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缅怀: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49周年
作者:张铁林 郭卫卫
2025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9周年纪念日。周总理以赤诚之心,为国家与人民鞠躬尽瘁,铸就卓著功勋。他的崇高风范,永载华夏史册。此刻,让我们一同深切缅怀,向这位伟大的总理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少年周恩来,身处内忧外患的时代,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一颗立志报国的种子在心中种下。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校长问同学们为何读书,周恩来的回答掷地有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彰显了他心系国家命运的广阔胸怀,也为他日后的奋斗奠定了基调。此后,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广泛涉猎新思想、新文化,积极参加进步活动,为实现理想不断积累知识与力量。这种少年立志、心怀天下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拼搏。
青年周恩来,为寻求救国真理,远渡重洋。在日本、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他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回国后,他投身革命事业,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南昌起义,他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为革命军队创立立下不朽功勋。在长征途中,面对艰难险阻,他协助毛泽东指挥红军,凭借卓越军事智慧与坚定意志,带领红军摆脱困境。在延安,他参与制定党的战略方针,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他的革命生涯,充满艰辛与挑战,却始终坚定不移,为中华之明日披荆斩棘。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兼任外交部长,肩负起让世界认识中国的重任。他在外交舞台上纵横捭阖,展现大国风范。万隆会议,面对复杂国际形势,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化解矛盾,为亚非国家团结与合作奠定基础。他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他多次出访,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他以睿智、儒雅与坚定,让世界看到新中国的和平、友好与开放姿态,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花,见证了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女士携手为祖国奉献的一生。他们为了共同理想,聚少离多,却始终相互支持。在工作中,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从国家政策制定到民生琐事,无不殚精竭虑。他关注农业生产,关心百姓温饱;重视工业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他以无私奉献精神,全身心投入祖国建设事业,用行动诠释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周恩来总理一生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他身患重病时,仍坚守岗位,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耗尽最后一丝精力。他离世后,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致哀,无数中国人民自发走上街头,洒泪送别。他的一生,是为中国崛起、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一生。他没有子女,却把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他没有留下财产,却给国家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49年悠悠岁月已逝,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但周总理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铭记周总理的不朽功勋,沿着他指引的道路,坚定前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