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做皇帝、后赵创奇迹
文/刘孟领
1700年前,后赵皇帝石勒,马上打天下,建都于邢台,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趟出了一条独特建国之路,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无愧为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为什么建都邢台?
因为邢台是军事要地、邢台地区比较发达、邢台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城市。
太行泉城邢台(当时叫襄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西依太行山脉,可翻越太行山控制山西等地;它东临华北大平原,物产丰富,向东可控制山东地区;它向北,可控制古幽州地区;它向南,可直接临近黄河。站在易于防守、方便出击的风水宝地,就掌握了主动权。
十六国时期,邢台地区比较发达。当时,祖国南方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而河南、河北地区是重要的传统农耕富裕地带,人口也稠密,经济发展快,有利于利用和发展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雄厚的物质资源和历史发达文化资源,超过了其它国家。以赵国为国号,必然扯上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名正言顺。公元前11世纪,邢国为赵襄子封地,以赵国立邑,有利于提高石勒的合法性。
那么,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下,石勒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石勒占据襄国,建立根据地,是十分不易的。他出生于山西上党武乡县,二十岁时曾被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拐卖到山东茌平地主家做农奴。因他力大无比驯马有功,不久就被主人释放,曾到武安临水做佣工。后为生活所迫,他就召集人马投入到西晋末年的混战之中,经过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打仗勇猛,屡立战功!部队发展到十余万人,屡屡战败西晋军队。在攻打南方之战中,受到水土不服阻障,他听从参谋长张宾(内丘人)的建议,于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率兵进据襄国(今邢台)。从此,石勒以襄国为根据地,制定和实施了诸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政策,于公元330年建立了后赵政权,北方广大地区得到统一,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少数民族出身的帝王。
在政治上,他执行汉夷分治、汉夷同尊的政策。后赵时,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胡汉风俗各异。他接受了儒家的和谐道德理念,不论对汉人,还是对其羯族,提倡民族间的和睦共处、民族融合。石勒从小饱受民族压迫的痛苦,他恨西晋政权,恨那些残害人民、养尊处优、贪污腐败的高级士族。石勒褒奖忠臣,任用清廉的标准全然继承了汉文化传统,对收留下的汉族贤能人才组织“君子营”,发挥汉人的组织管理作用,使后赵发展很快。
在经济上,执行鼓励农业,轻收户税的政策。在恢复和发展北方农业生产时,他特别赖以发展河北和襄国。他采用汉族已有的土地管理办法,将从外地迁来的七万户人口和当地人一样,实行编户齐民,进行田租户调,并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在战争频繁、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石勒这种积极恢复农业生产的轻户税制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他还体察民情,想方设法发展农业生产。为了节约粮食以保证正常吃饭,他就下令严禁酿造白酒,连祭祀也不能破例,只能用其它代替,这样以来,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在军事上,执行出奇不意、依计而行的政策。石勒目不识丁,但善能不耻下问,借助士族而熟知兵法。他生性机灵,在军事活动中,注意学习和运用兵法,让有文化的给他读兵法。十六国群雄中,无人可望其项背。在公元312年,石勒率部南下计划攻占江苏南京(建业),偏遇内疫蔓延,死者过半,情势火急。张宾提议,东晋还有实力,不得攻打,撤退为上。石勒以张宾之见,遂退兵进据襄国,转危为安,进而开辟出一幅全新的战争局面。公元328年,石勒躬贯甲胄,大破刘曜,取代前赵,后赵获胜。后赵诞生后,立足当下,积极发展农业的同时,自找压力备战,稳定社会秩序。
在文化上,十分重现文化教育、大力发掘佛教。后赵在邢台(襄国)城东西南北四城门,建立了宣文、宣教、崇儒、崇训等学校,他亲临太学和各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对那些成绩优秀者多加赏赐,以资鼓励;石勒还曾诏命“各郡国立学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一人,弟子百五十人。”他开创了考试新路,对“学而优则士”,入学后“三年修成”者,就由郡国推荐到中央或地方政府工作,破格录用。史书记载,石勒一次便在学生中破格提拔5人为佐著作郎,以示对人才的重视。
后赵史中,对中华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佛教文化的发展。石勒依西域人佛图澄之计,在襄国建立了官寺,弘传佛教,推行道化。据记载,后赵所经州郡,建立佛寺近九百所,追随他的弟子,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多达万人。今邢台达活泉公园内,仍有佛图澄时的龙神庙遗址。后赵建立的古开元寺仍然红火。
在城建上,他以襄国为都城,“建平大城”开启了城市建设高峰。建平大城,即石勒的王宫。在张宾的策划下,襄国修建了都城,四角以子城拱卫,建有四座大门(南曰正阳门、东曰永昌门、西曰永丰门、北曰上车门)),又以周礼建立了宗庙、社稷。修建的官署和宫殿,其中有端门、建德殿、太武殿,徵文殿、单于庭、东堂、西阁、崇训宫、百尺楼等,其中以太武殿最为雄伟。据记载,太武殿基座高二丈八尺,东西宽有七十五步,南北长有六十五步,用“文石“进行装饰,下设伏室可藏兵数百人。此外,还在城外建有明堂、太学、灵台、桑梓苑、沣水宫等附属建筑群。他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石勒的卓越功绩,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后赵文化,后赵时期的文化是多元的,有西域文化的传入,还有北方游牧文化的融入,更多的是汉文化的影响和包容。祖国大家庭,多民族的文化大发展,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欣欣向荣局面。
只可惜,石勒皇帝于公元333年病逝,安葬在襄国城西南高平陵。
这正是:
石勒生性机灵奇,
超人农奴做皇帝。
政经军文大发展,
定都襄国创奇迹。
知人善用选官员,
劝课农桑讲礼仪。
霜王鞭响舞长风,
民族融合勃生机。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国共产党,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