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炊烟,家的味道
文\郝会军(河北)
每当自己每一次归乡的脚步,踏上家乡故土的时候,自己的心中总是那样的畅快明亮的,自己浑身也仿佛是充满了精气神的。看到那一缕缕萦绕在村落上空的炊烟,总会触动自己深藏心底的乡思。
那一缕缕轻烟,看起来就会是如诗如画,在家乡的村庄中氤氲,也成为了我童年与少年时期生命中难以忘怀的那些印记。然而,随着社会进步与时代的变迁,乡间村庄里的炊烟,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已经渐渐地淡出我们的视线,那份独有的那种烟火气息,也随之渐渐地在消逝,使得现在乡间的生活中少了些许的韵味与自然的那个味儿。
村庄里轻飘飘的炊烟之中,蕴藏着浓浓的人情味。自古以来,总是民以食为天,而家里的灶台,则是人们走向文明生活的见证。有灶台才会有可口的饭食,有可口的饭食,村庄里才会有人气,灶台在家乡人们的心中,也就无疑是一种神圣的所在。所以在民间,祭灶的风俗也就在盛行,人们也常说灶老爷是一家之主,人们通过祭拜灶神,祈求家庭的和睦与生活的美满,期待每年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传统农家的观念中,灶台就是家中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呢,灶头美观,燃料不缺,柴火旺盛,才能够让一家人住得安心,吃得放心。因此,世人们每当在建造新居的时候,总会在自家的厨房里精心地砌造灶台,并在新的灶台落成后,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以此来祈求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好运连连。
在袅袅炊烟之中,亦蕴藏着勃勃生机。在老家遇有婚丧嫁娶的日子,乡里乡亲入续都会到家里帮忙。其中一项工作就是烧灶台,这时的炊烟它便不再是一天三次规律地排出,而是整日不停的向外冒,遇到有经验的人就知道是谁家又有大事了,这时就会放下手里的活顺着炊烟冒起的地方,密寻着赶过去帮忙了,这就是家乡人的情结,无须吱声禀告。
炊烟又像知冷知热的女人。炊烟一日三餐不断,那才是一个家应有样子。若一日不见炊烟,则家里就会显得凉锅冷灶,不是断顿了,就是家里遇到事。所以,从灶台、烟囱和炊烟,就知道了家的烟火气,他不仅是家庭要承担门户责任的象征,更是家族的延续与生命勃发的一个基本象征。因为只要有炊烟的地方,便有村庄、也会有人家,也便有生活中的气息与希望。
家乡的炊烟,传承了千年。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更是一场又一场的聚散。看着故乡的炊烟,带着的是烟火的平常,留下的却是世代的温暖。因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仿佛是是家的呼唤,那是乡愁的味道,是生活的气息,是家的气息。它让我回想起那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那炊烟,便是游子们乡愁的一种寄托,更是游子们心灵的归宿,引领着我们都回到那个熟悉的故乡。因为,故乡的炊烟,就是村庄的气味,那是草木灰的质朴,是土壤的灵魂,故乡的炊烟,最重要的是老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