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磨的驴
文/张旭
原本就昏暗的磨房里
蒙住双眼 套上拥脖
从此世界只剩下一片漆黑
走不出的圈层
眼前的黑暗是无尽的路
脚下的圆规是命运的弧
磨盘呜呜声
在日子的旋转中碾碎了时光
或许牠有过梦想
在广阔的草草原上奔跑
从眼罩的狭缝望见一丝光
却只能原地自我循环
仍是梦的残渣
皮鞭抽打是前进的催促
草料奖赏是短暂的慰藉
疲惫刻在神情里
麻木的脚步始终不让停下
当牠再没有了力气
等待牠的
将是被无情的抛弃
还是迎来一生解脱的时刻?
拉磨的驴啊
你是勤劳的象征
又是命运的囚徒
懂得一生勤劳坚持的意义
是否感叹过命远的无奈?
作者简介:旭日东升(张旭),河南省鹤壁市工商局退休干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毕业,鹤壁市国学研究会专家,文学爱好者,尤其是喜欢写古体诗词和现代诗。
岁月如歌对《拉磨的驴》的赏析
这首《拉磨的驴》是一首富有深刻寓意和感染力的现代诗,作者以驴的视角,勾勒出一幅充满无奈与挣扎的命运图景,引发读者对生活、命运和生存状态的思考。
诗的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昏暗压抑的环境——磨房,驴被蒙住双眼、套上拥脖,这不仅是对驴工作状态的描写,更是象征着一种被束缚、无法看清世界的生存困境。“从此世界只剩下一片漆黑,走不出的圈层”,直白地表达了驴被困于现状,难以突破局限的无奈,为全诗定下了沉重的基调。
接下来,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驴脚下的轨迹比作圆规画出的弧,形象地展现出驴周而复始、机械重复的命运,而“磨盘呜呜声,在日子的旋转中碾碎了时光”一句,则通过听觉与时间流逝的意象结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单调、沉闷且无尽头的生活状态,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时光在这单调劳作中被消磨的声音。
诗中多次出现驴对梦想的暗示,如“或许牠有过梦想,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跑”,这一草原奔跑的梦想与现实中狭窄黑暗的磨房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驴内心深处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渴望。然而,“从眼罩的狭缝望见一丝光,却只能原地自我循环,仍是梦的残渣”,表明尽管有过希望的微光,但残酷的现实使梦想破碎,仅留下支离破碎的残渣,这种反差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悲剧色彩和情感张力。
在驴的劳作过程中,“皮鞭抽打是前进的催促,草料奖赏是短暂的慰藉”,这一描述深刻地反映了生存的压力与无奈。皮鞭象征着外界的逼迫,草料则是生存的基本需求,驴在这两者之间艰难前行,“疲惫刻在神情里,麻木的脚步始终不让停下”,生动地刻画出驴在长期压迫下身心俱疲却又无法停止的悲惨境遇,使读者对驴的命运产生深切的同情。
诗的结尾,诗人提出了一个关于驴最终命运的疑问:“当牠再没有了力气,等待牠的,将是被无情的抛弃,还是迎来一生解脱的时刻?”这不仅是对驴命运的未知结局的探讨,更是将思考延伸至生命的尽头与存在的意义层面。
整首诗以驴喻人,借拉磨驴的命运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临的困境:被生活的枷锁束缚,怀揣梦想却难以挣脱现实的牢笼,在艰辛与无奈中度过一生。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赋予了拉磨驴这一平凡形象丰富的象征意义,使诗歌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引发读者对自身命运和生活状态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