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是我的家风
宋文蛟

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我的家风是什么?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勤俭节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也是我学会的第一首诗,每当想起这首诗,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事。

我刚上小学的时候,还住在兵团连队,家里没有电视,为了能看上电视剧《霍元甲》,我扒拉了几口饭,就拿起小板凳跑到连部,津津有味地看起电视。正看得高兴。突然,感觉被人拎了起来,回头一看是一脸怒气的父亲。他一手拎着我,一手拿着板凳,把我弄回了家。
一进家门,父亲指着饭碗里剩下的米饭叫我吃完,我满不在乎说:“不就是一点米粒吗?耽误我看电视。”说完,我拿起小板凳要出门。父亲二话不说,一脚踢翻小板凳,拉我到墙角,拿起饭碗,递到嘴边,大声喊道:“把饭吃完”。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如此生气,赶紧吃干净米粒儿。父亲拉我进卧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村的粮食短缺,你爷爷奶奶不得不到处找吃的糊口。我参军后,家里享受军属待遇,才能多分一些粮食,这才熬过饥荒。”说完,父亲拿出纸和笔,写下《悯农二首》叫我默写下来。如果默写不出,就不要睡觉。从那次以后,我再也没有剩过饭。

记得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母亲给我买了一双球鞋,可惜没过几天,鞋帮就让我穿破了。“妈,我的球鞋破了,再给我买一双吧!”我向母亲要求,她看了看鞋说:“补一补,还可以穿”。我说:“补个补丁,又旧又破,叫同学看见,太丢人,再买上一双新的嘛,”母亲没有满足我的要求,而是把球鞋洗干净,拿到军人服务社,请修鞋师傅修补。傍晚,我放学回家,母亲把鞋给我,修鞋师傅手艺高明,根本看不出修补的痕迹。母亲对我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两句话出自是清朝朱柏庐《治家格言》,意思是一顿粥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半根丝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东西的产生是很艰难的。”从那以后,我的衣服和鞋子不破不漏也不丢,干净整洁就行;用破了的床单加工成抹布、拖鞋、拖把。继续使用。

自我记事起,我家卫生间里有一个水桶,每个人洗漱完后要把水倒进桶里,这些水再用来冲马桶,那时候,我年龄最小,力气小,每次洗完脸把水倒进桶里时怕水溅出来,就站在桶边弯下腰倒水,以防把水洒在桶外浪费了。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懂得勤俭节约,直到今天,哪怕是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我都不浪费。虽然这些看上去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可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当做修生之要,持家之宝,兴业之基,治国之道。这种美德已经融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成为推动我国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勤俭节约的家风代代相传,让我们铭记在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千万个家庭有好的家风,国家就和谐稳定、蓬勃向上、国富民强。

作者简介
宋文蛟,男,新疆昌吉市人。现就职新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昌吉执法支队。2014年《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荣获中共昌吉州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征文三等奖。2014年被中共昌吉州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诗赞家乡60年·交通运输大发展》荣获新疆交通运输厅优秀奖。2016年《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荣获中共昌吉州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征文优秀奖。2016年《中国交通报》优秀通讯员。2017年《不忘初心,争做合格党员》荣获中共昌吉州组织部征文三等奖。2018年4月《一部中国新时代的伟大史诗》在张家界市《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18年12月《有感于新疆公路沧桑巨变》荣获江苏镇江市《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三等奖。2019年12月《从书信到微信》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梦·劳动美·新疆好”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作品。2022年《新时期工会如何结合党史教育学习发挥好职能作用》荣获新疆交通运输工会征文大赛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