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
——《三国演义》欣赏(二十三)
文/乐天(张志江)
一百七十六
汉中之战⑩
——霸气赵云之开寨迎敌(押震韵)
横空出世立营门,
拔地垂天惊敌阵。
卧虎从容不用忧,
神蛟自在谁能进。
注:“霸气赵云之开寨迎敌”,曹操见赵云一人,杀穿军阵,救出黄忠,怒火中烧。曹操亲率大军追击赵云,势要夺回黄忠,洗刷前耻。赵云下令偃旗息鼓,寨门洞开。就在曹军发动进攻时,赵云的伏兵四处出击,曹操大惊。曹军随即陷入恐慌,纷纷溃逃。赵云大胜。
一百七十七
汉中之战⑾
——霸气赵云之据汉水破曹(押霁韵)
银光一片欲招魂,
弱水三千空掩涕。
溃敌相残怨不仁,
将军吊古嗔无礼。
注:“霸气赵云之据汉水破曹”,赵云的汉水破曹,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此战一举改变了蜀军的被动局面,双方对峙两个月后,曹操撤兵;“银光”,喻赵云的亮银枪;“弱水三千”,喻险恶难渡的河海。其出处可追溯到《山海经》、《尚书》等;“吊古”,凭吊古迹。喻赵云欣赏自己精湛的指挥艺术。
一百七十八
刮毒疗伤(押灰韵)
济世经邦甘下拜,
观书论道自无猜。
平生戎马知交尽,
万古仙槎梦里开。
注:应读者要求,续写关羽刮骨疗毒、关羽显灵、关羽去世对三国人物的影响;“刮毒疗伤”,关羽在襄樊之战中,不慎臂中毒箭,且毒已入骨。华佗羡慕英雄,故前来疗伤。时值关羽与众将领饮酒,关羽伸出臂膀,华佗切开皮肉,用刀刮毒。献血溢满盆钵,而关羽依旧与大家一起饮酒谈笑,直至疗伤毕;“济世经邦甘下拜”,欲华佗敬仰关羽;“观书”,有的史书上记载,刮毒疗伤时关羽在读《春秋》;“槎”,读chá。“仙槎”,神话传说中能往来于人间与仙界的竹筏。
一百七十九
武圣之灵①
——心有灵犀(押轸韵)
泣血心惊一梦醒,
衔哀泪溅孤芳尽。
恩威并美政相因,
儒雅犹存名不陨。
注:“武圣”,关羽;“心有灵犀”,关羽带人突围后,留王甫守麦城。一日,王甫突然感觉“骨颤肉惊”,于是和周仓说道:“昨天晚上梦到主公关羽满身是血,不知何意?”人们平常所云“关羽显圣”,其实是主仆二人心有灵犀,暗示王甫主公已死,让他早作打算;“孤芳”,喻高洁绝俗的品格;“相因”,相关、相互依托。喻内在联系和影响。
一百八十
武圣之灵②
——高僧化怨(押佳韵)
幽咽不堪天未倦,
虚无犹可日将佳。
高僧向佛果何物,
古寺为神兴古怀。
注:“高僧化怨”,据演绎,关羽的幽魂四处游荡,并大呼“还我头来!”原汜水关镇国寺长老普静反问关羽:“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人的头该向谁索要呢?”关羽听后恍然大悟,悄然离去。普静高僧化解关羽怨气的事,被传为美谈。
一百八十一
武圣之灵③
——索命吕蒙(押萧韵)
酒向尊前云鬓乱,
人怀眼底雪肌消。
阿翁入梦相和路,
老妪招魂自裁桥。
注:“索命吕蒙”,吕蒙偷袭荆州后,孙权为他举办庆功宴。被关羽附体的吕蒙,突然掷杯,并对孙权众人说道:“汝以奸计图我,吾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吕蒙说完倒地而亡;“阿翁”,对长者敬称。喻关羽;“老妪”,孟婆姿相老妪,喻孟婆;“自裁桥”,奈何桥。
一百八十二
武圣之灵④
——吓死曹操(押霁韵)
东吴祸患害曹公,
北魏狂疏怜蜀帝。
义勇风流入洞天,
威名憔悴辞尘世。
注:“吓死曹操”,东吴杀害关羽后,把首级送给曹操,企图嫁祸于北魏。
幸好司马懿识破东吴奸计,建议厚葬关羽的首级,操深以为然。他打开木匣,发现关羽之面栩栩如生。便随意开了一句玩笑,“云长别来无恙呀!”突然关羽“口开目动,须发皆张”,操被吓得魂飞魄散,从此一病不起,每天晚上一闭眼就梦到关羽,不久后一命呜呼;“义勇”,指关羽在南宋时期的谥号“义勇武安王”;“威名”,喻曹操。
一百八十三
武圣之灵⑤
——兄弟情深(押阮韵)
捐身已去恨何长,
报国堪伤香自远。
鼠辈孤灯照夜寒,
狸奴一炬烘春暖。
注:“兄弟情深”,关羽向刘备哭诉:“愿兄出兵,以雪弟恨!”关羽与刘备情同手足,互有感应。关羽用这种方式,向刘备暗示自己的死讯,讨伐东吴,践行桃园结义的初心;“鼠辈”,曹魏及蜀汉对东吴的蔑称;“狸奴”,猫。喻东吴;“一炬”,火。喻战火。
一百八十四
武圣之灵⑥
——助子除仇(押东韵)
血刃仇家消鼠辈,
青山死士到牛童。
擎天令嗣寻幽径,
偃月贤书伴老翁。
注:“助子除仇”,刘备倾蜀汉之兵讨伐东吴。在交战中,关兴碰到仇人潘璋。潘璋是东吴大将,关兴一直将其追到山谷之中。在一农户家中,关兴在父亲关羽显圣的帮助下,手起剑落,将其斩杀,夺回家传的青龙偃月刀;“牛童”,牧童。喻关兴;“令嗣”,德才俱佳的儿子。喻关兴;“幽径”,喻山谷;“偃月”,青龙偃月刀;“老翁”,关羽。
一百八十五
武圣之灵⑦
——险而重生(押洽韵)
临危入世戏羌兵,
履险逢春鸣汉甲。
不尽雄才祇树先,
无穷霸业菩提法。
注:“险而重生”,关羽去世十几年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关兴不敌越吉元帅,败走时其马胯被越吉一锤打中,关兴坠落水中。突然一员猛将打跑越吉,杀退羌兵,关兴转危为安;“汉甲”,汉族;“祇树”,祇陀太子的树林。亦称“祇园”;“菩提”,佛教中的“觉悟”或“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