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作者:刘结英
我对婆家过年的前期准备工作一直印象深刻。每年一到十二月的小年前夕,整个村庄便沉浸在一片忙碌而祥和的氛围中。家家户户都会拿出所有的物件,连睡觉的床板也不例外,一一洗擦的干干净净,然后在阳光下晒干,再重新整理家中的一切。这个过程细致入微,不会漏掉任何一件小物件,它们都会被拿到水塘里洗净。随后,按照传统习俗,大家会开始吃斋了,所有与动物有关的食物都会暂时从餐桌上消失。
记得1983年的那个春节,我怀了孕,前期身体出现了严重的不适。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加上身体状况不佳,我的健康出现了严重问题。医生警告我已严重缺乏营养,这让我们全家都心急如焚,特别是我婆婆更是急的甜甜圈。而当时,按照风俗习惯,家里已经不能吃鱼肉禽类以及蛋类等食物了。
那一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加上天寒地冻。于是,我悄悄起身点着烤火炉,走到窗前,望向朦胧的屋前空地。在夜色中,我看到了一个瘦小的身影,双手合十,口中呢喃着什么。那是我婆婆,她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孤独。我听不懂她在说什么,那时候我还听不懂他们的方言,但那份虔诚与担忧却深深触动了我。
我告诉身边的丈夫,问他妈妈这么冷的天气三更半夜在外面干嘛。他听后立刻起身,走到外面把妈妈叫进了屋里。他心疼地对妈妈说:“妈,您别犯傻了。如果您觉得左右为难,我明天就带她回广州算了,这样总行了吧?总不能让她在我们这里受冤枉罪吧”。
那一刻,婆婆才告诉儿子说:“仔阿,你别急,我是告诉各方的神灵,我向神灵说了,叫它们不要怨我们不守规矩,我儿媳妇她不是在我们这里长大的,她只是刚刚来到这里,还有了我们的后代,天上有一个星星闪过,它应该是同意我们明天可以带她到墟上的小店吃点鱼肉鸡汤了,只要我们不带回家就好了。”我们听了婆婆说的话,深受感动,此刻一股暖流流淌全身,深深感受到来自婆婆身上的温暖与关爱。虽然习俗与饮食习惯的差异曾给我带来困扰,但家人的理解与包容却让我倍感温暖。这段经历,也成为了我一生难忘的记忆。
1984/9/18
修改于2024/11/13
作者简介
刘结英,笔名:忘忧草。广州人,居住黄埔区,黄埔区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埔上行》、《都市头条》、《千岛日报》和《黄木湾》。出生于农民家庭,曾在私企,运输行业工作过。坚持乐善好施扶贫助学。喜欢阅读、文学、摄影、旅游。
(图文供稿:刘结英)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