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的炒花生
文/陈桂珍
父亲喜欢喝酒,那是我打小时候起就有的印象。父亲喝酒时常常有一把炒花生当作下酒菜。儿时嘴馋,见不得一星半点的好东西,花生更是例外,看到父亲手里扒着花生果,嘴馋得厉害,牙齿发痒,父亲见我们姐妹的“馋嘴相”总会施舍几个花生果,我们咬着香喷喷的炒花生欣喜若狂。小时候,我和妹妹就盼望着家里来客人。有时父亲的朋友同事来家玩,母亲自然要炒几样热菜伺候客人,父亲就少不了要炒个花生米,就叫我们姐妹剥掉花生皮,只要那红红的花生仁。父亲亲自炒,细火伺候,不锈钢锅铲不断翻炒的花生仁冒着淡淡的烟,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父亲炒花生的技术很高,主要是火候掌握的好。花生炒熟后上面撒点细盐,或者撒点白糖。咸的有味,甜的好吃,酥脆合适,非常解馋。吃饭时,眼尖的客人,会当着父亲的面给我们舀一调羹,我们推辞着,看父亲一个默许的眼神我们便痛快地接过来,迫不及待地一颗颗往嘴里塞。那时候就盼望着过年,春节离得还老远就望眼欲穿地等待着,盼星星盼月亮似的。接近腊月初,新年悄悄的来临了。我们欢快的要跳起来,母亲给我们准备的新衣服新鞋子我们一定要叠放在床头边,每天扳着指头算还有几天就可以穿这些新衣服了。过年不仅有新衣服穿,还有花生瓜子糖果之类的吃食可以在春节那几天里够我们解谗的。在我的记忆里,过年时,帮着大人们炒花生、炒瓜子,到路边的爆米花机排队爆米花,那是一些多么让人愉快的事情啊,那种忙碌而温暖的过年的气氛是这样浓烈地充溢着我们温馨的家庭。
平日里,父亲总是把炒花生放在铁桶的饼干箱里的,过老酒时才拿出一把,一节节剥了吃。有一回,我和妹妹找东西吃,翻到饼干箱时看到有半箱子炒花生就拿了一小把吃了。想不到父亲吃饭时竟然一眼就看出来了,眼睛一瞪说:“谁偷过花生吃啦?”我和妹妹对视着异口同声地说:“没偷!谁偷你花生啦?”我们心想:父亲有高度近视,文革中又被造反派折磨差点左眼失去光明,我们只拿了小小一把怎么就会看得出来呢?父亲呵呵一笑说道:“还赖呢!吃了就是吃了。”“您为什么说是我们吃的呢?您又没证据。”“我在上面竖了五节花生,好像一朵梅花,现在梅花消失了啊,不是你们吃的还有谁啊?吃过就是吃过,不要赖,做人要讲诚信呀。”父亲这么一说我们哑口无言。是啊,原来父亲是在考验我们的诚信度呢。父亲说,你们不是喜欢花生吗?花生脚踏实地,植根于肥沃的土地上,你们也应该像花生一样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前两年,机关公务员普通话测试又读到著名作家许地山的《落花生》,花生“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将果实悬在枝头令人一望而生羡慕之心,而是将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挖出来。”许地山的文章使我又想起儿时父亲说过的话,做人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真是回味无穷。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现如今的炒花生也吃不出当年的香气来,而孩子们也不再喜欢炒花生。儿子也一样,到了超市面对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各种口味的南北果品总是想不出吃什么好,腰果开心果还可以吃点,炒花生更是从来不提。我讲儿时吃炒花生的经历,希望他能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希望他勤俭节约。但是我们的故事对他来说好像都是天方夜谭,怎么可能呢?这个社会的变化从物质层面来说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孩子们又怎么能够体会我们这一辈人的情感呢。
如今,我依然喜欢吃炒花生,过年过节,家里还是要采购一些花生米,我更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花生一样脚踏实地颗粒饱满地生活。
作者简介:
陈桂珍,浙江省作协会员,舟山市作协副主席,普陀区作协主席。1984年开始在《诗刊》《江南》《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等,出版文集多部。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截稿日期:2025年3月31日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
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