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惠州丰湖文化名家余小伦讲述
惠州青白瓷历史脉络和发展探索
惠州青白瓷为中国瓷器史重要品种
惠报全媒体记者侯县军
作者/王 夫
12月28日下午,广东省惠州市丰湖文化名家、惠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余小伦座客惠州市岭南书院·丰湖书院,进行“丰湖讲堂·文化之声”探寻惠州独特魅力主题讲座。

余小伦在讲座中
余小伦以“惠州青白瓷的历史脉络和发展探索”为题,为惠州市民及外地游客、陶瓷爱好者讲述“泥与火”的淬炼与升华。
余小伦为惠州东平窑薪火传承人、惠州青白瓷非遗传承人、惠州市东平窑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有众多陶瓷作品被广东省工艺珍品馆、惠州市博物馆、惠州东坡纪念馆收藏,数十件作品荣获国家、省级金奖和银奖。
讲座中,余小伦首先概述中国青白瓷发展历史,随后,围绕惠州青白瓷的起源、脉络、发展历史、艺术价值与影响、发展方向等维度,对惠州青白瓷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讲述。

余小伦作品
余小伦介绍:“青白瓷是宋代南方地区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并风靡国内外,至南宋时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南方青白瓷系。其中,广东以广州西村窑、惠州窑和潮州窑为代表,这些窑场不仅生产了大量的青白瓷,还仿照其它名窑如景德镇窑的外销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惠州青白瓷作为这一瓷器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脉络和发展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余小伦介绍:“自北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手工业生产进步突出。手工业产品当中陶瓷最为突出,其中青白瓷作为主角,是陶瓷贸易的代表。在惠州青白瓷窑口有东平窑、下角窑、朱村窑、永平窑、显岗窑、约场窑等。其中,北宋东平窑是惠州古代最重要的青白瓷窑口,窑址发现于1976年10月,它与潮州笔架山窑、广州西村窑并称为北宋年间岭南三大民窑,当时主要销售海外,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贡献者。元明时期,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等原因,岭南地区的瓷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许多窑场被迫停产或关闭,青白瓷的生产也逐渐减少。到了明代,随着五彩瓷器和青花瓷等各种颜色釉瓷的兴起和发展,青白瓷逐渐被取代并退出了历史舞台。”

余小伦说:“惠州青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造型轻盈精致、釉色晶莹透亮、装饰丰富多彩。同时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其器型设计巧妙而富有创意,既符合实用性的需求又充满了艺术美感。惠州青白瓷作为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品种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目前,惠州青白瓷制作技艺已列入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惠州市东平窑陶瓷艺术研究院等机构的成立,为惠州青白瓷的研究、制作和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撑。余小伦表示,东平窑已和多所高校合作,解决了发掘传承人的难题,同时,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渐恢复惠州青白瓷应有的地位。

惠州市民和游客在听讲座
讲座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与,其中不少陶瓷爱好者慕名而来,深入了解惠州青白瓷制作技艺,来自东北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兴凯湖微生活》《乌苏里江微生活》微信公众平台总编辑王夫在去年一月份首次到惠州市时,曾参观了惠州东平窑陶瓷文化园,并以《走近陶瓷文化》为题撰写了惠州行游记,先后推送到《兴凯湖微生活》微信公众平台和编入到由他和女儿王博所著的《回望》(之一)中,这天,王夫慕名前来聆听了余小伦的精彩讲座,让他受益匪浅,更加走近了陶瓷文化,

余小伦(右)和王夫互赠书籍
在讲座前,王夫真诚地向余小伦签名赠送了《回望》文集,余小伦向王夫签名赠送了由他所著的《大匠之道》书籍。
讲座结束后,王夫从新媒体人角度评价余小伦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有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有高超的工艺美术技艺,有坚韧不拔的执着精神,并称他是国家传承陶瓷文化的贡献者。

余小伦简介
惠州东平窑薪火传承人,惠州青白瓷非遗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惠州民间艺术大师,2023年获评首届惠州丰湖文化名家工作室,惠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惠州市东平窑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惠州学院、惠州城市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
链接:2023年1月25日《兴凯湖微生活》
题记: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最干净?泥土最干净!
----郭沫若
我通过家人的引荐结识了在惠州市沥林镇经营益香园农家菜馆的老板阿雾,并成为好朋友,短短几次的接触,他给我的感觉是交朋友实在、热情。在异乡能结交上这样的朋友是一生的荣幸。
阿雾知道我对地域文化很感兴趣,他为了让我在惠州的生活过得愉快开心,为我精心地选择了具有惠州地域文化特点的景点带我观光游览,满足我惠州之行不虚此行的心愿。
他通过好朋友的关系,使我走近了陶瓷文化,并对文化底蕴深厚的东平窑陶瓷文化园有了初步的了解。
1月19日上午,阿雾一家三口驱车从惠州沥林镇到惠城区接了我们一家四口人出发去往东平窑陶瓷文化园。

东平窑陶瓷文化园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新田埔村,距离平潭机场仅8.1公里,毗邻惠城区马安镇,临近市区,环境幽静怡人,201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车辆行驶40多分钟,我们就来到了东平窑陶瓷文化园,我一下车就感觉一种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还没有进入园内就看到这里一些造型各异,制作精美的陶瓷艺术作品展现在园内的不同位置,很明显地看出来创意者是很有文化底蕴和内涵的,不得不让我走近文化底蕴深厚的东平窑陶瓷文化园。





在园内的简介中,我驻足看到:粤东惠州,岭南名郡,历史均有“居人以陶为业者”。时至北宋年间,惠州东平因地理位置优越,水运便利,尤以出产优质瓷土以及引进与铜川窑一脉相承的广州西村窑烧制工艺以来,异军突起,成为广东四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制作历史版图最辉煌的北宋年代,留下了耀眼的亮点。

据相关考古挖掘及史料记载,北宋东平窑烧造以黃釉、青釉、划花、印花为装饰特色的日用器皿而闻粤东当地消费需求。故有相当数量精美陶瓷外销东南亚各国,成为中世纪以来,素有“海上丝绸之路”之誉的“陶瓷之路”的起点,中国商贸制品原产地之一。“由此,北宋东平窑与北宋苏轼寓惠一样,成为至今影响惠州的两大文化盛事之一。其与惠州文脉星火相传,在岭南陶瓷史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余小伦
余小伦2000年创办以来,经过十年的学习研究陶瓷文化,在惠州平潭建设东平窑瓷器研究创作基地和研究陶瓷烧制,着力研究恢复传承古代东平窑的陶瓷制作,烧窑技术和当代陶瓷的创作。
东平窑不仅点亮窑火,也是点亮对古代制陶人的敬意,更是点亮对东平窑的文化传承!
惠州市东平窑陶瓷研究院现是慧州乃至周边地,已向社会开放集陶瓷创作、制陶表演、陶瓷体验、陶瓷培训、亲子活动、国学讲座、高端文化雅集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
愿千年窑火,生生不熄。
对东平窑陶瓷文化园一个多小时的参观就要结束了,没有见到和听到陶瓷文化传承人的详细介绍,我只是蜻蜓点水简单地了解了一下历史悠久的中国陶瓷文化,还没有真正走近东平窑陶瓷文化园,给我留下了遗憾。
就在即将离开时,阿雾在文化园管理的朋友回来取材料匆忙地见到了我们,向我们简单地寒暄了一下,他得知我对地域文化很感兴趣,就爽快地赠送了我一册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由王伍、武晔男主编,余小伦所著的《大匠之道》一书,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连声向他致谢。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浏览了这册珍贵的书籍,加深了解了中国当代最具实力艺术家余小伦,从他的简介中看到:余小伦,1971生,广东惠州人,惠州东平窑薪火传承人。其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室内设计专业,是广州美术学院陶艺专业的在职研究生。
其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惠州民间艺术大师,惠州市第九批市管拔尖人才。现任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惠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惠州市新阶联副会长,广东省新阶联会员,惠州市东平窑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惠州画院艺术顾问,大连大学、惠州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余小伦作品
其作品以创新、实用闻名,多件作品分别被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惠州博物馆、东坡纪念馆收藏,历年来几十件作品荣获国家级和省级评比的金奖、银奖。其艺术生涯和创作过程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南方日报》、《惠州日报》等媒体报道。
再次谢谢朋友阿雾在春节前繁忙的期间抽出宝贵的时间,亲自驾车带我走近东平窑陶瓷文化园,让我接受了中国陶瓷文化的熏陶。
王 夫简介:笔名:小夫 男,中共党员,政工师,1963年11月出生,1981年10月在鸡西矿务局杏花煤矿参加工作,2018年12月退休。
1982年开始从事新闻写作,先后在鸡西市、黑龙江省、国家级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发表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和摄影作品。
曾被鸡西人民广播电台、《鸡西日报》社、《鸡西矿工报》社授予优秀特约记者称号。
著有《回望》文集。
现为《兴凯湖微生活》《乌苏里江微生活》平台总编辑。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