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森作品选(8)
《上品风》第236期
顶针赋
文/杨树森
题记:于时光幽微处,顶针默守,似星子缀连起往昔岁月之衣袂。它伴母亲之手,穿梭针线,缝补生活的千疮百孔,镌刻下母爱的深沉纹理。此平凡小物,载动非凡深情,故作文以记之,愿母爱之光,长明于岁月长河,永不黯淡。
今之世,顶针之用鲜矣,少为青年所识,然于曩昔乡村,此为母氏缝补之要具也。其制以金属为环,上布小窝,以便推针。
忆吾幼时,家贫而姊妹众,母则日夕操针黹,未尝有怠。每有所缝,必以顶针御针尾,虽针或滑而伤指,血渗于布,母亦弗辍,续理针线,目注于衣履之间,若忘其痛。
观母之劳,顶针常套于指,针起针落,若耕者之锄,垦辟岁月之荒芜。为吾等制衣,裁剪缀合,细密针脚,皆赖顶针之力。鞋底之纳,麻绳穿梭,顶针顶之,其声笃笃,似为母爱之音。寒夜烛下,母影摇曳,顶针与针相伴,补缀家之温暖。
及长,世易时移,市肆盛而衣物足,顶针之用渐疏。然每见旧物中有此,思母之辛,泪辄沾襟。母之一生,无赫赫之名,无厚禄之享,唯以顶针为笔,以布帛为纸,书无尽之慈爱,绘家之温馨图。
噫吁嚱!顶针虽微,其寓母爱深矣。母之爱,如川之不息,似日之恒照,虽历经风雨,而未尝稍减。顶针之功,可忘乎?母之恩,当铭记于心,永矢弗谖。
2024.12.16晚于北京
【现代诗】 顶针
文/杨树森
题记:于时光幽微处,顶针默守,似星子缀连起往昔岁月之衣袂。它伴母亲之手,穿梭针线,缝补生活的千疮百孔,镌刻下母爱的深沉纹理。此平凡小物,载动非凡深情,故作文以记之,愿母爱之光,长明于岁月长河,永不黯淡。
在岁月长河那幽僻的暗隅,
静静躺着一枚顶针,宛如母亲的身影,
默默无言,于时光的流转里隐去踪迹。
如今的世界,它被遗忘在角落,
年轻人匆匆而过,眼神里难觅它的印记。
母亲恰似这顶针,平凡里透着无尽的坚毅。
食指轻套,似将生活的重责稳稳扛起。
针线在布帛间穿梭,编织着生活的纹理,
每一针扎下,都似命运无常的撞击。
那顶针,于指尖默默承受,从不逃避。
家中姊妹众多,衣衫破旧待母亲打理。
她戴着顶针,把爱与温暖细细缝进缝隙。
针有时会打滑,刺痛掌心的柔软之地,
血珠渗出,晕染开生活的艰辛不易。
她却只是微微皱眉,继续手中的活计。
她未曾站在舞台中央,享受荣耀的光聚,
只是在家庭的小小天地,奉献全部自己。
没有华服美妆,没有喝彩与赞誉,
只有日复一日,如顶针般无声的给予。
往昔的顶针,或许已被尘埃掩去光泽,
但母亲的爱,却在心底深深扎根,蓬勃。
那是生命里最炽热的火焰,永不灭息,
在岁月的风雨中,坚定地守护着我们的归期。
岁月如刀,在母亲脸上刻下深深的痕迹,
顶针亦旧,却见证了母爱不朽的传奇。
以最质朴的模样,成就最伟大的爱意,
像星芒在灵魂深处,永恒地熠熠生辉,熠熠。
2024.12.16晚于北京
冬至雅记
文/杨树森
题记:冬至,是岁月长河里的静谧标点,寒影与暖光交织,思念共希望同栖。在这阴阳交割之日,往昔沉淀,来日待启,且以墨香晕染此中幽情雅韵,留待后人感怀,冬至雅事记之。
冬至既临,寒氛渐浓。城郭幽谧,街巷岑寂,寒柯雾隐,若待时之讯。
华灯初上,列肆明灭,如星耀于衢。户牖之内,笑语欢声,饺香氤氲,皆为团圆之象。饺者,形如半月,馅裹诸味,蕴家之馨暖。
此节者,阴阳替转之时,若弦动音生,幽韵徐起。岁月如流,斯为节点,感之而思接千载,情牵八荒。寒夜漫漫,幽梦悄临,似诗之韵,绵远悠长。
天际微明,晨曦将现,冬至之雅,流韵无央,启新程而待春华,赋深意于万象。
(冬至)2024.12.21于北京
【现代诗】 冬至
文/杨树森
题记:冬至,是时光的一道折痕,于寒夜深处,静卧着岁月的幽思与生命的诘问。以食为笺,以景为墨,书绘此日的凛冽与温煦,将灵魂在昼夜极值中的震颤,铭刻成韵,特此记之。
在最长的夜,
黑暗似要将世界淹没。
冬至的寒,
如沉默的渊薮,潜伏在每个角落。
没有雪的温柔,
风在街巷呼啸而过。
光秃秃的枝丫,
像瘦骨嶙峋的手,指向天空的冷漠。
而屋内,
饺子在锅里翻腾着生活。
猪肉、虾仁、萝卜,
馅料包裹起琐碎的烟火。
人们说,
冬至大如年,团圆是今日的歌。
可我却想,
这是否是对冬的一种闪躲。
我们在温暖里,
忘却了寒夜的漫长思索。
像在舒适中,
渐渐模糊了对远方的轮廓。
冬至,
应是与冬的一场深刻对酌。
不是用热闹,
把寂静的灵魂轻易包裹。
而是在这极寒的节点,
去触摸心底最真实的脉络。
让那凛冽的风,
吹醒在安逸中沉睡的自我。
当盘中饺子渐凉,
思绪却在升温发热。
冬至的意义,
或许是在有限的温暖里,
感受无限的生命起承与凉薄。
(冬至)2024.12.21于北京
【现代诗】 寒日悟境
文/杨树森
题记:寒日如笺,风作笔,霜为墨,书写着尘世的思索。在这清冷的时光画卷里,心是行者,于寂静中探寻生命的幽微与旷达,点滴感悟,凝于诗行,聊以记之。
岁月的足音,
在时光的长廊里幽咽。
尘世的轨道,
哪有永恒的康庄与崎岖,
是非对错,
于岁月长河亦不过是缥缈浮沫。
寒天凛凛,
果茶在壶中氤氲着暖意。
我静看世事纷纭,
不再与往昔的烦恼羁縻。
心若笃定,
如崖间青松,
任他寒风呼啸,
我自岿然不动。
暖阳破云而出,
洒下金色的慈悲。
往昔的阴霾与风雪,
皆化在这光晕里。
人生之旅,
本就是一场无定的修行。
莫叹命运无常,
且守心中的安宁。
岁岁年年,
回首处,
所有的境遇皆成圆满。
那些曾以为的沟壑,
都铺就了灵魂升华的阶梯。
在这寒冷与温暖交织的日子里,
悟透生命的真谛,
向着心灵的彼岸,
笃定前行,
浅笑安然,
任它风云变幻,
我心始终有暖阳栖息。
2024.12.22晚于北京
寒日省思赋
文/杨树森
寒日萧索,霜风凄其;冻云晦暝,冷气森兮。天地浩渺,万象纷披;河汉昭回,千象散聚。世路岂有恒顺,人事不无兴衰。是非若阴阳交替,荣辱似昼夜轮回。
凛时品茗,幽斋省思。悟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感昔之难返,晓新岁待期。昔日烦忧如露,去日苦多莫羁;往时困扰若蓬,逝年恨长休忆。心止若水,意闲同云,不为物扰,不被情羁;神宁似岳,情逸若泉,岂因尘惊,怎缘名役。
天地逆旅,光阴过客。人生苦短,守本勿迷;岁月悠长,持志莫移。荣辱不惊,花开花落随意;去留无念,云卷云舒任之。心定神凝,志坚气清;情安思谧,意笃神宁。困厄作砥砺,风雨化洗礼;险巇藏通途,晦暝蕴朝晖。
寒极暖生,阴极阳至;忧深喜现,苦尽甘来。怀乐观而心宽,抱旷达则路开。何惧途艰,总有知音相伴;岂忧道阻,常逢胜景入怀。
故云:心宁境安,意定事谐。寒日省悟,纷扰守真。待春归而景明,望岁稔而神怡。
2024.12.22晚于北京
【现代诗】 绽华之光
文/杨树森
题记:生命仿若幽夜之原,绽华乃破晓之光,穿破暗夜的帷幕,照亮未知的旅途,赋岁月以华彩,刻痕于心,感怀而记之。
在乡土的脉络深处徘徊,
人间的悲喜如潮涌来。
往昔的狂梦碎落尘埃,
岁月的风,呼啸着季节的兴衰。
看那逐梦之人,
赤脚奔行,不惧狂风的剪裁。
生命的征程,注定要盛开,
在情感的花园,
爱意与哀愁交织灌溉。
拥抱与离别,都是花的色彩,
每一滴泪,润泽着心灵的地带。
思想的高崖,
独立之树,向着真理摇摆。
挣脱愚昧的阴霾,
让智慧的果实,坠满心怀。
物质的世界,非虚荣的舞台,
适度的追求,是生活的编排。
一粥一饭,亦有温馨在澎湃。
聚光灯下,舞台似海,
梦想的船帆,破浪驶来。
汗水与努力,铸就荣耀的华彩。
孤独的夜,是宁静的幕帷,
灵魂在其中,默默独白。
与星辰对话,和自己和解,
于无声处,绽放幽微的光霭。
无我之境,心纳百川的襟怀,
为了众生的喜乐,把自我忘怀。
像蜡烛燃尽,留下希望的残骸。
生命的绽华,多维度地展开,
如交响乐,奏响灵魂的高迈。
一次次的绚烂,是对生命的朝拜,
在有限的时光里,书写无限的精彩。
2024.12.24于北京
绽华
文/杨树森
题记:生活若璞玉浑金,绽华是雕琢之艺,于时光的砂轮下,磨出璀璨与温润,凝思成韵,落笺记之。
“这几年,也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人间疾苦,看到了乡土中国,不懂得乡土,我们就不懂得真正的中国。”这是岁月沉淀后的喟叹,也是深入灵魂的洞察。乡土,是华夏大地的根基,是民族精神的原乡,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孕育着无尽的智慧与情感。在乡土的怀抱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也看到了生活的质朴与真实。
曾经,我们都怀揣着炽热的梦想,如不羁的飞鸟,向着远方的天际奋力扑腾。然而,现实的风雨常常无情地将我们击落,那些曾经以为触手可及的美好,在一次次的挫折与失望中化为泡影。“曾经的我们,都做过很狂的梦,扑过很多次空,白云苍狗,四季枯荣。”岁月流转,回首往昔,那些轻狂的梦想或许已被时光磨平了棱角,但它们却在生命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谁依然赤着脚,昂着头,无畏地奔跑在烈风中?是那些心怀信念、永不言弃的灵魂。他们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在困境中坚守初心,用行动诠释着生命的真谛。人,这一生,总得绽放几次,方能不负韶华,不虚此行。
在感情的世界里,绽放是那怦然心动的瞬间,是与爱人相知相守的温暖。当两颗心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碰撞,擦出爱的火花,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美好。或热烈奔放,或细腻深沉,每一段真挚的感情都是生命中的瑰宝。在爱的滋养下,我们学会了包容、理解与付出,也感受到了人性中最柔软、最美好的一面。然而,感情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它也充满了坎坷与挑战。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能真正领悟到爱的真谛,让感情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独立思考,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标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海量的知识和观点所包围,很容易迷失在他人的思想中。而独立思考,则是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我的关键。当我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思想的火花便会在内心深处悄然绽放。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形成独特的见解和价值观。这种精神的绽放,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更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自信。
物质生活的绽放,并非是对奢华与虚荣的追逐,而是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提升。它体现在对美食的品味、对艺术的欣赏、对自然的热爱之中。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美好,用双手去创造舒适与惬意的生活环境时,物质生活便不再是枯燥的数字与物质的堆砌,而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美好画卷。在物质生活的绽放中,我们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与意义,也学会了珍惜与感恩。
那万众瞩目的舞台,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荣耀之地。在聚光灯下,人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与魅力,收获着掌声与赞美。然而,舞台上的绽放并非一蹴而就,它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与汗水的浇灌。当梦想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我们便踏上了追求舞台的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忍受着孤独与压力。但正是这份对舞台的热爱与执着,让我们在关键时刻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所有的坚持都化作了永恒的记忆。
在宁静与孤独中绽放,是一种内心的修炼与升华。当喧嚣的尘世渐渐远去,我们独自面对内心的世界,倾听灵魂的声音。在这片宁静的天地里,我们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可以反思自己的过错,可以沉淀内心的浮躁。孤独并非寂寞,而是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机会,一种自我成长的契机。在宁静与孤独中,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智慧得到了启迪,如同在黑暗中默默绽放的花朵,散发着淡雅而持久的芬芳。
无我之境,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当我们超越了自我的私欲与执念,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时,生命便有了更为广阔的意义。在无我之境中绽放,是为了正义而战,为了真理而奋斗,为了人类的幸福与进步而奉献。这种绽放,不求回报,不计得失,它是一种纯粹的精神追求,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如古往今来那些为了理想信念而舍生取义的英雄豪杰,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
人生如一场盛大的旅程,绽放则是旅途中最美的风景。无论是在感情的温柔乡,还是在独立思考的深邃海洋;无论是在物质生活的多彩世界,还是在万众瞩目的璀璨舞台;无论是在宁静孤独的内心角落,还是在无我之境的崇高境界,每一次的绽放都是生命的一次升华,都是对自我的一次超越。让我们怀揣着梦想与信念,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在这有限的人生中,尽情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华彩篇章。因为,只有绽放,才能让生命之花永不凋零,才能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人生的壮丽与辉煌。
2024.12.24于北京
作者简介
杨树森,笔名杨树森林,水墨雪漫,之寒。陕西扶风人,现居北京,供职央企总部。热爱文学、书法,曾在《乡土关中情》《都市头条》《经渭文苑》《今日头条》《稻田文学》等报刋杂志期刋发表千余篇作品。其散文、随笔、诗词等充满韵味,以文字展现生活感悟与艺术追求,在文学之路上不断前行,为读者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