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刍议陕西快书创作(随笔)
毋东汉

我的陕西快书《老师给学生贺年》在网上发表以后,许多朋友点赞,长安作协名誉主席王渊平先生留言夸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这人本来就骄傲,他这么一夸,我就飘起来了。这一飘,“好为人师”的旧病复发,乃刍议陕西快书创作。
陕西快书属于曲艺,萌生于斗私批修运动初,是山东快书和陕西快板在非常时期热恋闪婚的爱情结晶、新品种。对山东快书,我记忆淡化,只记得道具是两个金属片敲击,每个句未字押韵是阴平声、下滑音,好听而诙谐幽默。陕西快板,解放初就有。闫振俗的《保卫延安》《说红苕》是为名作。陜西快书是山东快书和陜西快板杂交的新生儿。当年,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和《陕西农民报》经常发表陕西快书,刘文龙等文人把陕西快书《油灯碗》《土豆皮》等推向舞台。当时写陕西快书的人不少,长安当数刘双计,他的陕西快书《练刺杀》配合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政治气候。由于情节引人入胜,所以我至今还记得。
那时,《陝西农民报》文艺副刊编辑马宝庆,习惯于下乡组稿,经常来我和双计家,他普及陕西快书的写作知识,我当时记住了要领,但还不会写陜西快书。从理论到实践难免模仿。研究了《练刺杀》结构和语言以后,我对照马宝庆的讲解,仿照人家推磨子,我学会了推碾子,也开始学写陕西快书。
从模仿到创造,本来就是艺术规律,我照虎画猫,照龙画蛇,照合欢树画含羞草,这是我的从模仿到创造的拙劣劳作。我模仿高尔基《海燕》,写散文诗《风雨灯》《柳枝》《班主任的发言》和《无名小草》等,发表于《陕西日报》《西安晚报》。我模仿贺敬之《回延安》,写信天游《延安行》,发表于《西安日报》。我模仿伟人《祭母文》,经常为乡党帮忙代写祭文。我更善于向同龄文友学习,向樊耀亭学会了写文史资料,向刘双计学会了写儿歌和陕西快书。值得骄傲的是,“给个喇叭我不吹,给个二胡拉到黑。”我坚持至今未辍笔。我发表在市《群众艺术》上的陕西快书如《乌鸦和喜鹊》《开锁》《家访》等,发表在《陕西农民报》的陕西快书如《巧相逢》等。还有在《晚霞》上发表的陕西快书《婆媳泪》《瓜娃打他妈》等。《晚霞》是王莽关工委办的小报,还发表过王淑静写的陕西快书《小手枪》。
陕西快书虽然好写,但要写好也不客易。山东快书敲的乐器名称我忘了,只觉得声音铿锵响亮,有点怪异而悦耳。陕西快板用的两页竹板,上端有两个孔,用绳子穿连着,声音响亮、干脆,节奏感特强,振奋人心。陕西快书用的四页竹瓦,双手打,很好听,不好学,我没学会。写陕西快书有板路,分三步走。开头用的春云板,像春天的云一样慢慢飘浮。春云板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简介故事人物和背景以及故事起根发苗。例如:《土豆皮》的春云板:
说的是,
有一个美国军官,
名字叫做土豆皮,
在朝鲜战场得了吃惊病,
他一听炮响就拉稀。……
这是快书小段的开头,介绍了人物和故事背景及大体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是流水调,不紧不慢,缓缓如河水奔流。它是整篇快书的主体,几乎是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即:起始、发展和高潮。中间可以有人物对白或说快书者插话,借以活跃气氛,推进故事,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人物关系。这一部分接近于叙事快板。限于篇幅字数,我就不举例了。
第三部分叫连珠炮。连珠炮的特点是语速快,节奏特强,句式特长或特短,说时要有紧迫感,像打机关枪,像发连珠炮。没有定规,一言以蔽之:快。内容是介绍故事尾声、人物结局和故事高潮引起的蝴蝶效应。以干脆、瘦硬、精短为特色,千万不要拖拉,严禁孔雀开屏。陕西快书板路三步走,没有严格转换规矩可循,三步间界钱可明可暗。我写的陕西快书严格按照板路,不敢越雷池一步。勿怨我不敢创新,“没学会走,怎敢飞?”就指的是我。
2025-1-2-于樵仙居。

毋东汉,又名毋晓阳,自号太乙山人,笔名育圃,1943年生,陕西长安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儿童文学作家。曾任县政协八、九、十届委员及其文史教卫体委员会委员,现任长安区关工委委员、王莽街道关工委专职副主任、王莽街道关工委终南文学社名誉社长。书房斋号:樵仙居(高智题)。座右铭:“抒人民之情”(贺敬之题)、“达观”(陈忠实题)。
从1964年至今,发表各种文学作品近万篇 (部、首),结集为《风雨灯》《育圃寓言》《樵仙居诗草》《樵仙居文稿》《同窗俊友》《樵仙居碎戏》《育圃儿歌》《育圃童话》《育圃童谣》《樵仙居综艺》《作文教学刍议》《育圃拾英》《天池寺与二龙塔》《晚霞放歌》等,连同长篇小说《怪灵外传》《热土情焰》《学稼苦趣》均已出版。长篇小说《秋枫情殇》即将付梓。案头有《文学花蕊》《樵仙居暮歌》等正在编校。主编、参编,与人合著不计,获奖从略。
现为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杂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安区作家协会会员、长安区政协资深文史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画乡诗社《长安诗文》公众平台艺术指导等。(详情百度易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