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而上,大陵古城曾闪耀过辉煌的历史光辉,而如今的大营学校,正坐落于这片承载着厚重底蕴的土地之上。这片土地,目睹过千百年的风云变幻,聆听过无数的故事传说,如今,它迎来了新的使命——在校园中传承与发扬那历久弥新的文化宝藏。
校园文学,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将古老的非遗文化云香的馥郁、物资转运红色故事的激昂以及民间故事的质朴与纯真,传递给莘莘学子,让文化的火种在新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云香,这一传统非遗文化,其制作工艺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与匠心。从选材到炮制,每一道工序都诉说着往昔的岁月,今年中秋节前,我们行走读写创意小作家采风团走进大营学校,和团县委、县少工委共同组织优秀学生开展“非遗正青春,文化共传承”活动,大家走进云香非遗体验中心,云香传承人为学生们现场展示云香的制作过程。学生们在亲眼目睹那一双双粗糙却灵巧的手将香料变成精美云香的同时,也能亲自动手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用文字记录下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丝感悟,让云香的制作工艺在笔下鲜活起来,通过文学刊物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一濒危的非遗文化。今后可以继续挖掘大营的其他民间工艺,比如缚笤帚等。
八路军秘密联络站魏春光院,这一首激昂的战歌,依旧回荡在这片土地的上空。那是一段热血沸腾的历史,申德选、李占彪,他们在战火纷飞中,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一切代价转运物资,他们的英勇无畏、坚韧不拔,成为了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遗址,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们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深刻体会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鼓励学生们将这些故事改编成剧本,通过校园舞台剧的形式呈现出来,并用文学创作的方式,写下自己对红色故事的理解与敬仰,让红色基因在校园文学的滋养下代代相传。
流传于民间的故事,如姜道爷的传说、徐晃平乱、武则天与饮马河的故事等,是这片土地上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它们充满了奇幻的想象与真挚的情感。从田间地头到农舍灶间,这些故事口口相传,承载着当地百姓的价值观与生活智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民间,走访当地的老人,收集那些原汁原味的民间故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与交流。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用现代的语言和视角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使其成为校园文学中的一抹亮丽色彩,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大营学校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校园文学承载着传承文化的重任。让我们以笔为剑,斩断时光的荒芜,让云香文化的芬芳、红色故事的精神以及民间故事的智慧在校园中绽放光彩,让每一个从这里走出的学子,都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让大陵古城的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向着未来,一路高歌猛进,书写属于大营学校的文化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