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广祥著作推荐
沈亚春,男,汉族,籍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二中退休教师,中教高级职称。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全国优秀楹联教师,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诗联作品散见于湖北省楹联专辑,黄梅县诗联专刊。教学论文《把脉职业班主任》《炫耀》《智者的谎言》等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专刊。
花团锦簇迎春回
文/沈亚春
宇宙洪荒,天地三界,广袤无垠,但凡有鼻息者,即为有生之物。既其有生,亦即有性,各具特色,故曰“生灵”。生灵者不独生其生,亦且亲其生,相互依存,实乃天下至理。物各有类,类各有性,性各有亲,亲各有别,构成了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
遍察寰宇而问之,独无一物天下共欣之?有之,花也。花,乃大自然之精华,生命之象征。地履其黄,每一抔泥土都分布着花草的根须,它们默默汲取着大地的养分,孕育着生命的奇迹。每一个时节,都绽放出卓异的花卉,它们或娇艳欲滴,或清新脱俗,或热烈奔放,或含蓄内敛,以各自独特的姿态和色彩,装点着这个世界。
花,不仅美丽了我们的环境,更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也让我们领悟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在花的陪伴下,我们学会了珍惜每一个瞬间,感受每一份美好。
春有梨花如雪,夏有榴花胜火,秋有黄花簪金,冬有梅花傲寒,这四季之花各具特色,不仅装点了人间,也在文化和宗教中承载着深远的意义。
在佛教中,鲜花被视为具有慧根灵性的存在。如“天女散花”的佛经故事,就通过天女撒花来验证诸菩萨的向道之心,展现了鲜花在佛家文化中的特殊地位。特别是莲花,更是被尊为“佛门圣花”。释迦牟尼佛出生之时即站在莲花上,观世音菩萨的宝座也是莲花,这足以说明莲花在佛教中的尊崇地位。
而除了佛教,其他文化和传说中也有着关于花的独特描述。比如传说通往地狱的路途中有一种花叫做彼岸花,它开花不长叶,长叶不开花,花开1000年,花落1000年,这种花象征着一种超脱生死、跨越彼岸的意境。
回到四季之花,它们不仅美丽了四季,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春天,梨花如雪,清新脱俗,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馈赠;夏天,榴花胜火,热烈奔放,如同夏日的热情之火;秋天,黄花簪金,富贵堂皇,为丰收的季节增添了一抹亮色;冬天,梅花傲寒,坚韧不拔,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这些花不仅各自绽放着独特的魅力,也共同构成了四季更迭、生命轮回的美丽画卷。在人们的心中,它们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产物,更是文化、情感和精神的寄托。无论是佛家的慧根灵性,还是人间的四季更迭,花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以自己的方式讲述着生命的故事,传递着生命的智慧。
在绚烂的花海之中,蝴蝶轻盈地翩跹起舞,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在花瓣的雨中悠然穿梭,编织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蝶舞花韵”。而那“香飘鸟语”的画卷里,花朵轻吐着芬芳的密语,吸引着灵动的鸟儿前来倾听,它们以清脆悦耳的歌声回应着花的低语,共同谱写着一曲曲关于生命与美好的悠扬乐章。
唐玄宗对花卉的钟爱无人能及,尤其对那善解人意的“解语花”更是情有独钟。据史书记载,在一个秋日的八月,太液池中千叶白莲竞相绽放,美不胜收,引得皇上身边的近臣、妃嫔纷纷赞叹。此时,唐玄宗指着身边的杨贵妃,对众人说道:“怎如我这解语花?”这里的“争”通“怎”,意为怎么,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无比宠爱,认为她的美丽与聪慧无人能及,犹如那善解人意的解语花一般。换言之,唐玄宗以花喻人,将杨贵妃比作那最为娇艳、最懂人心的解语花,赞其美丽与智慧并存,令人赞叹不已。
南齐的帝王萧宝卷,对“步步莲花”之境情有独钟。他为爱妃潘玉儿筑起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殿内地板以纯金打造,并精雕细琢出朵朵莲花图案。每当潘玉儿轻盈步履其上,萧宝卷便满怀深情地赞叹:“此乃步步生莲,妙不可言!”这“步步莲花”,不仅象征着潘玉儿行走间如莲花般清丽脱俗,更寓意着她每一步都踏入更加美好的境界,犹如漫步于仙境之中,美妙绝伦,令人心驰神往。如此诗意盎然的场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让人不禁遐想连篇,沉醉于那份超凡脱俗的美好之中。
陈后主陈叔宝对“玉树后庭花”偏爱至极,赋诗颂扬宫廷奢靡,然陈朝终因他的荒淫而灭,此诗亦被冠以“亡国之音”的悲名。“后庭花”本无吉凶,却因与陈朝兴衰紧密相连,而被视作不祥之兆,象征着无论多么绚烂的繁华,终将如花儿般凋零的残酷现实,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哀思与遗憾。
当然,这些“帝王花”不是花,而是红粉佳人,可见花和女人难解难分,所以人们把女人比作鲜花,黑格尔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喻为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人是庸才,第三个人是蠢材。
花,乃四季更迭之使者,悄然间报晓着时光的流转。自“梅花笑傲霜雪间”至“此花独艳季末时”,一年四季,花开花落,繁花似锦,各领风骚。每月皆有花神轻抚花瓣,细诉花语,正月里,梅妃江采苹以梅花之姿,傲立寒冬;二月中,杨贵妃(或云谢道韫)化身杏花,绽放春意;三月桃花笑春风,息夫人(或曰崔护)轻摇桃枝,诉说着春天的故事;四月花神丽娟,以不明之花,诠释着春末的温柔。五月公孙大娘,舞剑如花,与夏花共绚烂;六月西施,浣纱溪畔,与荷花相映成趣。七月李夫人,如月之皎洁,与夏末之花共幽雅;八月绿珠,似秋水般澄澈,与桂花同芬芳。九月梁红玉,英姿飒爽,与菊花共傲霜;十月貂蝉,轻歌曼舞,与芙蓉共映秋水。十一月王昭君,远嫁塞外,与冬花共诉离愁;十二月甄宓,温婉如玉,与腊梅共迎新春。
二十四番花信风,轻拂过每一片花瓣,将花期与人们的耕耘劳作紧密相连。桃花盛开之时,燕子归来,农人便知是播种谷物的佳期;“花木知时序,鸟语报农忙”,大自然的每一朵花,每一声鸟鸣,都是对人间生活的细腻注解,诗意地编织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篇章。
花,乃文人心中那抹柔情,自“牡丹盛开惊动京城”的华贵,至“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坚韧,皆在墨香深处,轻展风姿,婉约动人。她是文人笔下流淌的诗行,每一瓣都藏着无尽的情思与遐想。
花,亦是孩童梦里最绚烂的玩伴,于“击鼓传花”的欢声笑语中,她与孩子们的纯真笑颜交相辉映,那份热闹与欢腾,丝毫不逊色于大人的龙腾狮舞,添了几分生活的童趣与温馨。
花,更是爱情里最浪漫的使者,如《花为媒》中那穿越千年的喜剧佳话,她以芬芳为笔,以娇艳为墨,书写着世间最动人的情缘。每一朵花的绽放,都是对爱情最真挚的祝福,她见证了无数相思与相守,让爱情在岁月的长河里,如花儿般绚烂绽放,永不凋零。
众人皆盼“春暖花绽时”,待那和煦春光洒满大地,草木间朵朵芳华竞相吐艳,绘就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
世人皆醉“繁花似锦界”,这斑斓多彩的人间烟火,恰似那纷繁复杂的花花世界,引人留恋,难以割舍。
世人皆慕“牡丹富贵图”,图中牡丹簇拥,富丽堂皇,宛如吉祥之兆,寓意着欢腾与昌盛,映照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而“梨花带雨”之景,更是惹人怜爱,那清冷雨珠轻拂梨花之上,更添几分柔弱与凄美,恰似那遭受风雨的女子,惹人疼惜,让人心生同情,不禁想要为其撑起一片晴空。
俏佳人偏爱“簪花配银饰”,云髻间花饰闪烁,尽显精致风姿;而薄情郎却似那“花肠满腹”,心计繁多,用情不专,令人唏嘘。富家儿常被唤作“花花公子”,以其俊俏外貌与光鲜衣着,却只顾享乐,游手好闲。落魄女则如“浮花浪蕊”,随波逐流,无依无靠,委身于人。年迈者“老眼昏花”,视力渐衰,望世间万物皆朦胧;年幼者则“笑靥如花”,两张小脸灿烂若阳,纯真可爱。即便是沿门乞讨者,也少不了一个“花”字,被唤作“叫花子”,世间百态,皆与“花”字结缘。
细品之下,这“花”字在世间万象中,既有美好之意,又含悲凉之情。俏佳人簪花戴银,是爱美之心的体现,也是生活的一种仪式感;而薄情郎的花花肠子,却是情感世界中的虚伪与背叛。富家儿的花花公子形象,虽外表光鲜,却难掩内心的空虚与堕落;落魄女的浮花浪蕊之喻,则道出了她们身世的无奈与漂泊。年迈者的老眼昏花,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生命衰老的必然;而年幼者的笑靥如花,则是纯真年代的最好诠释。至于叫花子,这个称呼虽带几分戏谑,却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与不易。
天降雪花轻飘洒,地绽芦花似烟霞。家家户户“有钱花”,银白闪耀映光华。花花绿绿票子舞,两眼放光赏银花。赚钱心花怒放时,汗水浇灌“出汗花”。用钱需得“舍得花”,生活方显诗意雅。
潘江妹,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司法系统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常务理事,海南诗社秘书长。著有诗集《思念》《醒海》《2008 中国》。主编《彩雀吹潮》《文论所以然》《陵水人家》《春山秋水一寸心》《泛舟联海》《南苑沧桑》《偶感成联》《浪花》等。
知者理事公众号平台感谢亲们一直以来的陪伴与支持,亲们每一次的转发点赞、评论分享,都是对平台莫大的鼓励和肯定,感谢亲们!知者理事平台有您们更加精彩纷呈。
在此借沈亚春老师《花团锦簇迎春回》之美文意境,撰“知者理事”嵌名诗寄语如下,诗曰:
花团锦簇迎春归,知者心欢暖意随。
理事群英话理趣,共绘鸿图映春晖。
诗中既融合沈老师美文中的春日美景,又寓意知者理事平台如春日般生机勃勃,智慧与春意同在,共绘美好未来。
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愿这满载喜悦与希望的诗句为亲们添上浓浓的年味。
愿亲们在蛇年如同火树银花般绚烂夺目,每一个瞬间都闪耀着快乐与成功的光芒。
愿亲们蛇年家庭像灯火般明亮温暖,事业如春花般绽放,生活充满欢笑与温馨。
愿所有的美好都如约而至!多喜乐,常安宁!
健康博士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