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保护历史文化 丰富临邑文化内涵
——记临邑文化保护与传承者傅旭亭、傅宗国父子 (下)
高连君
二、临邑县“口袋公园”的设计、命名意见
所谓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是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的城市开放空间,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它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如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口袋公园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的简单休憩活动,如散步、儿童游戏等。它提供了小巧、精致的景观,吸引着人们驻足停留。
2023年4月7日在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了临邑城区“口袋公园设计·论证”会议。傅宗国先生应约参与口袋公园建设研讨。因为他在明德公园策划、设计命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便通知傅宗国先生参加临邑县口袋公园的设计、命名的会议。对此,傅先生对此进行了认真研究,对临邑历史、地域、建筑等诸多事项综合考虑,就公园命名本着醒目、简洁、顺口、标志性的原则,既有地域特点、贴近实景、内涵丰富,又应得到民众的认可、欣赏与支持。经实地考察、走访老街坊、多方征询。傅宗国对二十个口袋公园提出来自己的命名意见。
1、春风苑 在明德街与春风河东北角处。春风温暖轻柔的风,比喻祥和、惠顾之意,借春风河之名命名,意义非同一般。
2、梨园 在恒源路与513国道西北角(林地)。梨园是对戏曲界的别称。我县一勾勾戏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内景观勾勒戏曲之美,勾勒传承之卷,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3、韶光之旅 在渤海路(犁城大街至花园二街)路西。在微缩景观园中,感受不同季节、不同年代的心旅历程,别有滋味在心头。
4、印象临邑 在渤海路(犁城大街至渤海路小学东门)路西。公园内通过展现临邑的沿革、地理区域的变化,勾起人们满满的回忆,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不忘初心,增强人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5、江海法制公园 在开元大街与渤海路西北角。公园北为原刘江安置区,渤海路从中穿过,各取一字“江”“海",故称江海法制公园,以小见大,体现法制宽泛、广博的功能,弘扬依法治国之精神。
6 、怡心斋 在开元大街党校门口东(起20米左右至鑫辉宾馆西墙)。依托县委党校。"怡心"“一心”谐音,不忘初心,一心向党,怡心还有和悦心情之意。斋是人们读书、习作之场所,还有整洁身心、提升修为之意。
7 、墨乡园 在恒源路与犁城大街东南角。墨香,就是书香,是人性品格的凝聚;墨乡,翰墨之乡,我县在历史上名人较多,又是中国书法之乡。“香”“乡”音同,都是指读书好风气,
8 、腾飞苑 在开元大街恒源路西北角。通过场地和道具造型,展现工业强县腾飞之路。
9 、幸福乐园 在恒源路与永兴大街交叉口。口袋公园的最终目的就是幸福乐园。公园集健身、娱乐、补齐运动空间静格短板,吸引周边居民积极参与运动,提升活力空间,公园的对面是幸福里小区,使其真正能成为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的加油站。
10 、景中有景 景中有“井”:人社局东邻。结合场地有废弃油井设备在景点中,历史留痕,保留原貌,“井”“景”音同,给人留下满满的回忆和遐想的空间。
11、叠翠园 瑞园路与永兴大街路口东。公园由南及北有数处不可移动公共设施,建设中用景观构筑、植被美化遮挡,第次相接,与公园风格合为一体,故称叠翠园。
12、生态园 瑞园路与永兴大街西口东。公园以废物利用、垃圾分类、低碳环保为主体,打造成集休闲、科普、娱乐为一体,别具一格的环保生态园。
13 、绿带园 瑞园北路。公园南北跨度长,内设健身步道、娱乐广场、休憩廊架、儿童游乐等设施,植被四季常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故称绿带园。
14 、紫林苑 位于迎宾北路西侧,林地密茂,南北跨度长,路东斜对紫石居民区。紫彰显尊贵,相传“老子”有紫气,故以紫为祥瑞的颜色,紫府也称仙人所居场所;林苑在古代是皇家打猎遊乐的园林,林木富有生气,象征着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微风徐来,枝叶摇曳,如同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临邑的标志性景观。
15 、同心园 在永兴大街与洛源路西北角。公园临近结婚登记处,初见爱情,邑路倾心。海誓山盟,永结同心。
16 、槐乡偶书 公园公园坐落在洛源北路东,实验中学南。通过展现临邑“槐乡”文化,寻找历史记忆,重拾旧日时光,展望崭新的临邑;另一层含义取自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槐乡”“回乡”谐音。偶书,偶然写出好诗、好文章、或偶得好书,鼓励广大青少年,认真读书,学好本领,服务社会。
17 、春晖园 位于迎宾路与迎曦大街东南角。公园通过展现乡人孟郊的生平事迹,传递游子文化,取孟郊《游子吟》中诗句,“报得三春晖”中的春晖为公园名称。使之成为文化新景点,重竖历史之碑。
18 、如月湖畔 公园座落在太平新村北湖湖面的西岸。如月湖原来没有名字,是城区内少有的水面之一。十年前傅先生曾为它冠名“如月湖”,从水面的西岸向东望去,整个水面的形状,就如同草书的“月”字,认为称“如月湖畔”贴近实景。
19 、瑞鸿达 在苍圣大街与渤海路东北角。公园东侧是瑞安居民区,路西是鸿记·中纬名郡,从这两个小区各取“瑞”与“鸿”,组合公园名称“瑞鸿达”,瑞有祥瑞、吉祥之意,鸿达是指才识广搏通达之人,故选此名。
20 、福源里 公园坐落在清风苑门口。公园北侧是清风苑居民区。毛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薛综注“清风之惠,同于天德”。深含清政廉洁之意,是幸福的根本、源泉。依苑托名福源里。
自2023年4月起,临邑县口袋公园在逐步建设中,已经建成的公园采用了傅宗国赋予的名字,口袋公园虽然小,但名字的命名取舍,也彰显了临邑的历史文化与景观,体现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做为明德广场公园策划、设计、布局、命名的参与者,口袋公园设计、命名的参与者,傅宗国先生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彰显了傅宗国先生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博大的文化情怀!

三、重新刊印《德平县文献汇略》
傅宗国始终牢记父亲的嘱咐,把重新整理刊印《德平县文献汇略》放在心头。2009年,他从临邑县委610办公室主任退二线后,有了闲暇时间潜心研究这部丛书。由于上了年纪老眼昏花,加之对古文不通。这套古籍都是手抄繁体字,没有标点,且多异体字、通假字,艰涩难懂,不易理解,阅读十分困难。于是“三镜并举、四典互证”(三镜:眼睛、花镜、放大镜;四典:《辞海》《新华字典》《古汉语词典》《王云五大词典》)字字解读,竟然喜欢上了这部古典,几乎到了上瘾痴迷的程度。有时半夜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立刻戴上老花镜,请教不开口的老师解惑释疑,真可谓“看你似曾相识,读你千遍不知倦”。自此定心救亡图存,出版面世。
继往圣,传绝学,续新命,不能让它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使其惠及当代,启迪后学。为了保持原来的历史风貌和沧桑感,只对这套古籍个别篇目做了调整,理顺次序,尽量保持了原来的风彩,将原来的十二卷十一册合并为一涵四册。自费于2002年7月影印出版,三百年来首次面世,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9年7月,德平镇党委政府启动《德平镇志》编纂工程,特邀傅宗国先生为专职顾问。因为要凸显历史文化古镇特色,手头上可供查询的资料有限,傅宗国先生主动奉献出一套影印的《德平县文献汇略》供编辑人员查阅使用。
这部文献的面世,得到了德平乡友的热烈欢迎,乡友提议将这套书点校出版,一是扩大受众面,二是便于解读,这也是傅宗国先生多年的夙愿。于是,傅先生特邀请五位热心历史文化的编辑同仁和教师,分工点对,给原来的古文加上标点,分清段落,简体竖排,一涵五册。其在当时不会用电脑,写文章只能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的手写输入,有时累的右臂酸麻肿张,手指痉挛,仍“笔”耕不辍,充分体现了他热爱古典文学、热爱家乡文化执着精神。一位中学的老师,常以傅先生的示例激励他的学生:古人,一笔一画的书写,写的那么认真,今天他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的手写输入,还在学习电脑,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有如此的学习精神,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年轻人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奋斗。在校对这部书时,正遇上疫情,由于都隔离不能面谈,傅先生只好用微信沟通信息,互相交流、学习、切磋、鼓励,共同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经过一年零57天的努力,于2021年4月点校出版。
傅先生的忘我精神鼓舞和激励着志愿者们,这些校对《德平县文献汇略》的志愿者,与他一样秉承一颗对历史文献敬畏、崇爱之心,牺牲个人利益,任劳任怨的付出,傅先生与志愿者的奉献精神,犹如一轮红日,既照亮青史,也将引领后人,温暖子孙后代。
《德平县文献汇略》两次出书,都是傅先生谋划良久,自费自筹资金,精心考量。他深知这一历史文献的重要性,第一次出版,在河北吴挢金鼎印刷厂排版时,为了使这套书不离开自己的视线,在印刷厂待了三天,直至拍照扫描完毕,又将原本保存好,同时见证了编排印刷的全过程,可见傅先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第二次出版正值新冠疫情,往来非常不便,有时朋友开车送他去,有时乘交通车或打出租,无论寒冬酷暑往来印刷地,以及向各收藏单位推送,都风雨无阻、不辞辛苦、砥砺前行。从谋划、设计、排版、校对,到定稿出版、被收藏,都是亲历亲为,其中酸、甜、苦、累、乐个味,只有他心中自知。汗水浇灌出成功的花朵,收获了丰厚的果实,绽放了绚烂的光彩。
傅先生的身体力行感染了全家人,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特别是在出资上,明知血本无归,但仍坚持初心,无怨无悔。孩子们教给他学电脑,帮着打印、查询资料;老伴王俊萍也近古稀之年,每天陪同傅先生坐在电脑前,一起校稿、对版,夫唱妇随、琴瑟和鸣,共谱抢救古籍文化的锦绣篇章。
《德平县文献汇略》精湛影印、点校,两次线装出版,填补了德平文化发展史上,古籍文献经典出版的空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传承。将为提升德平文化自觉、自信,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提供新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多年来,傅先生把致力于做传承历史文化血脉的践行者,成就经典的薪火传递者,弘扬光大民族精神的前行者,信仰一生的学习修练者当作座右铭。把濒临消亡的《德平县文献汇略》传承发扬光大,实现了父亲的遗愿,填补了临邑文化的一大空白,为临邑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傅宗国先生的义举,得到了临邑县领导以及史志、文化部门的高度认可与赞扬,为了让家乡的文化流传的更宽、传播的更远,在有关部门和友人的热络推举下,这部珍贵的史料,得到了相关专业机构的认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点赞好评,很多有识之士、文化界人士竞相珍藏。
《德平县文献汇略》不但在临邑大地绽放,也走向更高的殿堂,傅宗国本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推崇:
2002年影印出版的《德平县文献汇略》,2023年10月被国家方志馆收藏。
2021年出版的《德平县文献汇略》点校本,2023年被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评为旧志整理三等奖。

这套文献先后被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党史研究院、德州学院、德州地方文献研究中心、德州市图书馆、德州市档案馆、德州市党史研究院、临邑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临邑县文化和旅游局、临邑县档案馆等单位永久收藏。
2021年向家乡村图书室捐赠图书。
2023年3月被临邑县委党史办聘为史志研究顾问。
2023年9月被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聘为史志专家库专家。
2024年5月获得临邑县文化旅游局、邢侗纪念馆授予的捐赠证书。
曾有专家这样评价傅宗国先生:“你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善良和责任感!”傅先生不骄不躁,敞开心扉说:“地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是研究古代地域文化的珍贵资料。作为德平人喝家乡水、吃家乡粮长大,饱受家乡文化熏陶,强烈感觉有责任、有义务,把历史文化断层挖掘整理出来,以飨后人。故乡是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故乡情怀终生难忘,发挥展示历史文化魅力,激发爱乡、爱国情怀,发掘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责任,也是使命担当。”
这就是临邑文化保护者、历史文化传承者傅宗国先生的人格魅力!


临邑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发扬、光大,傅旭亭、傅宗国父子的付出了艰辛与努力,邢侗文物的挖掘、发现以及推动邢侗文化的发扬光大;德平文献的保护、整理、编译与传播;明德广场文化对大众历史文化的普及、对临邑文化底蕴的丰厚、对塑造临邑地域文化形象、提升临邑文化知名度,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父子二人对丰富临邑历史文化内涵,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将永远镌刻不朽的丰碑!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