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苏州市姑苏区第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姑苏区进入“两会时间”。刚刚过去的2024年,姑苏区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向好发展,围绕古城保护、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等重点工作,实现了多次“首次”“第一”“唯一”。
2024年,姑苏区精雕细琢古城保护金字招牌,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住建部第一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新修订的全国首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古城保护更新累计8项做法列入住建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为全国最多;大石头巷吴宅等24处直管公房文控保建筑完成腾迁,方嘉谟故居等14座老宅保护修缮,累计113处老宅实现活化利用。
在推动经济稳中向好方面,姑苏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经济密度约12亿元/平方公里,位于全市第二;57个市、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联东U谷建成开园,元创智谷、法律服务产业园核心区等加快建设,太湖雪丝绸大厦落成启用,超30万平方米闲置空间盘活利用;美罗小奢中心、乌鹊桥乐村等一批消费新热点新场景迭出,集聚上海三联书店、茶颜悦色等首店近500家;商品房单价保持坚挺,全年销售面积逆势增长25%,位居全市第一。
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方面,姑苏区用足用好专项借款政策,积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获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总额占全市三分之一,全区166个征收搬迁项目压茬推进,钟楼新村二期等48个重点项目全面清零,累计搬迁2073户;93处老旧小区及零星楼加快改造,惠及居民3.5万户;架空线“上改下”加速推进,202条街巷弱电架空线缆开展整治。
在擦亮民生幸福底色方面,姑苏区拓展深化“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办成民生小事555件;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9万个,新增参保扩面7.97万人;姑苏银发经济示范园区、腾讯姑苏银发科技实验室揭牌成立,完成1814户适老化改造。
一组组数据折射出姑苏区过去一年各项事业的发展活力,这其中也凝聚着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力量。一年来,全区各级政协组织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经济发展、古城保护、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精准选题,以提案办理为抓手,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全年共征集提案338件,经审查立案297件。其中,依托区“社情民意联系日”机制,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动广大委员收集有关城市管理、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1200余条;推动“住宅电梯老龄化”“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等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立案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
市委常委、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到会祝贺并讲话。他表示,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新的一年,结合区域实际,姑苏区将着力做好“四篇文章”——做好建设古今辉映的文化之城的文章,做好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造之城、科创之城、开放之城的文章,做好建设近悦远来的福气之城的文章,做好建设实干争先的奋斗之城的文章,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姑苏新实践,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