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军魂》作品集锦
我的财务之路
作者‖康禄祥(成都)
组稿‖夏宏霖(格桑花)
在我军旅生涯的三十八年中,自己一直从事财务(审计)工作。
我1969年2月入伍,四月部队从重庆调防到甘孜巴塘县,特务连安排我们班去离巴塘十多华里的生产基地养猪种菜。对于这些农活,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兵都不成问题,生产班自然是连队司务长要抓的工作。
六月份,连队考察新兵的特长,有些当司号员,有些学报务,有些当文书……
一天,司务长问我会不会打算盘,我说会!但除法要慢些。
打算盘对陝西兵来说,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在高小上学期间,就有珠算课。
我父亲、大哥都会打算盘。家里有本在萱纸上用毛笔书写的“九归括囊”口诀,实际就是乘法从一到九的打法。
常言道学会“狮子滚绣球,走遍天尽头”就是除法口诀。用一亿除以512,得出的商就是1953125。可以把除法融会贯通,就是走到哪里都可以派上用场。当然,这都是国民时期流行的罢了。
为了掌握这个技能,我坚持逢下雨(扎雨班)或空闲时,就在家里练习打算盘。这样,不仅打下了一定基础,而且有了一技之长。
七月份,通知我去司务处上班,给养员就是司务长的助理,炊事班的带头人。从此,我就走上了后勤战线。
1970年4月,我从特务连调到机关当上士,因司务长一直在地方搞三支两军工作,所以一切事情都由自己安排抓落实。实际工作就是搞好机关伙食,记好帐。
部队1970年7月份调防到西藏邦达。安营扎寨之后连队要施工,机关部门要到施工现场指导,而我的任务就是调剂安排好伙食。
那时烧饭柴禾都是连队从洛隆伐木供应的,偶尔让团里的大车在向左贡的公路边上买老百姓的来补充。
柴禾全是圆木,要人工用锯截成一胳膊长,然后用楔子抡大锤劈开,再用斧头劈成一条一条的条状,并用“井”字型叠架起来,吹嗮干以备作燃材用。
这项任务全是炊事班和警卫班来保障的,自然给养员劈柴少不了的。
1971年元月,自己被提干为司务长,安排好每周食谱、劈柴、去昌都购买蔬菜,组织炊事班学习,这就是主要工作。月末要请经委会查帐然后予以公布。
1972年8月,我又被调到团后勤当会计。1973年9月被调到康定(甘孜)分区任财务助理员,从出纳到工薪、会计,要样样经手会干。自然,机关文字工作也是少不了应具备的素质。
1983年4月,我被调到省军区财务处,负责预算、包干经费决算及综合计划等工作,机关政、后事业经费都要经过预算、开支审核把关、决算。
后军需处和财务处合并为供应处,自己为副处长负责财务,所在处1990年被省军区荣立集体三等功。
在省军区工作期间,我曾荣立三等功一次;被评为科学理论研究先进个人;两次被成都军区评为财务工作先进个人。

♥这是审计局同志与傅全有上将合影。当时傅全有是军区司令员,后为总参谋部总参谋长。
1991年9月被调到军区审计局任预算审计处处长,两次被三总部评为审计工作先进个人。
这些殊荣,得于组织上的教育培养、战友们的帮助分不开的同时,也是自己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专一行取得的成果,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真实写照。
工作中自己善于动脑子创新,善于摸索规律,善于总结新经验。在省军区财务战线提出“强内固本、扬优克劣、奖节抑超”的理念,推广后使财务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克服了经费“按起葫芦又起瓢”这种普遍超支的现象。
在业务方面,也探索了即能减少工作量,又能达到总要求的捷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财务干部在与数字打交道时,容易出差错。比如,手工记账或统计时,将“58”写成“85”,这样账目(表)自然不会平衡。
我开始摸索它的规律,得出差额所能被九除的就是数字写颠倒了,然后搞了个从01到10至89到98的查数表。用起来真方便,可立即查到所错的数据。
在审计局工作期间,针对人少事多的实际,提出了“A、B角工作法、内外圈工作法、目标管理”等,大大促进了审计人员业务向一专多能方面发展,互为弥补,取长补短,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在审计工作五年间,经过全体审计人员的努力,成都军区曾两次被总部评为审计工作先进单位。
在财务部工作十年间,从培养干部、工作精细、当好理财人等方面要求,使每个财务人都能在业务方面是行家里手,在文字工作上是“笔杆子”,在理财方面是好管家,在助理方面是党委的好参谋。
在财务战线上,凡分区、省军区、军区审计局、财务部培训财务(审计)干部,少不了要讲业务,谈体会,交流好的做法,使财务(审计)干部齐头并进,规范运行。
自己从来没有专门上过军校培养过。只是在武汉军事经济学院函授学习财务本科达到毕业要求。
财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是靠自己在平时工作中自学努力方才有了较好的收获。因此,勤奋是由不知或知少到全知、全会之秘诀;刻苦是征程中成功之加油站;学习是增长见识、充实自己、掌握本领的助推器。在工作中,向同行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只要有心,处处皆学问。就是领导讲话,我都认真听,学讲话稿的写法,心想若交给我来写,能不能达到此水平。因此,我不会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偷着学,细心学,多学,就可以修长自己的“短板”。
由于勤奋刻苦,自己先后在《解放军报》、《军事经济研究》、《后勤》《军队财务》、《军队审计》、《中国审计》、《四川审计》等刊物杂志发表理论研究文章七十多篇,多次参加全军军事经济理论研讨会。
作为从农村入伍,父辈都是农民的我,从连队到团机关、又到军分区机关、省军区机关、大军区机关工作,使我得到了锻炼。
从雪域邦达(海拔4300多米)到康定(海拔2600米)再到成都平原,是一步一步下的山。从战士奋斗到连、营、副团,正团、副师级,也是一级一级晋升起来的。1998年在31师代理副师长一年。这些经历,都是财富,是人生中的“札记”,我知足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