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辽宁锦州亲情之旅
文:刘连成
刘连武,乃吾二叔之子,于刘氏家族中排行第十,因此是吾之十弟。在二零零三年十月之前,他任职于辽宁锦州某集团军的军需处,担任副处长一职。他曾多次诚挚邀请吾夫妇前去游玩。终于,趁着国庆长假这一契机,吾等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锦州的旅程。九月二十九日的黄昏时分,我们登上了开往锦州的列车,经过不到六个小时的风驰电掣,顺利抵达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十弟早已在车站殷切等候,随后将我们接到了他们部队定点的宾馆。房间宽敞明亮,布置典雅,令人由衷地心生欢喜。当夜幕缓缓降临,弟弟与弟妹在宾馆设下丰盛的宴席,热情周到地款待了我们。
锦州,这座拥有两千一百多年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城,其最初的名字叫徒河,得名的缘由可追溯至辽代。据说在辽国昌盛之时,曾将南方的能工巧匠俘虏至此织锦,故而获名“锦州”。在西周时期,此地隶属于燕地,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多次发生变迁。直至清康熙年间,开始设立锦州府。一九二九年,归属辽宁省管辖。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锦州不幸沦为沦陷区。一九三七年设立锦州市,在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八年间,曾充当辽西省的省会。自一九五四年起,成为辽宁省辖市,一直延续至今,繁华热闹依旧。
第一节: 医巫闾山探秘
九月三十日清晨,享用过丰盛美味的早餐后,十弟带着我们,奔赴此次旅行的第一站——医巫闾山。
闾山,雄踞于辽宁省北宁市的境内,乃是东北三大名山之首,与千山、长白山齐名。其峰峦层叠,山势奇秀非凡,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以雄伟磅礴的峰岭和奇异的巨石而声名远扬,在东三省颇负盛誉。闾山总计有名峰五十二座,总面积达六百三十平方公里,最高峰望海山的海拔高达八百六十六点六米。医巫闾山,古时曾称为微闾、无虑山、医无虑山、医无闾山等等,这些皆为音译而来的别样称呼,又因它的山势“掩抱六重”,故而得名六山,也被称作广宁大山。
闾山划分成北部、中部、南部、东部四大游览区域,景点多达一百余处。其中,以寺院为核心,形成了十大景区:大石棚、圣水盆、观音阁、白云观、辽代肖太后蜡像馆、元代宰相耶律楚材读书堂、玉泉寺、药王庙、祖峰长城等等。新修建完成的千米索道,将大阁与玉泉寺这两大景区紧密地连接起来,共同构成了一幅雄伟壮阔的美妙画卷。远远眺望,峰峦重重叠叠,一片苍翠;近前观赏,危岩高耸千丈,景色之美,令人禁不住连声赞叹。奇峰怪石,姿态万千;苍松翠柏,繁茂葱郁;石棚飞瀑,水丝仿若珠帘;梨花绽放之际,形成“香雪海”般的奇特景观。这般景致,犹如人间仙境,壮美绚烂,让人陶醉其中,久久不舍离去。
医巫闾山历史源远流长,承载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沉淀。相传在舜帝时期,全国被划分成十二个州,每个州分别册封一座山作为镇山,而闾山则被封为北方幽州的镇山。在周朝之时,闾山更是被尊崇为五岳五镇之一。在增福寺旧址之前,挺立着一棵高大且挺拔的古松,名为“将军松”,其树龄已然超过三四百年。古松之前有一“风井”,向南行进,便是“南天门”。崖壁之上,题刻琳琅满目,记录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踪迹。再往东走去,经过“游目天表”,便能够沿着原路。下山而玉泉寺,位于观音阁的南方,是医巫闾山的又一大风景胜地,其优美的景色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样令人心驰神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