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清浅 岁月留香
游雪莲
转眼之间,已到年末岁尾。这一年,似乎一直都在忙碌。除了日常家务,就是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撷取其中片段,作为美好回忆。
2024年,家人健康,家庭和谐,柴米油盐酱醋一如既往地延续着,日子平淡却温情如水……已步入知天命年龄的我,除了逐渐衰老的容颜就是渐渐的远离了那些热闹的日子,慢慢地开始拒绝宴席上的杯觥交错,喜欢粗茶淡饭的家居箪食。少了对浮华的汲汲追求,逐渐内化,撇开泡沫还味本真。
人到中年,性格中多了几分随和、宽容。眼光变得不再犀利,言语也多平和,不会把希望寄予在别人身上。

一
窗台上的一盆君子兰养了整整十三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本已对它失掉希望和耐心了。可是在3月16日,阳光明媚的上午,忽然有两支绿色的花苞,从叶片中央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
我其实是无闲情逸致养花之人。想必是每一个用心去爱花的人,都会得到老天爷的眷顾吧。
晚饭后坚持百步走。健康才是人生头等大事。既要身体健康,又要身心愉悦,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长久地享受美好生活。阅读和写作,更是滋养我灵魂的精神追求。
二
最开心的是每天和父亲的通话以及周末的团聚。陪父亲吃顿热热闹闹的饭菜,再将所需物品备好,送父亲回家。
大年初二,欢乐吉祥的日子,五十人的家人聚会,共叙亲情。
“国际家庭日”收到两份惊喜,一份是爸爸云南之行买的鲜花饼,一份是儿子订购的昆明斗南鲜花市场的康乃馨。收到突如其来的礼物,使我惊喜万分。礼物不在多少,也没有轻重贵贱之分,只要想到就好,是谁买的最重要。
儿子打来电话分享他的喜怒哀乐,有时明明已经睡着了,还强打精神说没有睡,尊重年轻人的作息时间,若不能包容他们这一缺点,恐怕连沟通的机会也没了。问他在外面久了,想家吗?儿子说,还是有一点点。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说不想吧让人寒心,说很想吧又让人担心,一点点就最好。
春节前大扫除,先生踩碎阳台花盆一个,我理论让他赔偿。夫妻之间斗是常有的事,今后还会继续斗下去,只是彼此太了解对方的脾性,知道无论怎么斗也不会有结果,所以点到即止,伤了情份和气,伤筋动骨还于事无补。如此反复的斗而不气,虽无赌书泼茶之雅趣,亦有箪食壶浆之俗乐……
七月酷暑难捱,却见了心心念念的老同事,几个不再年轻的妇人的聚会,始终不愿用到“老”这个字眼,即使是放在文字里也觉得刺眼。见面寒暄,都是这么多年,怎么都没变呀?吹捧别人也麻痹自己。

三
周末做完家务,在天气晴好的日子,亲近大自然,和家人一起领略郊外的无限风光。
大年初一,全家游双凤滨河湿地公园。时光缓缓,走走停停。一花一蜂皆欢喜,自在心,自在游……
元宵节开启新年第一暴走,步行四小时到达玉川公祠。在路上,总被风景感动。
阳春三月天,绿意已盎然。走在曾经的古盐道,而今的釜溪绿道上,徜徉花海品芬芳,身处“青山两面合,碧水中间流。花环绿树绕,粼次见重楼”的城市风貌中,让人身心愉悦。
四月,跟随“找回盐都”志愿队,翻山越岭,踏着前辈的足迹,去找寻曾经的历史遗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自贡,需要历史的探寻者,文化的传播者。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对城市来说,留住历史文脉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延续历史,也是为了更好的走向未来。
国庆前,突然收到儿子短信:“妈,我已将车票、酒店订好,记得带上外公哦”,我有点受宠若惊。
苏东坡是父亲最崇拜的文人,工作时出差去过三苏祠,四十年后再次参观,有许多感叹。我们在“醉翁亭”坐下,父亲说:“苏东坡一生文学成就辉煌,但仕途不顺,却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说明他的心态非常好。学他的优秀品质就是‘知足’。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凡事要提得起,放得下。人生没有过不去的沟,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关键是要常怀一颗知足的心,始终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四
坚持公益答题助力免费午餐和春苗公益助学,积极宣传并参与“99公益日”网络募捐资金支持免费午餐。
参加各类公益讲座二十余次。
自贡著名文史学者胡林老师的国学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胡老师传播知识,传承国学,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在他的大爱精神感染下“知逸堂”的书友们积极做公益,自己完美,社会和谐,胡老师像生活中的一束光照亮书友们前行的路。
人的一生应该有许许多多的追求,无论是山河万里,还是诗与远方,读书旅游做公益,都需要一个好的身体来支撑。只有自己身心健康,才有能力去关怀帮助他人。

五
文学,有诗和远方。今年,在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的文章三十余篇。这些文字,丰富了我的生活,滋润了我的心灵,愉悦了我的心情,说出了我的心声,让我的业余生活没有空虚孤独和寂寞。
文字更多的是写给自己看的,没有精雕细琢,就是一种自然流露。因为一旦费劲地精雕细琢,就觉得吃力很难坚持。记录自己的人生,也是一种技能吧。偶有人点赞,就是知音。这是生活这面多棱镜折射出来清晰且有色彩和质感的一面。
《春天的思念》入选《2024优秀诗歌选编》(精品典藏)一书;《曹跃飞--“金丝皇菊”开满山》《李恒恒--让梦想之光照进现实》收录《盐都乡村巾帼追梦人》一书;另有作品在《自贡日报》《四川散文》《德阳文艺》《自贡作家》等纸媒发表。
两篇征文获二等奖,三篇获优秀奖。

六
不知是今年的寒潮比往年来得早了些,还是我添衣晚了一步,岁末,在我猝不及防时久违的感冒光顾了我,2024年留下一丝遗憾。其实让自己排排毒也好,幸运的是很快就调理好了。
每次借阅的书籍都要续借,最下不了决心的是断舍离,囤积的毛病依然没有改掉。
七
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种喜欢一定是与金钱、责任、道义、朋友圈的点赞无关,纯粹的喜欢。既然喜欢就要尽心尽力做到极致,只希望在余生有限的时间里,不慵懒也不颓废,随遇而安,随性而为,给思考一点时间,给自己一点时间,对得起人生百年。
惟愿自己在变老的路上,慢慢变好。
当青春不在,当流年一天一天逝去,在我们的人生中又留下些什么?时光清浅,岁月留香。光阴荏苒,我们享受的是一种平凡而简单的生活,白驹过隙,一年时间转瞬即逝,回望2024年,竟有如此之多的美好。
翻篇的一年,是结果亦是过程,结束是最好的开始。新的一年,继续策马奔腾在希望的田野,追求结果,享受过程。
2024.12.31
作者简介:

游雪莲,四川自贡人,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荣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四川农村日报》《自贡日报》《四川关爱明天》《分忧》《蜀南文学》《盐都艺术》《自贡作家》《自贡三农》《自贡社会扶贫》等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