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生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运河重镇山东枣庄是龙舟必经之路。枣庄当时属于兖州府,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和物资集散地,万舟骈集,店铺林立,贸易繁荣,商贾众多,融南汇北,百姓沿河而居、以舟代步,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形成了独特的市井民俗文化,很有一番江南景象,是一个令人非常向往的地方。枣庄也让乾隆皇帝流连忘返,每次下江南路过时均要泊船驻跸停留的地方,乾隆皇帝在此地发生过很多传奇的故事,第四次下江南时题匾赐台儿庄为“天下第一庄”。
编辑搜图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有一次下江南乘龙舟路过枣庄时站在船楼上眺望运河两岸,正欣赏古城盛景,甚感心旷神怡,为自己文韬武略治理下的太平盛世沾沾自喜。忽而抬头看见一处茅屋上趴着一只狸花猫正眯眼惬意休息,微风吹过,猫身上的毛随风摆动,别有一番意境。乾隆皇帝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随口吟出一句上联:“猫趴茅屋,风吹毛动猫不动”,此联一出口随行文武官员一致叫好。乾隆皇帝转脸问随行官员:“众爱卿谁能对出下联”,身边大小官员大眼对小眼,要么摇头摆手,要么默不出声,无人能对。
乾隆皇帝有些不悦,问地方官:“枣庄自古号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你这运河两岸可有文人名士能对朕的上联?”。地方官早已紧张得汗流浃背,脑子里过电影一般搜索着谁能对皇帝的对联,却又一时想不起来,只好说:“启禀圣上,微臣辖地文人墨客颇多,一时无法确定谁能对陛下的对联,容臣派下人找附近几位名士询问一番”。乾隆皇帝无奈,只好饮着茶继续欣赏大运河两岸美景。没过多时,地方官回报依然无人能对,并拍马屁说乾隆皇帝是文曲星又是金口玉言,凡人岂能对出真龙天子的对联,让乾隆皇帝哭笑不得。
编辑搜图
天下第一庄——枣庄
就在乾隆皇帝抬头望运河时,见不远处河岸有一少年赶着一群鹅正缓缓走来。地方官随着乾隆皇帝的眼光望去,忽然若有所悟,对乾隆皇帝说:“陛下,此放鹅少年为大运河岸边的杨天儒,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听多人说颇有才气,不知能否让他一试?”乾隆皇帝一听来了兴趣,嗔笑道:“你偌大枣庄无人,拿一个衣衫褴褛的穷小子来搪塞我,对不上来我让你好看!”地方官心里也没有底,大家都捏着一把汗,但既然话说出去了也只能把放鹅少年杨天儒叫过来。杨天儒行过跪拜大礼后,乾隆皇帝赐他站起来说话。满场目光都将杨天儒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只见他身上的衣物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脚上的一双鞋子也是千疮百孔,露出了脚趾,头发虽有一些凌乱,但清秀俊朗的脸庞和灵动有神的眼睛却依然透露出一种逆境中的坚韧与希望,仿佛是对未来的期许,面带的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仿佛可以驱散一切黑暗与困境,散发着一种坚定和乐观。
乾隆皇帝的随从给杨天儒讲清来龙去脉后,大家都在紧张的期待着下联。只见杨天儒望了一眼大运河入微山湖口,低下头略微沉思了片刻,猛然眼睛一亮,抬起头双手向乾隆皇帝拱揖道:“启禀圣上,可否对‘狐喝湖水,浪打胡湿狐不湿’?”乾隆皇帝甚是诧异,心想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才华,便问杨天儒身世和家境。杨天儒不慌不忙地说:“小民叫杨天儒,今年一十六岁,世代居住在大运河边,父亲年迈做不得活,母亲体弱多病卧床已有月余无力医治,家境贫寒别无他业,以放鹅为生。天儒自小便立志考取功名为天子效力,却无钱读书,在家还须伺奉父母双亲,只能在放鹅时带上借来的书,趁鹅吃草嬉水时读上一读。”
编辑搜图
放鹅少年
杨天儒陪着乾隆皇帝遍游城中民俗风物、名胜古迹,并旁征博引,详细介绍,令乾隆流连忘返,乐不思归,但也已是筋疲力尽,又累又饿。走到一处院落前,杨天儒给乾隆皇帝说道:“陛下,这就是小民的寒舍”。乾隆皇帝一看,实在称得上破败。三间茅草屋破旧不堪,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屋顶的茅草随风摇曳,下面的木梁破损变形,土坯堆砌的低矮围墙已经被雨水冲刷和风化得岌岌可危。乾隆皇帝看着这番景象心生感慨,对随行官员说:“尔等俸禄优厚,衣食无忧,却无一人能对出朕的一副对联,不如一个缺衣少食、一贫如洗的少年,枣庄古有匡衡凿壁偷光勤学苦读,今有杨天儒穷而不坠青云之志,望众卿能有感触,以后无论是在为官上还是在治学上,都要克勤克俭,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尽心尽力……”乾隆皇帝边说边走进院子接着走进屋子,屋内家徒四壁,除了靠里墙有一张破床和几个破凳外,别无长物。床上躺着一位因病痛呻吟的妇人,一位老翁正给妇人喂水,这显然是杨天儒的父母。
乾隆皇帝想暗中帮助杨天儒一家,并想借此机会教育官员,就对随行官员和地方官说:“朕此次南巡主要是为了体察民情,平时朕去的都是你们提前安排好的人家,今偶然看到民间如此真实情景,令朕深感自责,为激发朕和诸位爱民之心,体验民艰,忆苦思甜,明日中午朕要在杨天儒家用膳,不许带厨子、带食材过来,就吃百姓家常饭”。这可给各级官员出了个大难题,皇帝是九五至尊,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又喜怒无常,穷苦人家日常所食多为糠菜难以下咽,如皇帝对饭菜不满或有其他闪失,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但皇帝又是金口玉言,既然说了就只能照办。相关官员赶紧详细合计了一下,就开始了忙碌的准备,首先修整粉刷了杨天儒家内外墙璧,又帮其更换置办了家具物件,还给杨天儒的母亲请了郎中……
编辑搜图
旧社会穷苦人家
最让官员们为难的就是饭菜问题,总不能真让皇帝吃糠咽菜吧,但又不敢用明显不是穷人家日常所食之物。地方官无奈,就征求杨天儒的意见,杨天儒说:“我家唯一可用的荤腥就是我自己放养的鹅,既不是外来的也不是买来的,如给圣上煮只大鹅作为主菜,应该不会受责备。”大家都认为有道理,可是让谁来煮鹅又成了问题,因为皇帝说不允许带厨子来做饭。杨天儒又说:“我家隔壁邻居宋会妮也是穷苦家的孩子,父亲早亡,和母亲相依为命,在运和酒楼打杂,做的一手好饭,心地善良,淳朴贤惠,经常来帮我照料父母,可让她来。”这个问题解决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按照分工各自去准备了。
当天夜里乾隆皇帝住在龙船上休息时,被大运河里的青蛙鸣叫声吵的睡不着觉,便问身边宦官是什么东西在叫,宦官回答是青蛙。乾隆皇帝便下了一道圣旨,命令大运河里的青蛙不准再叫,说来奇怪,宦官宣读完圣旨后,大运河里的青蛙就再也不叫了,一直到现在。因此,枣庄运河沿岸有个歇后语叫:运河里的蛤蟆——干鼓肚不出声。
编辑搜图
台儿庄大运河
第二天乾隆皇帝按时到杨天儒家用膳,屋院内外已是焕然一新,这倒符合乾隆皇帝的心思。屋内用帘子单独为皇帝隔出了一处餐室,餐桌上已经摆好了几样野菜、窝窝头等,顿时又叫人寒酸不已。乾隆皇帝夹起一尝,不仅皱起了眉头,虽是想装样子作秀,他也没料到,实在难以下咽。乾隆皇帝正想放下筷子之际,杨天儒禀道:“陛下,小民因鹅有幸结遇皇上,并被钦点为状元,皇上能在小民寒舍用膳更是小民莫大荣幸,因家中实在没有更多可充饥之物,大鹅也是小民亲手放养,食微山湖的草、喝大运河的水长成,也是集天地之灵气,请皇上品尝。”杨天儒说完,宋会妮已把煮制了整整一夜尚冒着腾腾热气的卤鹅端上了餐桌。
卤鹅香气扑鼻而来,美味诱人,乾隆皇帝忍不住撕下一条鹅腿,也顾不上皇帝的威严和形象,大快朵颐吃了起来。边吃边说,此鹅口感鲜嫩多汁,肥而不腻,皮脆肉香,醇香诱人,口感极佳,滋味悠长,让人回味无穷。吃罢后,乾隆皇帝意犹未尽的说道:“此鹅真乃人间美味,状元养的鹅也是鹅中的状元啊!”大家都不禁开怀笑了起来。这时帘子隔壁传来了几声咳嗽声,是杨天儒的母亲依然在病着,虽然地方官给请了郎中,但没见明显好转。杨天儒心里一痛,忧虑之情顷刻间表现在了神色上,乾隆皇帝对御医说:“你给诊察一下吧。”
编辑搜图
大运状元鹅
御医四诊合参后回禀皇帝说:“病情虽较重,但也不是不治之症,乃因长年劳苦饥寒造成气血虚衰,加之没有及时诊治,以致更加虚弱,此种病况如用状元养的鹅为君药慢慢调养最好。鹅乃食草之禽,是禽中珍品,鹅肉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具有益气补虚、暖胃生津、润肺止咳、健脑益智的作用,正适宜状元的母亲调补用。臣再配上一些药包,煮鹅时作为佐料加入,很快就会有效果。”杨天儒听后感激谢过。乾隆皇帝一听吃鹅有这么多良好功效,立即下旨说:“今后将大运河入微山湖这一带所养之鹅,并微山湖四鼻孔大鲤鱼作为贡品以充宫廷庖厨。”地方官员领命。乾隆皇帝接着说:“此鹅生在微山湖,长在大运河,为状元所养,味美又称得上鹅中状元,还能给人带来好运气,就叫‘大运状元鹅’吧!”并刻意为“大运状元鹅”题了匾额。
离开杨天儒家回龙船的途中,乾隆皇帝路过一处叫“运和酒楼”的饭店,猛然间想起刚才吃的“大运状元鹅”虽是杨天儒所养,但却是宋会妮所煮制。听杨天儒介绍宋会妮在运和酒楼打杂,乾隆皇帝心想一个打杂的就有如此手艺,不知这酒楼还会有什么美食更值得品尝。乾隆皇帝一向风流倜傥、好奇贪玩,便要走向酒楼一探究竟。经过向店老板张焦寿询知,酒楼做的“黄花牛肉面”为地方名吃,每天络绎不绝的顾客争相来品尝。
编辑搜图
枣庄运和黄花牛肉面
运和黄花牛肉面是大运河南北风情融汇的成果。北方人爱吃牛肉但不种黄花,南方人爱吃黄花但不喜牛肉,是大运河的渊源给了江南江北饮食习俗融合的机缘。运和黄花牛肉面制作工艺复杂,需精选上等焙干黄花菜,用冷水浸泡六七个小时,手工洗净捋成把儿,用刀切成寸断;再精选本地成年鲁南黄牛精肉,浸洗到水清,精刀切成厘米见方的肉丁,放到油锅里炒熟,加入佐料调味炖透;将黄牛大骨头洗净敲断放入冷水锅中文火炖煮十五个小时,熬成牛奶样的高汤。将精切的黄花、精炒的牛肉,配以十余种温胃暖中、理气通窍的名贵中药材和调味佐料一同汇入牛骨头高汤,继续炖煮,至汤、肉、菜、料完全融合,形成油而不腻、味感厚重、芬芳扑鼻的黄花牛肉汤。将九揉九醒的手擀面条在清水中煮熟,捞出装碗,盛出滚开的黄花牛肉汤,劈浇于面上,汤面各半,佐以辣椒、香油、芫荽或小蒜苗,略一搅拌食用,不仅具有口感纯正清爽饱满,前味、中味衔接紧凑,餐后余香绵长的独特风味,而且对脾胃寒凉,气滞胃痛具有显著的食疗作用。
乾隆皇帝品后大加赞赏,面条筋道滑爽,汤汁浓郁鲜美,让人感到唇齿留香,果然名不虚传。吃完面条,乾隆皇帝反复思忖:刚才是大运状元鹅,这个是黄花牛肉面,“大运”与“运和”,“状元鹅”和“黄花面”,这两种美食好像有说不出的联系,两者结合一定是人间美味。乾隆皇帝又给“运和黄花牛肉面”题了一块匾额,希望这两种美食成为运河重镇枣庄古城并列的美味名吃。至此,枣庄创了乾隆皇帝在运河沿岸题词最多的城市纪录,一个“天下第一庄”和两个美食。
编辑搜图
乾隆书法
乾隆皇帝离开枣庄后,杨天儒一边为母亲治病一边全力准备一年后的进京赶考。母亲的病每天用太医的药包煮制的鹅肉、鹅肉汤缓缓调理后逐渐好转,一个多月后痊愈,一家人谢天谢地。进京赶考的盘缠和今后的生计依然是个问题,虽然乾隆皇帝来用膳时地方官给改善了居住环境,在开支用度上一如从前,没有来源。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宋会妮来串门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打理的家庭事务。听说这个情况后,宋会妮说:“天儒哥,我倒有个主意,不知你同意不同意。你养的鹅、我煮的鹅让万岁爷吃的高兴,又给我们题了这么大一个招牌,我们不如开个卤鹅店,你继续负责养鹅,我负责煮制,皇帝吃过的鹅一定会受欢迎的。再说了,我在运和酒楼打杂也不是个长久之计,终究要有自己的事做。”
杨天儒和宋会妮年龄相仿,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又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一直有同病相怜之感,在无声的成长中互相照顾了很多。随着逐渐长大,近年来两人之间暗暗生出了不可言状的情愫。杨天儒听宋会妮这么一说,也认为是个好主意,说与双方家长,也得到了认同。
鹅店开起来后,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杨天儒为保证鹅的品质,依然亲自放鹅养鹅,同时更加勤奋苦读,让杨天儒高兴的是有了挑灯夜读的条件,原来是点不起油灯的;宋会妮则是起早贪黑宰鹅、炖鹅,还要帮助杨天儒照顾父母,每日非常辛苦。在这种每天的耳鬓厮磨中,杨天儒和宋会妮感情也越来越深,双方家长也期望尽早为二人定下终身大事,请了媒婆走了纳征程序,送了聘礼,定下了正式婚约。
编辑搜图
大运状元鹅——中国红
转眼到了第二年临近进京赶考的日子,杨天儒因是钦点过的状元,免去了院试和乡试程序,直接进京参加会试。会试是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举行,因此也称为“春闱”,通过会试的考生被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杨天儒在会试考试中顺利考取贡士,一月后要参加殿试。清代殿试由皇帝主持,所有贡士都必须参加。殿试分为三甲:一甲三人,称为“进士及第”,依次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若干人,称为“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称为“同进士出身”。殿试于四月二十一日在保和殿如期举行,策题是乾隆皇帝亲自所出。杨天儒拿到策题后,经过深思熟虑,下笔进古论今,纵横捭阖,洋洋洒洒,一蹴而就,第一个完成策论交卷。
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清朝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防止徇私舞弊。其中之一是“糊名制度”,即在考试结束后,由负责试卷处理的官员将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和籍贯等内容封住或裁去,这样就无法通过名字来辨认考生。阅卷官必须在两天之内完成阅卷,待评定检核完毕,将前十名晋呈皇帝钦定名次。为防止皇帝受干扰,晋呈给皇帝的试卷要待皇帝钦定名次之后,才拆开弥封的第一页,亮出姓名,因此皇帝也不知道哪份试卷是哪个考生的。
编辑搜图
科举考试
殿试后的第三日,乾隆皇帝在养心殿西暖阁阅读了阅卷官晋呈上来的前十名试卷,要钦定名次。乾隆皇帝暗想:“不知朕在枣庄钦点的状元杨天儒是不是在这十人中,第几名是他的试卷。朕钦点的状元他不要,这小子这么自信非要自己来考,若要不在这十人中他会为自己的自负后悔万分,若要在这十人中不是第一名,说明朕看走了眼不该钦点他为状元……”乾隆皇帝边看试卷边这么想着。
十份试卷看完后,其中被阅卷官定为第三名的试卷让乾隆皇帝眼前一亮,这篇策论文采飞扬、逻辑严密、观点独特、深刻恢弘,乾隆皇帝认为应排在前两名之上。乾隆皇帝也不再纠结阅卷官推荐的第一名是不是杨天儒,宣布第三名的这一篇调到第一名,其他九人名次依次顺延排列。钦定好名次后,现场需要拆封验名,乾隆皇帝一看忍不住哈哈大笑,原来第三名调成钦定第一名的正好是杨天儒,乾隆皇帝认为和杨天儒实在有缘。
接下来制作金榜,用黄纸裱成两层,加盖“皇帝之宝”,宣读典礼公布后,用红线张挂在太和门三日。
编辑搜图
金榜题名
放榜之日,杨天儒不仅金榜题名,而且高中状元。廷试之后,四月二十五日太和殿传胪,状元、榜眼、探花受皇帝召见,三人由御路出去,一时风光无限。第二天在礼部接受皇帝所赐的新进士宴,名之“恩荣宴”。四月二十九日,状元杨天儒率诸进士在太和殿向皇帝谢恩,杨天儒被授予庶吉士,庶吉士在明清时期是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乾隆皇帝有个女儿叫长晴公主,自小乖巧可爱,聪慧无比,深得乾隆皇帝喜爱,有意许配给杨天儒。乾隆皇帝已给长晴公主说过,也让公主悄悄偷看了一次,公主甚是中意,已在心里期待了无数遍,并下定决心非杨天儒不嫁。
在赐杨天儒为庶吉士后,乾隆皇帝给他正式提出了这个事。这种好事要是落在一般的人身上那还不得高兴坏了,这简直是比考上状元还要激动的事。可是偏偏这个杨天儒却不是一般人,他理直气壮的拒绝了皇上,明说自己不愿意娶长晴公主。乾隆皇帝被气坏了:“让你这个穷小子做朕的女婿你还吃亏了?!”杨天儒答道:“皇恩浩荡,微臣幸得陛下眷顾才有出头之日,如此大恩永远报答不完。微臣出身寒苦贫贱,与同样出身的邻女宋会妮相伴成长、同病相怜,互相给予诸多帮助,且一直情深意笃,微臣能来京赶考,均为宋会妮煮鹅、卖鹅勤苦劳碌挣得的辛苦钱。去年微臣请父母之命并经媒妁之言,已与宋会妮定下婚约,只待科考之后完婚。臣来京赶考的这两个多月,宋会妮还要照顾侍奉臣的双亲,更加辛劳,令臣心疼和内疚万分。如臣见富贵而忘贫贱,朝三暮四而见异思迁,这样的臣子是陛下您想要的吗?”
编辑搜图
清朝公主
这一句反问让乾隆皇帝竟然不知如何回答,可是生气归生气,乾隆皇帝也是拿不定主意,如果杨天儒真是已经与他人订婚了,自己还坚持做他的岳父岂不是很没有面子?可是想来想去乾隆皇帝都认为杨天儒是个人才,不当自己女婿可惜了。乾隆皇帝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将一众人等屏退,自己排遣心中的不快。虽然乾隆皇帝没有强迫杨天儒当驸马,但这个事也给杨天儒今后的仕途进步埋下了隐患,一来是皇帝被驳了面子多少记恨在心,二来长晴公主竟然真的终身未嫁成了乾隆皇帝的一个心病,想到杨天儒就心里不舒服。
回到枣庄后,杨天儒与宋会妮完成大婚。大运状元鹅店生意更红火,全城市民为讨好彩头争相竞购品尝。虽然生意越来越大,但杨天儒夫妻俩坚守初心,讲诚信、重品质,真材实料,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大运状元鹅快速成了枣庄地方美食名吃。大运河上南来北往的商船只要停靠枣庄,必定奔大运状元鹅店而去,打二两酒、切半只鹅,或者再要上份鹅掌、鹅肝等,美美享受一顿。为帮助更多的穷人增加收入,杨天儒鼓励穷苦人家养鹅,让不少读不起书的孩子靠放鹅有了读书的条件。
编辑搜图
清朝乡学
杨天儒回朝任职后,工作兢兢业业、勤恳努力、恪尽职守,四十多岁时做到布政使的官职,依然保持着两袖清风、铁面无私、忧国忧民、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和本色,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因其刚正耿直、宁折不弯、不畏权贵的倔强性格,也让杨天儒得罪了不少人,有的在乾隆皇帝面前时不时进上几句他的谗言,加上乾隆皇帝也已经年高脑昏,还有之前的拒婚事件、后来的乾隆皇帝几次要求宋会妮进宫专门负责给自己煮鹅被杨天儒拒绝等事情,让乾隆皇帝对杨天儒生出不少厌恶之情。但杨天儒未屈服过。
后来,杨天儒父母双亲先后寿终正寝,杨天儒回枣庄丁忧。古代丁忧时间较长,在清朝一般是二十七个月,号称三年丁忧之期。漫长的丁忧期间,杨天儒逐渐喜欢上田园生活的闲适与恬淡,愈发不想再回到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压抑沉闷的朝廷。加上两个孩子一直由宋会妮一人抚养,大运状元鹅生意也靠宋会妮一人打点,不免也让杨天儒心生很多歉意。思前想后,杨天儒给乾隆皇帝写信上书,称自己因双亲离世悲伤过度而身心受创,现已体弱多病难以再返朝复职,恳请皇帝批准辞去官职,在家养病。乾隆皇帝也知道杨天儒是故意为之,但也未加挽留,朱笔一挥,予以批准。
编辑搜图
乾隆朱批
无官一身轻,杨天儒早就做好了以后的打算。做好大运状元鹅,带动更多的穷人发展养鹅创收;创办乡学,培养更多的枣庄孩子读书识字、考取功名。运和酒楼的老板张焦寿也已经年事已高,因膝下只有一女远嫁京城,计划去京城投奔女儿养老,面临酒楼无人经营。张焦寿的拿手绝技“运和黄花牛肉面”经乾隆皇帝品尝后也是名声大噪,不忍就此失传,于是找到杨天儒,商议欲将运和酒楼转给杨天儒并将黄花牛肉面制作技艺传于杨天儒。两人一拍即合,认为将皇帝吃过的状元鹅和牛肉面合璧,是美食的一种绝配。
杨天儒的两个儿子后来也考取了功名,像他们的父亲一样也当上了好官。乡学培养的一批批孩子也多数都有了出息,在大清的不同职位上效力,像杨天儒有状元之才的也不乏其人。有人细究杨天儒教育的成功之道,发现每到考试之前,杨天儒都要把学子集中起来举办开笔仪式,仪式后必吃大运状元鹅,意为行大运、中状元、独占鳌头。此番之后,学子们上考场意气风发、信心百倍、文思泉涌、下笔有神,均能取得佳绩。
编辑搜图
状元及第
这一习俗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并流传了下来,现在枣庄每年到中、高考前夕,家长都会给孩子准备一只大运状元鹅,最好再来上一碗运和黄花牛肉面,以期在考试中金榜题名、高中黄榜、好运相伴、牛气冲天。过年过节时,大家也喜欢一家人来只大运状元鹅、吃碗运和黄花牛肉面,或是作为高档礼品走亲窜友,表达走大运、拔头筹的美好祝福。
鹅字在粤语里面与独占鳌头的鳌字发音相似,表达了人们希望子孙读书上进、考取功名的想法。鹅头在潮汕的意义是祈求新年事事顺利,生意兴隆,每年腊月廿三是潮汕地区传统民俗节日“祭灶”之日,家家户户都要买一只大白鹅,用红纸包好头部,留在除夕整夜炖食,以示祭祀诸神并馈赠亲友的佳肴,同时也是表示和睦邻里亲朋之间的情谊。
编辑搜图
魁星踢斗独占鳌头
枣庄与潮汕相距千里,鹅的吉祥寓意却完全相同,会不会是大运状元鹅随大运河南下呢?
作者简介:
编辑搜图
黄艳生
黄艳生,中共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乡镇基层工作21年,多个乡镇历任纪委书记、常务副镇长、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等职务,现任文联负责人。曾任微山县第十四届党代表、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律师、国家级健康管理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易学策划师、水产养殖工程师等;
法律专家、心理健康专家、健康管理专家、知名伏羲文化研究专家、文化名家、中医药文化巡讲专家、水产养殖专家等。
兼任社会职务:
济宁市人民检察院首届听证员;
济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委员;
济宁市社会科学界科联合会第四届委员;
济宁市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工作专班业务组组长;
济宁市始祖文化专班副主任;
济宁市梁祝文化专班副主任;
济宁市伏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西医结合医疗技术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安徽亳州谯城区药用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
济宁市白衣尚书研究会专家顾问团团长;
济宁伏羲文化学会专家顾问团副团长;
济宁市诗词文化学会理事;
济宁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伏羲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
济宁市名优产品协会法务专业委员会主任、企业家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
济宁市微山县儒学讲堂专家库专家;
济宁市微山县伏羲文化专班主任;
《中国现代摄影报》记者、《山东青年·理论与实践》记者;
《中国视点》、《伏羲文化研究》、《看山东》、《神州看点》、《运河文化研究》、《东部瞭望》、《新时代健康观察》等自媒体平台编审。
特长和专长:
法律、心理健康、康养、伏羲文化、历史文化、中医药文化、农业技术、水产养殖工程、易学风水等。
学术成就:
曾获得“宽体金线蛭人工室内孵化与生态养殖”技术科研成果一项(课题组唯一技术人员),被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省内空白”;
开展多场各人群心理健康团辅讲座、法制教育、中医药文化巡讲等;
撰有《中国伏羲文化之乡——两城镇解说词》、完成《深入挖掘伏羲祖源文化的新时代重大意义》、《共同打造中华伏羲文化共同体的重大价值》、《鲁台伏羲女娲信仰渊源初探》、《怎样让伏羲文化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守正创新 继往开来——伏羲文化的新时代价值》等重大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