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有讨好型人格?
重庆 杨子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 原生家庭影响 :
1 父母情感的缺失 :儿时缺少父母无条件的爱,总觉得只有自己做些什么特别的事情父母才会疼爱他们。这种思维延伸导致他们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反馈,以确认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2 父母过度控制 :父母过度控制,对子女过于苛刻,孩子可能形成讨好型人格,因为他们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和避免惩罚,会不断迎合父母的要求,从而逐渐失去了自我和独立性。
3 父母的情绪不稳 :父母喜怒无常,孩子可能认为这种情绪波动是正常的,并学会如何观察父母的情绪,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父母的需要。他们可能会不遗余力地保持内心的平静,努力让父母因自己而感到自豪。
父母原生家庭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原因,最深层次的原因。
二 个人经历 :
4 被家族所影响 :家庭中的严格管教和期望可能使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他们可能会为了获得父母的赞扬而不断讨好他人。
5 遭受的挫折 :一些人在遭遇挫折后可能会陷入困境,否定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试图通过为他人付出获得认可和喜爱。
三 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
6 家庭环境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受到父母的压力和期望,需要不断取得他们的认可和赞扬,那么这个人就很可能形成讨好型人格。
7 社会环境 :在复杂或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可能会采用讨好的方式来取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8 同伴压力 :在学校或工作场所,为了融入集体或避免被孤立,一些人可能会选择讨好他人。
四 性格特征和认知 :
9 认知错误 :讨好型人格者可能会过度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认为只有通过满足他人的期望和需求,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爱。
10 自卑 :长期的自卑感可能使个体缺乏自信和自尊,从而通过讨好他人来获得价值感和安全感。
五 其他因素 :
11 父母的讨好型教育方式 :父母如果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可能会将这种行为传递给孩子,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察言观色,迎合他人的需求和期望。
12 社会文化影响 :某些社会文化可能强调顺从和讨好,这种文化背景也可能促使个体形成讨好型人格。
综上所述,讨好型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社会环境和性格特征等。要改善讨好型人格,可以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入手。
我发现自己就是讨好型人格。总是习惯讨好别人,可能小时候父母并没有充分尊重我。而为了获得更多关注,我只好更乖更懂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