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眉战役到陇东追击战
文/高永科
近期在中央电视台和陕西卫视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西北岁月》的热播,真实地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大西北过程中,以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彭德怀、贺龙等革命前辈,以超前的大无畏革命韬略与经天纬地的革命大智大勇同蒋介石、胡宗南及甘青马鸿逵、马步芳等反革命集团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史实。
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继三大战役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陕西扶风县、眉县地区,对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集团和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马步芳、马鸿逵集团及陇南兵团,在西北战场上进行的一次空前大规模重要的围歼战、战略决战。从而完全解放了陕西关中,并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基础。
今年是扶眉战役胜利七十五周年。扶眉战役的胜利是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陕西扶风和眉县地区,奏响了解放大西北的号角。而扶眉战役就发生在我的故乡——陕西扶风县和邻近的眉县地区,此战役历时四天(1949年7月10日~14日)。
一
1949年5月14日,第一野战军获悉胡宗南集团有放弃西安,全部撤至汉中的企图,可能经川入滇(云南)。5月17日晚,我第一野战军在司令部驻地陕西富平县谢村召开师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奉中央军委之命指挥太原战役未归。会议由一野副司令员张宗逊主持。会议认为胡宗南集团军心动摇,迟却避战,给一野提供了有利的战机,为防其南逃西窜,不能坐等我华北部队入陕,应主动出击发起陕中战役,打击和拖住胡宗南集团。
会后我第一野战军兵分两路,第一军、第二军、第四军向西追击前进,第六军解放西安,第三军为预备队。1949年5月18日,我一野第二军解放咸阳,第四军攻克礼泉,第一军进到咸阳西北,第三军进到陕西乾县临平镇,第六军配合第二军解放咸阳后向西安逼近,5月20日解放西安。在此同时,快速西进的第一军、第二军、第四军,迅速进占陕西麟游、岐山、虢镇,逼近凤翔、宝鸡。
1949年5月22月驻防陕西永寿县的国民党第五十七军和第三十军三十师,见我一野南下西进,恐被断后路,慌忙经麟(游)凤(翔)公路南逃,行至凤翔姚家沟,被我一野第一军、第二军、第四军自东北向西北合围,生俘官兵8000余人,敌三十师师长王金鑫被击毙。
在这次战斗中,凤翔游击大队,宝鸡县游击队、岐山王圴贵游击分队主动出击,迟滞了国民党部队,为我一野合围争取了充足的时间。时在陕西凤翔姚家沟地区亢家河休整的凤翔游击大队、宝鸡县游击队、岐山王均贵游击分队,发现村中有国民党兵在拉夫,迅速追击,追至十八岭山上,见无数国民党士兵沿公路自北向南行进,遂快速上山,布置伏击。中午时分,战斗打响。游击队员奋勇作战,利用有利地形,多次击退国民党军反扑。战斗持续到黄昏,追击而来的我第一野战军主力从北、东两面合围,发起猛攻,国民党军大部被歼。游击队随即转移到外围的汉山庙一带,在页岭、杏树沟等地围堵追击囯民党逃兵。
这次战斗,王均贵游击分队歼敌近300名,凤翔县游击大队和宝鸡县游击队毙伤敌兵100多名,缴获各种枪械200多支,骡马10余匹,还有大批弹药等物资。战后受到部队首长表扬。
西安解放前,仓皇逃到陕西汉中的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联合宁夏马步芳和青海马鸿逵,调兵遗将,企图"收复″西安。刚被蒋介石仼命为西北军政长官的马步芳,即将坐上甘肃省政府主席交椅的马鸿逵,唯恐我一野歼灭胡宗南部后西进陇东、甘、青、宁三省难以自保,遂派兵增援胡宗南,向我第一野战军实施反击。
马步芳派出第十一军、一二八军、八十一军二九四师、骑兵第十旅三十七团、第二五七师七六九团、组成"援陕兵团″;马鸿逵派出第八十二军、骑兵第八师及骑兵第四旅为"陇东兵团″,第一一九军、第九十一军一九一师为"陇南兵团″,由马继援统一指挥,自陇东沿西兰路东犯,直扑咸阳。国民党宝鸡指挥所主仼、第五兵团司令裴昌会见宁青"二马″后,快速从北线向东逼近,急令国民党第三十八军、六十五军、一一九军由咸(阳)凤(翔)公路以南至西向陕西武功县推进,敌三十六军、五十军在渭河南岸沿长益公路亦向东进犯。胡马摆出了南北夹击我一野的态势。
1949年5月25日刚指挥完"太原战役"回到陕西乾县秦家庄一野司令部的彭德怀认真分析了国民党军队的情况,下令全军东撤,诱敌深入,等待我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十九兵团从山西入陕,与胡宗南部决战。
1949年6月9日和10日,胡马集团5个军共30多个师10余万人,分别由陕西永寿县、长武县、宝鸡向东推进,11日我一野第三军、第四军在陕西永寿县监军镇和陕西乾县关头镇、注泔镇,痛击了东进的马继援部后,我军按原定部署继续东撤。马继援误以为我一野向东败退,随即加速向乾县临平镇、咸阳推进。胡宗南主力在裴昌会的指挥下,由陕西扶风县沿宝(鸡)咸(阳)公路以南向陕西武功县推进,其第三十六军单独经斜峪关沿渭河南岸向西安前行。
6月12日我一野第二军抓住敌三十六军孤军冒进的机会,在陕西眉县金渠镇包围并全歼了该军军部和一六五师,少将师长孙铁英以下2000多人被俘。1949年6月13日,争功心切的马继援亲率第八十二军3个师,越过宁马第十一军、一八二军防线向咸阳进犯,企图直取西安。此时,由晋入陕的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先头部队巳到西安、咸阳地区,旋即加入阻击战斗,给马继援部以迎头痛击,毙敌2000多人。马继援部进犯陕西咸阳失败,后退到陕西礼泉县、乾县一线。从南线逼进到陕西户县附近的胡宗南部,见势不妙,也后撤到陕西武功县、眉县一带布防。胡马联手"收复″西安的行动化为泡影。
在周士第率领的人民解放军华北第十八兵团和杨得志、李志民率领的第十九兵团到达西安、三原后,为了适应向大西北进军的需要,1949年6月中旬经中央军委同意,我第一野战军成立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一兵团由王震任司令员兼政委,辖第一军、二军、七军,第二兵团由许光达任司令员、王世泰任政委,辖第三、四、六军。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十九兵团划归第一野战军后和西北军区部队的总兵力巳达到41万余人,拥有各种火炮616门。胡宗南部仅7万人,"二马″8万人,胡马共15万人,拥有火炮仅171门。
我一野的兵力和装备均处于绝对优势,彻底改变了敌强我弱的状况,我军巳占绝对优势,加上我军士气高昂,敌军士气低落,解放大西北的条件已经具备。由于我十八兵团、十九兵团经过长途行军,需要集结休整,不便立即追歼国民党军。胡宗南和"二马″反扑西安失败后,胡宗南理应撤出关中,退守秦岭避免被聚歼,"二马″也应退回平凉。而胡、马却在渭河之滨的狭长地带布成一个"囗袋阵″。
1949年7月12日中午我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下令对敌发起总攻命令,我野战军炮火向渭河北岸敌军轰击。接着,我二兵团三军、六军和十八兵团各部队向敌猛攻,敌军被打得一片混乱,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敌前线指挥官李振、王治岐等丟下部队各自逃命。
南岸的我第一兵团通过连续不断的沼泽水网地带,长途行军追歼南岸敌军,7月12月下午占领陕西眉县,讯速派出部队控制渭河河滩。这时,渭河北岸的敌军已面临被全歼,一些退到眉县对岸之敌,纷纷跳入渭河,拼命向南泅渡,想夺路逃跑,被我一兵团部队截住,被俘8000多人。午夜,我第十八兵团和第二兵团全歼敌军,胜利会师。南岸敌军第三十六军和九十军残部,向南窜进秦岭。
我第二兵团乘胜向西挺进,我第四军在7月14日夜攻克宝鸡,守敌向南逃跑,我第三军占领凤翔。我第一兵团也沿渭河以南向西追击,7月13日在宝鸡马营镇地区围歼敌第五十三师一部,14日攻占益门镇。
在扶眉战役进行中,敌宁夏马继援部虽集中在陕西永寿县、麟游县崔木镇,派出的小股骑兵侦察骚扰都被我十九兵团大部歼灭。当胡宗南集团通过电台求援时,马继援便迅速后退到甘肃泾川,陕西长武县,甘肃灵台一线。
这次战役共歼敌44000余人,解放了八座县城和八百里秦川西部广大地区。这是西北战场的空前胜利,是为后来解放大西北的奠基礼。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对比,我军则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在扶眉战役中,我第一野战军主要将领王震、许光达、周士第、杨得志、贺炳炎、彭绍辉、郑维山、廖汉生、罗元发、刘忠等将领,在我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等领导正确指挥下,在扶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各自率领部队,在战役中奋勇杀敌,为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里还要说的是,扶眉战役中,我家有三位亲人参加了此次战役。
我父亲高鹏鸣(高云程)时任中共西府地委地下交通员,同地委机关西府游击总队二千多人随我一野部队参加解放扶风、宝鸡战斗,后留在宝鸡市公安局任科长。六叔父高鹏举(高星辉)是一野19兵团63军炮七连连长,参加了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等战斗。堂兄高文科是一野部队连队卫生兵,参战救护。他们都为解放家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云程和侄子高文科)
二
在扶眉战役发起之前,毛主席曾电示一野:国民党中央政府正准备从广州迁往重庆,为了使其放心迁往重庆,以及使胡宗南不致早日入川,一野暂时似不宜去占汉中,让汉中留在胡宗南手里几个月似较有利。扶眉战役以后,胡宗南集团残部退入秦岭山区,青宁二马撤到西兰公路平凉地区。根据毛主席的指示, 我一野司令部决定转向陇东,追歼二马。
1949年7月18日,我一野司令部在陕西宝鸡虢镇北三里文广村召开军以上高级干部会议,确定打马阻胡的策略。以十八兵团,(欠六十二军)在宝鸡、西安一线钳制胡宗南,使敌误以为我军企图进攻秦岭,我第一兵团附六十二军为左路,第二兵团为中路,第十九兵团附陇东地方部队为右路,挥师向甘肃进军,进攻青宁二马。
扶眉战役后,二马也认为我军要南下秦岭追击胡宗南,所以陈兵不动,企图在甘肃、宁夏的咽喉平凉地区和我军决战。二马在甘肃静宁召开军事会议,商定平凉决战计划。但是宁夏马鸿逵没当上甘肃省主席,这个职位也要被马步芳抢走,内心非常不满,会上马步芳提出的决战计划显然是让宁马打头阵,胜败都消耗宁马。因此,马鸿逵命令宁马的临时总指挥其一八二军军长卢忠良,要见机行事,保存实力,退守宁夏。
1949年7月24日我军向陇东挺进。我右路军十九兵团收复陕西彬县、旬邑,7月24日占甘肃灵台,26日克陕西长武,7月27日占甘肃经川、正宁、宁县。我左路一兵团也于7月25占宝鸡陇县。青宁二马一直节节败退,宁马巳向甘肃平凉以西退走,青马除骑兵十四旅在甘肃固原掩护外,主力也撤到甘肃静宁地区。这样敌人的"平凉决战″宣告破产。二马各保他的老窝,我们也改变方针,由右路十九兵团沿西兰公路挺进,以一部出六盘山钳制宁马,中路第二兵团向甘肃通渭进攻,左路第一兵团向甘肃天水,陇西发展。第十九兵团解放甘肃镇原并进入平凉,我陇东地方部队解放了甘肃庆阳和西峰镇,我第二兵团解放安口窑、华亭、化平。我第一兵团在1949年7月28日晨向扼守陇山要隘固关的敌骑兵十四旅进攻,敌逃向三轿子以南,被我军围歼在该地区,我军攻占甘肃清水县。
正当我军迫近甘肃天水,解放平凉时,马鸿逵被任命为国民党甘肃省主席的电令公布,马鸿逵知道这不过是个空头主席,其用意命他坚持战斗而巳。马鸿逵决定在三关口、瓦亭、仼山河地区用几个团稍事抵抗,以保住宁夏大门,并掩护宁马为主力退却,迟带我军向宁夏进攻。
我第十九兵团在1949年8月1日继续推进,我笫六十四军和一八八师、骑兵二旅,击溃了仼山河地区守敌,歼敌5000多人。8月2日解放甘肃固原,11日抵达黑山镇,海原、豫旺堡地区。我第六十五军占领瓦亭、三关口、控制了六盘山,8月3日解放隆德,6日克静宁。我第二兵团在8月3日进到莲花镇地区,8月6日解放甘肃通谓县。我第一兵团消灭固关之敌后,青马再没力抵抗,我军连续解放了甘肃天水、秦安、甘谷、武山。敌一一九军二四七师一个团和武山县自卫总队起义。止此陇东追击战结束,各兵团就地休整补充。
三
1949年7月10日~14日扶眉战役中我军牺性的2160名烈士安葬在陕西省眉县常兴镇扶眉战役烈士陵园。
扶眉战役中陕西宝鸡地区牺牲烈士有:
闫志轩,陕西宝鸡岐山县益店半崖村人,生于1923年8月,1945年参加革命,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军补训团代班长,1949年7月在扶眉战役中牺牲时年26岁。
屈佳学,陕西宝鸡岐山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战士,1949年7月在扶眉战役中牺牲。
刘文喜,陕西岐山县人,1947年参加革命,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通讯员,1949年7月在扶眉战役中牺牲。
卢和甲,陕西宝鸡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战士,1949年7月在扶眉战役中牺牲。
马汉成,陕西宝鸡县人,生于1920年,1948年11月参加革命,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军六师战士,1949年7月在扶眉战役中牺牲,时年27岁。
祁应林,陕西宝鸡县人,生于1924年,1949年参加革命,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战士,1949年7月在扶眉战役中牺牲,时年25岁。
杨志义,陕西宝鸡县人,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团战士,1949年7月在扶眉战役中牺牲。
蓝田玉,陕西宝鸡县人,生于1923年,1944年3月参加革命,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十一师三十二团战士,1949年7月在扶眉战役中牺牲,时年26岁。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的革命事迹,不忘他们的牺牲精神,努力做好我们的工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
从扶眉战役到陇东追击,我军进行大兵团作战,较好地解决了团结和供应问题。在扶眉战役中仅陕西关中新区支持粮食达109500万斤,军鞋55万双,担架9300副,大车2700辆、刚解放的宝鸡、平凉、陇东新区,也筹粮12000万斤。陇东老解放区人民,曾以40万斤盐,1万斤菜油,3000头生猪,支援我人民解放军西进。
当时陕西扶风县委、县政府派出大批干部下乡工作,广泛动员群众勇跃支援前线。当时县上派窦文德同志来扶风天度镇地区做支前动员工作,我三伯父高鹏祥是我们家当家人,知道后,代表我们全家主动找到窦文德同志说;"我们是个大家庭(二十多口人),人多,地多,我四弟高鹏鸣、六弟高鹏举、大侄子高文科都是咱解放军队伍上的人,我们家应该带头捐粮,我们家已商量好了,捐40石大麦(约12000斤)支持前线咱解放军打仗!”
我三伯父高鹏祥回家后找人装好40石大麦,用大车分几次运送到"扶风人民支前中转站″——扶风县绛帐火车站,得到负责支前工作窦文德同志的称赞,由他代表人民政府亲自给我三伯父高鹏祥写了一张麻纸借条。我们家只保存了借条,以后放弃了人民政府的偿还(此借条在六十年代前后维修房屋时不慎遗失)。
(高鹏祥先生)
解放战争中,西北最大的一场与国民党胡宗南集团的决战扶眉战役巳过去七十五载,革命前辈们当年抛洒的热血,灌浇了陕西宝鸡西府地区的热土。当观看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西北岁月》里那一幕幕发生在故乡土地上的重大历史、军史事件时,随着真实再现的镜头,好似回到解放战争中那炮火连天,硝烟迷漫的战争年代。
当年,刚得到解放的陕西宝鸡西府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军做军鞋、捐献前线急需的粮食、食油、柴草及部队军骡、军马饲料。各乡村组织担架队、大车、民工参战随解放军解放大西北。人民群众支前的热情空前高涨。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2024年12月26日仲冬夜于咸阳世城滨江
注:本文参考资料:《咸阳解放》《宝鸡党史》《解放宝鸡》《泾渭河畔的黎明》《中国共产党咸阳历史百年大事记》《彭德怀自述》等文史资料。
作者简介
高永科,陕西扶风人,退休职工。爱读书、喜文字。作品散见于《陕毛一厂报》及《扶风微传媒》、《都市头条》、《家在永寿》等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