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 失 的 老 碾 盘
作者/王艺维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我总喜欢回村子里去,总感觉住在家里的大炕上满满的归属感。
早上起来,吃完早饭,闲来无事,顺着村边的小路信步而行,跨过村边澽水河来到了老村,进村第一家就是我们家以前的老宅宅址,院墙尚有迹可寻,而整个院子如今已经修整成了耕地。印象中,在老宅的后边有一棵古槐树,古槐树下有一个大大的碾盘,哪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决定找一下这个老碾子,找回一些童年的记忆。

按着记忆中的位置,找来找去却未见老碾盘的踪迹,杂草丛中一堆苞谷秆盖着的乱石堆引起了我的注意,应该就是这个位置了。翻开一大堆苞谷秆,清理掉下边的乱石块,一块巨大的半园形巨石显露出来,这应该就是老碾盘了。继续清理乱石块,硕大的碾盘逐渐显露出来,盘面依然光滑平整,碾滚和碾杆已然不知去向,支撑碾盘的几块巨石也已经埋进了土里,只留下巨大的碾盘与地面平齐,四周粘满了泥土和苔藓。

我们现在的村之所以叫土岭新村,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村子是从土岭老村移民过来的。那年薛峰水库修成后,第一次发洪水,肆虐的洪水从溢洪道倾泻而下,冲毁了我们老村大半个村庄,无耐之下,我们村举村移民搬迁,从澽水河西边搬到了澽水河东边的寨子壕,也就是现在的土岭新村。从此,老村也就成了历史,自然就很少去了,老村的很多东西就存留在了记忆当中了,老碾盘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老村有两个大石碾子,一个在村子北边的上巷,一个在村东我家的房后。在以前还没有电动磨面机之前,这两个大石碾子就是全村人碾米、磨面、碾谷子的重要工具,一年到头都难得能闲下来。记忆中,碾的最多的就是苞谷、小米、辣面子等等。每次去碾东西,我们一大群小娃都争着捱碾子,比赛看谁劲大,看谁推的时间长,看谁能坚持推到完,坚持到最后的肯定会得到大人的表扬,有时还会得一两块洋糖的奖励。

在碾盘旁边,有一棵几个成年上都合抱不过来的古槐,古槐树身已完全中空,庞大的树冠仅靠粗壮的树皮在支撑,但依然茂盛。关于这棵古槐,人老多少辈了,却谁也说不清这棵古槐树年庚几何?遗憾的是,自打移民搬迁后,这棵巨大的古槐树也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消失了。

小时候,尤其是夏天,古槐的庞大树冠覆盖了碾盘四周,房后这个大碾盘就是我们村东片的“游乐中心”茶余饭后,大人们围着碾盘抽烟、喝茶、聊天,而我们这些小屁孩们则会聚集在碾盘周围,有的在碾盘上拿五;有的在碾盘上画好格子玩狼吃娃(一种类似于象棋的游气);姑娘们则喜欢围着碾盘剪窗花、绣鞋垫。

而今,随着老村成为历史,老村的历史遗迹也在相继消失,当年的大量老物件只能存留在记忆中了。

作者简介
王艺维,男,1971年出生于陕西省韩城市,1990年入伍,2001年11月转业到大唐韩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特约通讯员,韩城文学会员,业余喜欢文学创作,大部分文学作品发表于中国大唐报、中国大唐集团网站、大唐陕西公司网站、韩城文学等平台。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