,松顶天,竹虚劲,梅传香,雪中有神,清高之物,岁寒君子,余最敬爱。为此,想到了说"友"。
友,是个会意字,本义为朋友。在甲骨文中,此字左边为一手,右边为一手,两手向上合拢一起,意为友在同一方向用力,互帮互助,友善合作。友,指好友、良友,有相好亲近之情,有爱
好友好之意。友人,友善,友情,友谊,我喜良师益友。念窗友,会战友,祝密友,想契友,敬孝友,赞诤友,
余一往情深。 古语道:“择友须求三益,克己宜守四箴。”“三益”即友直,友谅,友多闻。"四箴"为:“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不交妄友, 不交浮友,不会狐朋狗友,不结酒肉朋友,这是我之底线。
《佛说孛经》 中有言:“有友如花,有友如秤 ,有友如山,有友如地。”朋友有酒肉财色之交, 有生死患难之交,有品优德美之交, 有情趣相投之交,结
友应结人品, 交友须识德性, 观友得看交友。友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互相喝彩,不可有假意虚情,不可拨弄非,不可有妒忌恨之心,如此,友谊才会长久永固。“积善庆源长,结冤路头窄。”
我有诸多好朋友,可互通生活信息,可互研艺术技艺,可互帮指正修业,可互扬做人之美,可互动健康
快乐,交友不分贫富贵贱,只求心内真诚。交友不因钱财结仇,不因困难分离。互祝一帆风顺,更有帮扶济贫。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是作好友的三大窍门。“气和春浩荡,心静日舒闲。”
对床夜雨,倾心交谈。分甘共苦,磐石之固。山高水长,通家之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 饮醇自醉。童年交, 文字交,书画交,金石交,忘年交,福乐交,视为知己,盛情难却!曾国藩交友崇尚立德,立功,立言三个不朽。他交友以诚,大度宽容。《史记》中也强调:“不知其人,视其友。”
“奇书手不释,旧友心相知。”“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古人之言我辈应銘刻心中。
八音唱友,五福祈友,九秋念友,三多送友,竹报平安,花开长春!祝愿我的朋友读报喜图,拥百福字,享八吉祥,迎九贡财,福运天来,友诚必得!
七律·贺徐海良爱女出阁之喜
文/聆听
数九寒梅喜气开,
好友嫁女送祥来。
丰筵把酒香魂味,
彩院酬宾笑悦台。
出阁风流无尽育,
回环富贵瑞光培。
佳人合壁鸣春世,
快乐生涯福有财。
法门寺书画院,婚庆现场书画笔会助兴。
千万别惯孩子〈二〉
文/李君
富人惯骡马,
穷人惯娃娃。
骡马要条治,
需用皮鞭打。
牲口有灵性,
乖乖把车拉。
不然难上套,
拿它没办法
孩子也同样,
家庭给王法。
认真去读书,
父母亲手抓。
一旦惯坏了,
必然不听话。
天天生事端,
人小脾气瞎。
娃娃长大了,
做人素质差。
心性不合群,
骄傲必自大。
孩子不能惯,
教育效果佳。
从小就抓起,
长大报国家。
男人的风骨
文/何俊锋
男人之所以称之为男人,是因为男人具有男人的风骨。男人的风骨不是柔软的垂柳和傲慢的自以为是,而是陡峭的山崖,笔直的青松。男人可以没有风度,但不可以没有风骨。有风骨的男人是壮美的,风骨,乃刚正的气概;顽强的风度、气质。男人可以活得不够潇洒,但可以活得洒脱;可以活得艰难,但要活得慷慨。这风骨体现的是一种气度,刚毅执着,百折不挠。男人风骨如山,理智沉稳,有担当。这和男人的血性并不相背,而这更是一种表象矛盾之后的高度结合,是对自我的一种把握,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考量。
男人的风骨如玉!五千年的文化都在“男人如玉”般的灵魂中得以体现:坚毅执着,深沉,朴雅。不经过冰雪的洗涤,没有高洁的风骨,不经岁月的磨历,没有内在的气韵。玉不琢不成器,男人不经生活的打造也非真正的男人。君子德比若玉,无骨不去其身,成为男人写实的格言。男人风骨如韵!如火之有焰,灯之有光。是美酒,历久弥香,抿口便醉;男人气质是意味,它是神秘的,缓缓的,动人心弦,不可捉摸,深入骨髓。男人气质是情味,它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调,是一种风情,一种从里到外的韵律。那份东方神韵,开放在时光深处,不随光阴的打磨而雕谢。
有风骨的男人肩要宽,让人靠着安稳;有风骨的男人胸怀要阔,能容天下之事旨为原则行事,不与小事拘泥。风骨是男人的脊梁。那是一种曾经沧海的宽容,一种厚积薄发的人生积淀,一种正义,一种健康爽朗的卓然不群。男人魅力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人性、人格、人生、正义,风骨,品德,才情、胸怀、气质、诚信的灵光荡漾。男人的品德是灵魂的体现,理智,沉稳冷静,是一个男人应有的品质。一个真正优秀的男人,会用思考来决定他的判断,会有理智来决定他的行动,并拥有把握约束自身的超强能力。这就是风骨男人,具备血性与理智相融合的优秀品德。
读朋友作品,咏吉祥字
文/屈军强
德咏
德华仁爱赋新篇,德茂情深血脉牵。
德载五福温故事,德祥擢秀梦常圆。
好咏
好言佳语似花芳,好日吟红翰墨香。
好友品茗和好韵,好情依旧爱中藏。
乐咏
乐心日日笑开颜,乐意挥毫意境添。
乐善馨香怀旧梦,乐观长寿度余年。
福咏
福气福音福慧长,福田福种福吉祥。
福安福地福天有,福事福宁福寿康。
寿咏
寿山咏唱笑春风,寿字寿联兴会同。
寿岁蓦然得雅句,寿和松韵画情中。
康咏
康宁四季老儒雄,康泰殷勤笔意红。
康健诸君秉正义,康人三笑酒扬情。
2024年12月27日星期五晴
文/冯捷读画(外一章)
住院的日子
今天是我入院后的第四天,没有什么比这一天的“慵懒”更让人陶醉。
不写不画,没有咖啡,不进食硬朗繁杂的食物,放弃了钟表的呼唤和“生活”的节奏,任由自己蜷缩在洁白的被褥里,享受着做完胃肠镜之后的虚幻和娇弱,享受着这份亲朋散后的自艾自怜、慵懒自在。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自己按下了暂停键。
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变得缓慢而悠长。仿佛周遭的一切都变得软糯而绵柔……远远近近的看得见的微风,正带着一丝丝懒懒的、散漫的、轻逸的冬天里的微寒的气息,斜倚在窗边,忽近忽远地、忽远忽近地拂动着,拂动着,仿佛。
仿佛,要让我的身、心,一点点、一点点地松弛、舒展、轻盈,淡泊、超然起来,我好比重生了?正在一点点、一点点地孕育、发芽、拔节、生长着,像风,像雾,像云,像一幅水墨的画。
一幅斑驳陆离而淡然安定、却并不忧伤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