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三门峡大坝
文/侯文君
2024、10
三门峡是沿黄城市中距黄河最近的一座城市,它地处晋、陕、豫三生交界处,是豫西的金三角。大禹治水,凿龙门,开砥柱,黄河此段形成了人门、鬼门和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也就此得名了。而诞生于1957年的三门峡大坝,则是黄河干流第一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人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到这里,我不禁惊诧于三峡大坝的巍峨高大了。
登上三门峡主坝,但见坝高106m,长875.2m,的混凝土重力坝,巍然屹立于黄河三门峡谷之间。峡谷险峻狭窄,景色秀美壮观,大坝巍峨矗立,水域辽阔浩荡。两岸近处是悬崖绝壁,远处则是崇山峻岭,植被相对茂密,但也见崚嶒巉岩凸露。大坝南端入口处向坡上山下高低错落着层层叠叠的楼房,更多的是蛛网似的线杆和铁架。那也就是装机容量40万kw的电站附属设施了,其潜在能量自是不容小觑。当然没法比长江三峡大坝,可能更比不上建设中的墨脱水电站了,然而当时就是人间奇迹。
水库中的黄水并非浩浩汤汤,而是踟蹰不前,水波不兴,无精打采。建坝时,削去的巨大岩块的底部残留虽历经劫难,但还遗迹尚存,兀然平铺,裸露水面。水上偶尔有几只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没有鬼门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点滴伤感。看不出历史传闻三门峡波诡云谲的特别凶险,这也就是大坝拦截狂妄水龙的丰功伟绩了。
大坝两旁围成高过人头的护墙,虽高但并不令人眩晕:一边是三峡的风景画和中央领导人的视察画面及其题诗题词,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众多领导都曾光顾于此,画画栩栩如生,真切感人;一边则是历代名人和文人墨客对三峡所撰诗词,李世民、司马光、柳公权、元好问、范祖禹、弘历、董必武、郭沫若等人都有遗篇,篇篇文练句精,意境深邃。这些说尽了有关三门峡的今昔沧桑,使大坝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张图就是一个精彩的瞬间,一幅画就是一部历史画卷,一首诗就是就是一篇绝美风景,一镜头就是一个永恒记忆。
大坝道路平坦宽敞,人流熙熙攘攘,都情态各异地全神观看,或景色、或壁画、或诗词,翘首的、俯瞰的、远眺的、近觑的,却也都在如醉如痴,兴高采烈。大坝大体的中间,还有晋豫分界的一步跨两省的坐标界限,说明峡谷中间就是两省自然的分界线,视野也就够开阔博大了。也是的,站在这里,俯视就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万千感慨,也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百般感受;平视则见群山壁立,高与天齐;远眺则见群山逶迤,龙腾虎跃。
走下大坝,顺着平铺的直道,就去河内中流的地下龙宫了。两岸地质不同:晋地崖壁黄土峥嵘,稍有树木;豫地则山势温润,人文井然。卧伏的盘龙昂首开口,对着大坝,若有期待,也若有所思。里面的上下一人多高,轩昂气派;直路进出,两旁分列护栏;拱门重重,一门放一门拦,门上点缀着五色彩灯,金碧辉煌,绮丽炫目,而又璀璨夺目,嗡嗡作响,感觉恍如仙境,如梦如幻,跟地面却是别有洞天,可能就是三门峡龙王的王宮了,当然没有东海龙宫的气派,没有虾兵蟹将的布列,也没见手摇鹅毛扇的龟丞相,更没见呼风唤雨的东海龙王。
走出龙宫,不远处就是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中流砥柱,它高出水面不过几米,面积也很小,如同一只小船,可是历经亿万年的风吹浪打,依然坚不可摧,惊涛骇浪中巍然屹立,虎视洪水猛兽。元代王思诚《三门砥柱》诗云:鬼斧神工砥柱开,黄流滚滚自天来。三门浪卷千堆雪,五户滩并万壑雷。槽转多虞舟楫败,疏排几使匠夫哀。唐虞平治功归禹,庙下丰碑满绿苔。古代漕运的遗迹黄河古栈道、张公岛、梳妆台等众多名胜古迹都在不远处,均蕴含着不少的美丽传说,可惜我等未能亲临参观。下游搭建两岸的四墩小桥一线横跨,粗犷中透着纤巧,也算刚柔相济,西北汉子配见江南淑女了,但未见有人来往。
这里还有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每年风寒雪飘的冬季,那是西伯利亚朋友白天鹅来临的名片。它们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地来了,此时水库就顿显生机。三门峡湖面广阔明澈、碧波荡漾,白天鹅在这里悠然自得,展翅翱翔。它们成千上万只的铺天盖地,或巡视大河,或浮游水面,或徜徉湿地,姿态万千,优雅风情,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万物空灵的丹青画卷。三门峡市已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大天鹅之乡的称号,也是国家建设部命名的河南省内唯一的一家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只是不是时候,我们遗憾的是无缘观赏珍奇鸟类的这一壮丽奇观。
走出景区,回望大坝,同游者朱书记等五人感慨万千,又不禁惊诧于人定胜天的奇迹了,高峡出平湖啊,只有共产党才能为民请命,现在的喜马拉雅山隧道更是友谊走出国门了。最后抄录后来我所写的小诗,以供大家雅正:
天上飞蛟龙,津门铁坝成。5
砥柱江中立,龙宫水下棚。
岸边绝壁立,堤上诗文颂。
一步踏豫晋,千里揽江东。
领袖多视察,先贤曾歌颂。
代有才人出,会当凌绝顶。
嗳霞映平湖,黄水映蓝盈。
祖国真豪迈,驴象不敢争。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侯文君 山东沂源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写作题材多样:曾在《语文报》、《读写月报》、《中学生学习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十多家报刊发表过教学论文百篇,也在《浦北文学》《齐风》、《百合花》、《大众日报》、《淄博日报》、《沁阳文学》、《青岛文学》、《山东文学》等十多家文学杂志发表过百篇文章,出版二百万字的《鲁阳杂俎》之侃天下、五彩云、锦绣谷、散文集四部。莱芜区、济南市、山东散文协会、山东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