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72)》「向未来挑战」(1859辑)

晨间寄语
如果以歌颂和崇敬,我写毛主席写得多。如果以同情和立场,我始终以为自己是普通人并以老百姓的一员自居。所以我长期以这方面为题材,耳闻目睹了,就想写,写他们真实的生存与生活,为他们也为自己,或呻吟、或呐喊。我们周边有许多人高高在上,什么事情都要高打一张,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以前我有所争,现在不争了,你厉害就让你厉害,咱们走开去。
毛主席的诞辰就要到了,可能又要接着写,反正写什么都是写,更何况写老人家是愿意。近日又读老人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既然感觉思想基础属于老百姓,与崇拜有关。写什么?也就自然而然,一蹴而就。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再读《谈话》,不仅亲切,还理直气壮。
老人家之所以领导中国人民的土地革命获得成功,首先是了解普通人的思想,知道他们想要的、和想得到。文艺是什么?文艺是思想、是扎根并刺激人的神经接受的产物,是精神寄托,是人的思想愿境。老人家《谈话》的中心:“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指出:“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我们的文艺,应该为着上面说的四种人。”这四种人“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难怪那么多人记得他、敬仰他、崇拜他,并愿意做“粉”,矢志不渝。
做什么,是各人的事,想什么,属于自己。立场是个无形的东西,但是坚定人的腰杆。
新的一天,早安!
2024.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