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岁月的长河里,有一束光,它不耀眼却恒久,它不张扬却温暖,那是青春的火焰,汇成了王凤丽的璀璨之光。
36年,王凤丽用青春
汇成一束灿烂的光
作者:池朝兴
2025年元旦
在广袤的南粤大地,有一朵花,她在平凡中绽放,她在默默中绚烂,那是王凤丽的青春之花,她在环卫的舞台上,用36年的时光,织就了一幅碧水蓝天的画卷。
1989年,18岁的王凤丽带着梦想的翅膀,从中原飞向南方。她选择了环卫,选择了与城市共呼吸,选择了用双手守护每一寸土地的洁净。她说,起初,这份选择并非出于热爱,而是生活的无奈。然而,在这份无奈中,她找到了坚持的理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王凤丽已经开始了她的工作。她与扫把为伴,与垃圾为伍,她用心去感受每一粒尘埃的重量,她用汗水去浇灌每一寸土地的希望。她学会了如何让扫把轻舞飞扬,如何让垃圾不再成为城市的痛。
业余时间,她自学电脑,她学习会计,她追求知识,她渴望提升。她知道,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这座城市,才能让她的青春之花更加绚烂。
2014年,王凤丽在第一线负责天河区的环卫工作。她带领团队,用“扫、洗、冲、吹、磨、抹、抠”七道工序,创造了“人机结合”的保洁新模式。她让珠江新城和花城广场成为了广州的“城市客厅”,她让天河区的河涌焕然一新。
她的名字,如同一道清泉,滋润着这座城市的心田。她的事迹,如同一束光芒,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行之路。
她组建了“城市美容师”宣讲队,她将环卫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她用行动诠释着环卫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这束光中,我们看到了王凤丽的坚韧与毅力,看到了她对环卫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她的故事,如同一首诗,每一行都充满了力量,每一句都饱含着深情。
岁月流转,王凤丽的鬓角渐生华发,但她的心,依然年轻。她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继续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书写着她的故事。她的脚步,踏过清晨的露水,踏过午后的阳光,踏过夜晚的星光,她的身影,成为了城市最美的风景。
在那些炎热的夏日,王凤丽总是带着一壶绿豆汤,为同事们送上一份清凉;在那些寒冷的冬日,她则会熬上一锅姜糖水,为工友们驱散寒冷。她的温暖,如同春日的阳光,融化了冬日的冰雪,温暖了每一个环卫工人的心。
她的家,就是城市的一个角落,她的家,就是她用心呵护的每一个地方。她帮助解决工友们的家庭问题,她劝和夫妻间的矛盾,她帮助孩子们重返校园。她的每一个善举,都如同春雨滋润着大地,她的每一个微笑,都如同阳光照亮着人心。
有人问王凤丽:“环卫工作又脏又累,你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工作在一线,不辛苦吗?”她的回答简单而坚定:“不辛苦是假的,但每当我想起那些蓝天白云的‘战斗服’,想起它们陪伴我迎接朝阳送走晚霞,我就感到无比的力量。”
王凤丽的故事,是无数环卫工人的缩影,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汗水,他们的付出,共同铸就了这座城市的美丽与和谐。他们用平凡的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用青春的光辉,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在迎接2025年到来的时候,笔者向王凤丽所长发新年祝福:“王所长新年好!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您是启航未来的一束光!祝福您新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创造辉煌!”王凤丽所长回答道:“感恩各级领导的培养引领,感谢大家的厚爱支持,赋予了我前进的力量。凤丽重任在肩,不敢停歇,初心不忘;定将努力奋斗,砥砺前行!衷心祝愿池局2025年神清气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幸福绵长!”短短的一番话,我看到了当年来到环卫那位18岁的姑娘,如今成长为政治信仰坚定,责任担当自觉,为人处事真诚的一位带着璀璨之光的好人,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当这篇散文结尾的时候,让我们共同致敬那些默默无闻的城市美容师,是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守护着我们的碧水蓝天,是他们,用青春的热血,编织着这座城市的美丽梦想。王凤丽的光,不仅仅属于她一个人,它属于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属于这座因他们而更加美好的城市。
作者简介:
池朝兴,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红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省级智库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专家库”专家,广州好人红色宣讲工作室高级顾问,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广东五星志愿者;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歌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大地》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