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韩家窑,后有吕家阁”的传说
崔运德:搜集撰稿
崔瑞梅:文字整理
韩宗华:口述
千年古县茌平,在老县城西北五里许的地方,有个叫郭高的村庄。村庄里的老一代人都知道这个村“先有韩家窑,后有吕家阁”的传说。
这个故事还要从六百年前的洪武二年(1369年)说起,那年,韩氏韩善问、韩善政兄弟俩自山西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奉谕起身,经过了长途跋涉,来到了山东茌平县城北二里许的地方定居,并以其姓氏取村名为韩庄。为维持全家人的生计,韩氏兄弟又到村北三里许大槐树附近的一片红土地,先打了一口水井,然后建土窑烧砖。
后来,韩家窑的买卖越来越大,好多百姓都陆陆续续在窑场旁边盖了房屋,安了家,立了业。
星转斗移,不知过了多少年。有吕氏家族的人迁来这里,并修建了小阁楼,这也就是后人所传闻的“吕家阁”。郭姓人家也徙居此处,并各自建村取名为韩家窑、郭板打、吕家阁。随着人口的繁衍生息,三个小村逐渐连在了一起。因郭板打庄在中间,经韩、郭、吕三姓商定,统一易村名为郭庄。
后来,又有刘姓、唐姓、王姓、陈姓、李姓、徐姓相继迁入。郭庄姓氏有韩、郭、陈、逯、徐、李、刘、汪、唐、吕、牛、夏、曹共计十三个姓氏的百姓一起居住。
由于韩家建窑烧青砖大量用土,致使村里的地势越来越洼,每逢大雨,一片汪洋。韩氏第16代孙韩宗华将个人家的宅院挪到了砖窑水井的旁边,并将弃之不用的水井用石板遮盖,把水井保存在了个人的宅院当中。 后来村里人从外边拉土填平了村里的低洼地。
后来的岁月中,每逢后人问之是谁首当其冲是郭庄的最老户啊?村里的老人,上了岁数的老叟眉头一皱,掐指一算,慢慢地开口说:“还是先有韩家窑,后有吕家阁”呗!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约定俗成,郭高村一带,周围的村庄都知道了“先有韩家窑,后有吕家阁”的传说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