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九月菊(八)
文/尚金恒
第八章
施予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 ——刘墉
有些好心人帮忙来了。中学的同事老张,和老伴送来了三千元,说钱不多,尽点心意吧。陈刚知道,老张经济上很不宽余,老伴前些年农转非没工作,现还供姑娘在上大学。经济上很不宽余的。
民进市委会的秘书长和老伴、小儿子送来了三千元,说略表寸心。陈刚更清楚,秘书长老伴没工作,现供大女儿上大学,小儿子还在上高中,经济上也是够紧张的。
市自考办的几位同事凑了五佰元,硬塞到了陈刚的手里,陈刚感动的不能言语。
有天,单位职工大会开完,局长给大家讲了陈刚的情况,号召人人献一份爱心,全局五十多人,人人一百元,刘姓好朋友特捐了二百元,陈刚原先教了的学生,属单位有钱人,办一所技校,开几个书店,他不和别人一样,为了有所区别,捐了一百五十元。
局长带着办公室主任,人事科长,来到陈刚家送大家的捐款。陈刚夫妻感动,玉珍拖着病身子让坐,陈刚急急倒水。
局长很同情陈刚一家,说了不少安慰的话。然后很有兴致的给大家谈起他当年得了失眠症,白天晚上都不能入眠,最后想到了自杀。局长笑着说,有天我把老伴叫到床前,给安排自己的后事,吓得老伴哇哇地哭了起来。后来经过自身调理,吃药才慢慢恢复过来。现在一切很正常。局长一直谈到中午十二点,办公室主任提醒局长时间到了,局长才收了话题起身告辞。
陈刚将局长一行送下楼,回来后,玉珍心情很好地说:你们局长人真好,既有领导风范又同情我们这些弱者。
陈刚说:局长在基层二十多年,尝够了人间的冷酷和生活的磨难,他了解下情,所以也就有了同情心,能体谅别人的难处。陈刚说完坐在书房打开信封袋,数单位同事们的捐款,顺便把姓名记一下,到时一一报答。坚挺的百元纸币又“咯吧咯吧”响了起来。
玉珍又问:老陈,你怎么又在数钱?噢,我数一下,陈刚边应边数,共是五千三佰五十元。陈刚为啥一有钱就数,玉珍不知详情,他在一笔笔计划着,要筹措手术的费用。陈刚已向内行人询问过,做肾移植手术最少也得十几万元,这是手术比较顺利的时候,一旦不顺利,就很难说要花多少钱了。既使手术成功也要终生吃药,前三年,每年都需吃七万多元钱的抗排异药物。每天平均二百多元,看!这是多大的开支呀。
一分钱难死英雄汉。陈刚现在就让钱给难死了。他打算去以前自己支援过技术的矿化公司问问,可否帮人家做点事,如分析含铁量、氧化铝含量或煤堆里挑捡高岭土都可以,挣上一分是一分,慢慢就可积少成多。结果找到公司经理,人家也是一肚子的苦水,产品卖不出去,款收不回来,现在工人下岗,公司也停产了。公司经理听了陈刚的处境也很同情,但爱莫能助,只好将自己的二千元钱硬塞到陈刚手中,说略表心意。真是晚上想好千条计,白天行动无主意啊。最后陈刚打算,万一筹不够手术费就卖房。
时隔不久,高中的几位同学给送来了几千元,以表关心和同情。
陈刚悄悄又在数钱。
玉珍轻问:老陈,你又在数钱吗?
没有。陈刚慌说:我在看书。这是翻书声。
在西北大学供职的一位同学听到消息后,很快给陈刚从邮局寄来一万元。在附言栏中写道:老陈,挺住,有我们老同学在,没有过不去的坎,待手术时,我再给你筹措一点。
陈刚将一万元钱取回,感动地流泪了。他打开银行捆扎好的封笺,又急急地数起一万元钱来,“咯吧咯吧”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很是安慰人的。
玉珍在卧室又问:刚,就那么几个钱,你天天在数啥?数的人心中难受,快别数了,筹上多少算多少吧。
陈刚大声说:同学寄了一万,我得数数。
第二天,长沙研究院的一位老同学又给寄来了一万五千元,陈刚感动地又热泪盈眶,陈刚将书房门关紧,门缝用衬衣塞严,门背后又挂上棉大衣,才开始悄悄数这一万五千元钱。他数的很轻很慢,尽可能不让钱发出喳喳声,但玉珍仿佛戴了窃听器,仍听到了。声音中透着忧伤,透着无奈,轻轻的声音飘了过来:老……陈……你……又……在……数……钱吗?数的……我……心……中……难……受。
没没没,陈刚急说:我在算账。
转眼日子便滑到三月上旬。春的脚步声震得陈刚心疼。暖暖的阳光从阳台照进屋来,但他感觉不到温暖。配型遥遥无期,筹款没有主要门路,这真可愁杀人啊!那天下午,女儿婷婷从西安打来了电话:说,她同学的妈妈在军医大胸外科,熟悉秘尿科的杨建军大夫,这人在军医大就是专搞肾移植的。她和同学的妈妈亲自去见了杨大夫,杨大夫说要配型合适,在“五一”前给实施手术。女儿最后叮咛:爸,你们先在思想上有个准备,何时来西安,杨大夫说了后,我再给你打电话。
关闭电话,陈刚心酸酸地便哭了。女儿小小年纪,本应在学校无忧无虑的学习,可妈妈的病又死死牵着她的心,东奔西跑,托人说情,多不容易啊!但反过来一想,我们的女儿可是长大了,懂事了,能为父母分忧解愁了。想到此,陈刚急急走进卧室,把此消息告诉了玉珍。
陈刚说:玉珍,好消息,婷婷来电话说,她在军医大联系好了,“五一”前给我们做手术。
玉珍说:真的吗?玉珍睁着半信半疑的双眼从床上猛地坐了起来。双眼放出了多时都没有的喜悦之光。
陈刚说:真的。她同学妈妈就在军医大。
玉珍说:难为我们女儿了。说完玉珍便又哭了起来。边哭边说:看,我把你父子俩害的,人人不得安宁,还不如我早早死了的好。
陈刚说:看你这人,这是好事嘛,天天盼兰州,兰州没音信,人家军医大全国有名,比他兰医二院技术上强十倍,你应高兴才对。
玉珍说:我高兴不起来,让女远在千里路上牵挂,分心耽误学习,我怎能高兴。说完又哭了起来。
当天晚上,玉珍写了一首小诗《肝儿》,副标题是——送给我的宝贝女儿:
你是我一生的太阳,
又是我黑夜的月亮。
偶有一气我的地方,
变成我自己的想象。
你是我梦中的海棠,
永远吻到我的唇上。
偶有顶牛的时候啊,
仍是我自己的想象。
你是我灵魂的翅膀,
永远依偎在我的身旁。
偶有调皮捣蛋的怪样,
还是我自己的想象。
接到女儿电话后,这些天陈刚有点着急,如若西安很快来电话让我们过去,钱筹不到怎么办?卡上没有十几万,是无法去西安的。陈刚陷入沉沉的深思。那夜,陈刚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头昏昏地发晕,眼睛涩涩的无法睁开。心想,什么也别想,车到山下必有路,船到港湾必然直。但越不想,心中越亮堂,思想仿佛脱僵的野马,又似决堤的大河,简直无法控制。从筹钱想到治病;从结婚想到抚养孩子;从老娘一生的不易,想到自己可怜的童年;从初参加工作;到现在五十多岁一事无成,蹉跎过去的岁月无可挽回。人生真是又苦又短,突然脑子里便闪出了元朝无名词人曾瑞的散曲(中吕)山坡羊《自叹》:
南山空灿,白石空烂,星移物换愁无限。隔重关,困尘寰,几番眉锁空长叹,百事不成羞又赧。闲,一梦残;干,两鬓斑。
事业上一事无成也就罢了,家庭平安就可知足也,谁知老天不睁眼,让我陈刚遭如此大的灾难。手术如若失败咋办?那不是毁了这个家吗?那时父女俩可怜兮兮如何度日?自己一天天老了,女儿到了待嫁的年龄,日月是不等人的,唰唰一年就过去了。唉!以后的事不敢想啊!不想了。陈刚开始默数12345……阿拉伯数字,从1数到100,再从100倒数到1,可仍是无法入眠。陈刚心中又想出了明天要做的事情。
其一:找报社学生刘文。其二:从公费医疗办借钱。其三:找玉珍单位领导,可否发动本系统的职工给捐款。
其四:以党派人士的名义给市委书记写信。
明天做的四件事的有关细节一一想过,仿佛迷迷糊糊有了睡意。陈刚翻了一下身,左侧转后想睡一会儿,但附近驻军五十五师的起床号“嘟——嘟——嘟”吹响了。陈刚只好揉了几下眼睛,很是困乏的坐了起来,因今天是星期五,是规定玉珍透析的日子,七点半须赶到医院去。
今天透析不顺利,病人呕吐厉害,大夫怀疑可能插管感染了。经化验,果然是插管的问题,待消毒,更换新管,到十点多才正常透析。安排好病人,陈刚便急急去了报社。
报社编辑部,像大公司一样,将大办公室切割成好多格子,每位记者,编辑各站一格,起到了相互监督,相互不干扰的作用。
刘文在编号:H—019号,陈刚一进格子,刘文便急急站起说:老师您好,快坐快坐。说着拉过一不锈钢坐椅让陈刚坐下,又取一只一次性纸杯,泡了一杯“西湖龙井”茶,端到跟前,很谦恭地说:老师请喝茶,近日身体还好吧?
陈刚端起杯子边吹上边飘浮的茶叶边喝了一口说:还可以,还可以,你们最近忙吧?
刘文说:忙,市委要开“十大工程”现场会,我们宣传报道的是全市肉牛产业的发展。前几天跑了几个县,现正在赶写调研报告呢。
陈刚急说:刘文,我说几句话就走,不打扰你吧?就短短几句。
刘文说:老师,没关系,我今晚加一个班就好了。素材已全部取来,写起来快。
陈刚心情很沉地说:你师母得了尿毒症,双肾全部萎缩,现靠透析维持生命,现已花去几万元钱。女儿给联系到西安军医大去换肾,但医疗费筹不够。急得我没了办法。
刘文急问:老师:需多少?陈刚说:要几十万。我思来想去,你考虑以什么方式在报上发个消息,也许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我教出的学生,有当老板的,有挣大钱的,看到老师的难处给我捐一点,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说完,陈刚的双眼便在学生面前发红了。
刘文急急说:老师,没问题,现在我就写,以群众来信的形式发,我还可通知我们班的同学也捐一点。大家共同来克服这一困难。
陈刚站起说:刘文,这事老师就拜托你了。
从报社出来,阳光明媚,大街上车辆行人如织,陈刚站在红绿灯十字街口,不知去向哪里?发了半天呆,脑子突然便清醒了,陈刚想先到公疗办问借钱的事。公疗办在大衙门街,陈刚只好一步步走了过去。东问西问,总算找到了公疗办,听说主任是位女性,姓鲁,特别厉害,也特别铁面无私。
陈刚进去后,看到那鲁同志在悠闲的吃瓜子,便很客气地说:鲁主任你好。然后将自己的来意一一讲给主任听。
主任听完,很无表情地说:我们有规定,凡这种大病,去外地住院治疗的,都是自己筹钱先看病,到时凭发票按比例给报销,从没有先借钱去看病的。口气钢一样的硬。没有半点商量和变通的余地。
此刻,陈刚一时不知说什么了,只是鲁……鲁……鲁……就是将主任没喊出口。陈刚僵在原地,鲁主任边吃瓜籽边游动着鼠标看电脑,时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不再理陈刚。
无话可说,陈刚便傻傻地看鲁主任的面相。人长相还算周正,约四十五左右年纪,双眼细小,两眉下掉,颧骨显得很高,在开心一笑时,便露出左右两只虎牙,显得凶而吓人,一身衣服全为时尚名牌,打扮的有点像旧社会的巫婆般妖道。
看完鲁主任面相,陈刚想,先回去吧,回去后再托人,好多人都借过,并不是没有先例。陈刚便转身想不给鲁主任打招呼就离开。
就在此时,市卫生局的李局长走了进来。局长大声说:嘿,老陈,最近夫人病怎样?因李局长和陈刚在省委党校学习过,上次去北京在转院证上签过字,了解情况。
陈刚只好如此这般将情况和目前的处境讲给了李局长。并说了今天的来意和鲁的答复。
局长听完,头转向鲁主任,其实,当局长刚进门时,鲁主任就站了起来,她看局长跟陈刚说话没敢插嘴,但一直在站着,以示对局长的尊重。
李局长说:鲁主任,老陈是我同学,他妻子的病我了解,经济上比较困难,你想办法给借点,回来报销时,到时一次扣除就行了。
鲁主任的脸上有了笑容,很客气地对陈刚说:按规定是不能借的,考虑到你目前的困难又是李局的同学,我得给你考虑了。
李局很严肃地说:就是,给考虑解决上点,要不,把老陈愁死了。姑娘还在上大学,不看老陈的面子,就看我老李的吧。
陈刚急说:谢谢李局长,谢谢鲁主任。
鲁主任说:你看是这样,我们跟财政上相互有制约,你先找找财政局的王英科长,让人家知道,她给我打个电话,其他我就好操作了。
陈刚便急急点头说:谢谢鲁主任,现在我就去。说完和李局长告辞走了出来。抬手一看表已十一点半,人家快下班了,财政局只能下午去了。想先去医院接上玉珍回家,回去还要做饭呢。
一路上陈刚想:这个鲁主任真不简单,比阿庆嫂还会来事。不到半小时,前后判若两人,苍天有眼啊!怎么就在我陈刚无奈时,老李就出现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这个鲁主任,多亏是吃公家饭的,要是个商人,绝对是一个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掏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刮脂油的角色。
陈刚给玉珍说了办的两件事,基本成功,玉珍听了也很高兴。
下午,陈刚去了市财政局医保科,陈刚说明情况后,王英科长很同情也很理解,那种病就是用钱换命,一般家庭都承受不了。并说:陈老师,我也是育才中学的学生,是八五级(6)班的,你可能忘了。最后说:陈老师你先回,我们研究一下,我就电话告诉公疗办鲁秀红。
噢:陈刚自嘲地一笑,原来鲁主任叫鲁秀红,真是红的可以。
回到家,玉珍正在阅读(美)威廉·夏伊勒所著《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厚厚的两大本,摆放在床头柜上。陈刚走过去拿起上册,边翻边说:要注意休息,这么厚的书拿到手特重,是要耗神费力的。
玉珍一笑说:没关系,你出去上班办事,一个人怪寂寞的,看上几页算几页。
陈刚的眼睛在书的扉页停住,只见上面写着几位名人的语录:一想到德国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来说,个个可贵,作为整体来说,却又那么可怜……
——歌德
希特勒是德国的劫数,这是无法逃脱的。
1938—1942年德军总司令瓦而特·冯·勃劳希契陆军元帅千年易过,德国的罪孽难消。
——驻波兰总督汉斯、弗朗克在纽伦堡就刑前凡是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桑塔亚那
陈刚看完语录放下书说:我今晚去你们单位主任家,其一:看单位能否给借点钱;其二:可否在单位和系统号召大家献爱心再给我们捐点。
玉珍表示不同意,说:我们的事,我们想办法,不要给单位找麻烦,我们那领导你不了解,现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固,我们托朋友,找亲戚总能度过难关。说完又自语道,我想到时,我铁家舅、龚姨父、季姨父他们总能帮我点忙,等我病好了,我姑娘也毕业了,我们三人攒钱,也就很快还上他们的欠账了。
玉珍提到的这三位亲戚:铁家舅,玉珍父亲活的时候,玉珍家的便宜就没少占。上至盖房的木料,下至饭里撒的盐。后来玉珍父亲托关系,把他儿子招到供销社当了营业员。改革开放后,承包了商店,不仅卖五金百货,还经营摩托车和汽油,据说进项不错,赚了不少钱。
龚姨父,原是某县商业局长,两个儿子,一个在经营汽车配件和润滑油,一个在工商管理局任市场管理科科长,吃香喝辣,混吃横拿,显得很不一般,这个儿子叫龚金发,同事们都称金发科长。金发科长的日子过得很红火。
季姨父,只生了一个儿子,但有五个女儿,也是玉珍的父亲硬是从农村给捞出来了两个,现一个女儿在搞个体,一个女儿在跑保险。儿子虽在农村,玉珍父亲当乡长时,将乡上的养鸡场承包给了他儿子季良。现生意很不错,季家在农村也属有钱人家。
玉珍对这三家亲戚寄于厚望,就鉴于此原因。她常想: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我这小子辈的面,也得看在我死去的老父亲之面,你们也得帮帮忙,他就我这么一个独生女,早早辞世丢下女儿,现已很可怜了,你们谁家没受过我父亲的恩惠?就是报答也该报答一回了。受人滴水之恩,应以涌泉相报。我只要求你们帮我这一次。帮我,也帮我那可怜的书呆子丈夫度过难关。我们有情后补。我们遭此一劫,任何人,任何家庭都无法承受。要不,我姑娘再一年毕业,我们一家三人工作,三人挣钱,喝的多少?吃的多少,你们谁家有困难,我们都会帮助的。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人帮。这个坎儿谁碰上,没别人帮都难跳过。想到此,玉珍又自语:别人指不上,他龚金发总得帮我一把,他不帮说不过去,他不帮怎么也说不过去!
此后的一些日子里,陈刚常能听到玉珍不自觉地自语:龚金发他得帮我一把,我病好了会还给他的,会还给他的。
那天晚上,陈刚还是去了玉珍单位的主任家,他精心给主任带了些礼物,心想第一次登门,我要把情理先放到前面去。
去前他准备的礼物也算可够份量,现在的当官的,你去求他,空着手是不行的,当面应的好,实际不办事。当面说人话,背后又再干鬼事,可你有什么办法。无奈啊无奈。陈刚买了两瓶“五粮液”,两条软“中华”,用黑塑料袋装好,趁大家收看新闻联播时去了主任家。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一则此时大多数人都在看新闻,路上和楼道里不易碰上熟人,二则主任保险在家。否则,你去人家不在家怎么办?礼送下,话说不了,去的目的不就失去意义了吗?主任姓邱,名璋,叫邱璋。个子不高,说话粗声大气并拌着嘶哑,两眼又显得很小,不知实际年龄多大,但大半个脑袋都已脱去了头发,显得有点老而世故。此姓名使人马上联想到封建部落里的酋长。陈刚说了自己的意图,邱主任沉默了半天说:单位经费很紧张,到时给借一点,但不多,至于捐款嘛,单位二十几个人,能捐多少?发动全系统这事不好办,再者其他单位不一定响应。
站在一旁的老伴儿,一听邱璋在打官腔,便同情地说:你以单位的名义号召一下嘛,其实人人都有同情心,号召了,你五十,他一百,也能凑个数,不号召大多数人也不知道。作为陈老师,现在一分钱都很重要,捐一点,斤里不添两里添嘛。
沉默了片刻邱璋说:好吧。明天我和几个副主任研究一下,看具体如何操作。到时再告诉你。
陈刚觉得话说到这份上,再待下就没意思了,便起身说:邱主任,就不打扰你了,烦你费心,我们全家会知恩图报的。然后转身对邱璋的老伴深情地一弯腰说:谢谢张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你的一片心意我会转告玉珍的。
邱主任老伴急说:不谢不谢,这么大的事,放在谁的头上都承受不了。你能坚持到现在已很不容易了。
邱璋站起扫了一眼陈刚放在墙边的礼物,显得很随意而能理解的样子说:我们家嘛,你来就来了,带东西干啥?这不就见外了吗。说完微微笑了一下。
陈刚便说:邱主任没关系,我第一次登你家门,空着手也不对吧?看看老领导也是应该的。说完强颜笑了一下。
邱璋的老伴很理解地说:要是平时也没啥,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知道你的难处,以后有什么困难就来给老邱说,别客气。人,谁没有个为难的时候。大家伸出手拉一把也就过去了,要不就难下了。
陈刚走出邱璋家,浑身便湿透了汗,他总觉得给别人送礼,比偷人家的东西还难受。回到家,陈刚静下来一想,筹钱的路,该走的都走了,可实际能落实多少就很难说了。要不就抽时间去趟乡下,看侄儿们能否给筹借点,老哥的骡子已卖了,再也无力帮忙了。再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的单位讲,看能否借点。躺到床上陈刚思绪万千,难事多多,怎么控制大脑都难以入睡,大脑仿佛一匹野马在远野上狂奔,震得他那心脏在咚咚直跳。他听到了玉珍从卧室传出的轻微鼾声,心情略微好了一些,但他仍觉得当个丈夫实在不易,现在什么担子都压在自己身上,都快有点承受不了了。这根弦快要崩断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好人比病人还痛苦,还难受,还无奈,心理的压力太大太大了。要能换位,自己变成病人,躺在医院白净的床单上,老伴儿陪伴着,伺候着,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亲朋好友都来看望,说一些安慰好听的话。什么科学这么发达,你这病算什么,什么能吃什么就给吃点什么,别悲观,好日子还在后头呢。然后,维持上一至半年静静地死去,到马克思那里攻读《资本论》,何不是一种享受呢?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胡思乱想了一阵,陈刚的脑海中突然跳出一个念头,我要以一个党派领导人的身份,给中共的市委书记写信,以期得到他的支持。但转而一想,信,人家能收到吗?既使收到,你和人家素不相识,人家能重视吗?但转而一想,做了也许不成功,也许成功,但不做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又想,大不了没回音,花几页稿纸罢了。想到此,陈刚有点抑制不住的兴奋,他急从床上爬起,拉开台灯,取出纸笔,飞笔疾书起来。
尊敬的市委陆书记:
您好!我叫陈刚,是民进市委会副主委,也是市政协委员,现就职于市教育局,副高职称,系省作家协会会员。
我的妻子刘玉珍是市农委干部,75年参加工作,工龄已三十年有余。于2004年11月5日被市医院确诊为尿毒症。为了进一步确诊,我们于同年11月23日赴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经北大医院肾内科专家赵明辉教授确诊为双肾萎缩。治疗建议:进行肾移植手术。
为了救治我妻子,我们在兰医二院进行了肾移植前的配型工作(配型费2200元),院方让我们回家维持透析的同时,筹措治疗经费,静等医院通知,何时有肾源,何时去兰州做肾移植手术。
但我现在面临的困难是:几十万元的冶疗手术费无法筹措。现我们夫妻俩工资约三千多元,2002年买了套房,又供女儿在西安唐都大学上学,我弟兄均在农村,妻弟妹在企业均已下岗,都无力帮助我们。加之目前透析每周两次,(每次400元,每次打一支促红素68元),每周花九百多元才能将透析维持下去。现在我深深陷入困境而无路可走。这时我想到了党和各极组织,切盼陆书记及诸位领导,看在我一位民主党派人士份上,伸出关爱之手拉我一把,使我妻子能顺利进行手术,能保全我家,使我从精神的打击和经济的压力下解脱出来,我一生将感激不尽。受人滴水之恩,应以涌泉相报。今后我们全家定会百倍的回报社会,时刻去关爱他人的困难和疾苦的。
此致
敬礼
陈刚2004年12月30日
陈刚给陆书写完信,又修改了一遍,很工整地抄写在稿纸上,装入信封,就在将信封糊口时,陈刚想到了一个人,可托她将信转交到陆书记手中。因他是市政协副主席,大学教授,同时也是陆书记的老师。这些事办完,陈刚躺下不到半小时,天便按时按点的发亮了,远远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住宅楼附近上学孩子们的吵闹声。
当天,陈刚找了本单位领导,谈了借钱的想法,局长很同情陈刚目前的处境,很痛快答应先借两万元,到时有困难再给他打电话,他让财务室再给汇一些过去。最后叮咛陈刚写个借款申请送给办公室,到时在会上他就好说话了。局里规定上一万元的借款,要上局务会研究的。
陈刚感激地连连说:谢谢局长,我下午就送去,我下午就送去。
记得那天是2号中午,陈刚吃完午饭,让玉珍把碳酸氢钠(Na2CO3)片、叶酸片吃了,刚躺在床上,座机铃便急促地响了起来。
平时陈刚最讨厌别人中午打电话,你刚睡着,一个电话打扰醒,就再无法入睡了。一个下午昏昏沉沉,仿佛抽了大烟似的,无法精神振作的去上班。但电话来了,你不能不接,打到家的电话,肯定是你所熟悉的人、朋友、亲戚、同事或同学。
陈刚边走边嘟哝:哪个不懂事理的家伙,不知道人家中午在休息吗?待他刚拿起听筒,对方便说,是陈老师家吗?
陈刚应:是,你是……我是财政局的老钱,请你立即来财政局一趟,直接到我办公室,有要事和你商量。你们单位的局长也来参加这个会议。
陈刚放下电话,急急对玉珍说:你休息,财政局钱局长叫,我去看看什么事。一路上陈刚想,会是什么事呢?玉珍的病情局长又不知道,我们跟人家私交不是很深,再者财政上的那钱,既使局长也不能随便给人的呀!陆书记是不是有什么批示,那封信起了什么作用?可转而一想,前天自己才把信交到教授手中,人家答应转给书记,可也没这样快,既使信到书记手中,人家书记也不可能马上就做出什么批示的。你的信又不是中央1号文件,更不是总书记的手谕,三十号写成,二号就做出批示。作为一位市委书记多少大小事等着人家要去处理,你这事从个人和家庭讲是天大的事,可放到全市就不是个事了,小到微不足道的地步。
陈刚气喘吁吁进了钱局长办公室。只见自己单位的局长在坐,农委的邱主任在坐,还有一位不认识,陈刚只好向他们点了点头,钱局长让他坐在一皮沙发上。
待陈刚坐好,钱局长说:陈老师,你给陆书记的信,书记作了批示。给你先看一下。说着起身走到陈刚的面前,将信递到了他的手中,在转身时又说:其他人你都认识,这位是卫生局的王局长,说着指了一下那陌生人。
陈刚立即起身向王局长点了一下头,然后坐下看信。只见,自己给书记信的顶头空白处,用小楷毛笔很工整的写道:
请文军、邱璋、天杰、英文四位局长共商,大家共同想些办法,帮助陈刚夫妻渡过难关。具体实施措施,请英文同志给我反馈。
陆天明元月2日
看完信,陈刚心一酸便当着四位局长的面哭了起来。他哭得伤心而动情;他哭得压抑而悲凄。鼻子眼泪不听使唤的一同流了下来,他只好全抹到了手上。此刻陈刚的伤心样,用如丧女考妣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一点也不夸张。
钱局长说:陈老师,别伤心了,你看大家都在为你想办法,市委书记又这样重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根据陆书记的指示,研究了一个方案,请你来听听,没什么意见,我们就按这方案去操作,保证不耽误你给爱人去做手术。说完,钱局长一笑对大家说:各位局长,那我代表大家把我们研究的方案给陈老师说一下。
几位异口同声地说:你说,你说。
钱局长转向陈刚说:陈老师,我们根据陆书记的指示,研究的方案是: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农口、发动大家捐款,每个系统捐款不低于两万元,这共是六万元,农委、教育局你们每个单位再给借一点,陈老师自己再想点办法,亲戚朋友处借点,我想不出意外的话,手术费也就够了。报销嘛,我市大病统筹最高限额只有两万元,到时我们协调好,给你分两个年度报,这样统筹这一块能多报出三万元。你看这方案怎么样?
陈刚连说:好好好,就按领导们定下的办,我在这里再次感谢陆书记和各位在坐的领导。
陈刚在回家的路上百感交加,深深感到组织的重要,同志们的一片爱心,中共市一级的领导就是有水平。不是说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具体行动中,“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我一个党外人士,有了困难,能得到人家市委书记如此重视。真叫人没有想到。同时给四个部门的领导作批示,让同办一件事更属稀见。可见人家是把这件事,提高到了两党的关系上来对待的,也可见对党派的重视。对党派的实际关心。
陈刚一进门就兴奋地大声喊:玉珍!好消息。说着如此这般将在财政局情况讲给玉珍听。
玉珍听了也很激动,连连说,我们党的干部大多数还是好的,还是有爱心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极少数的。
陈刚补充说:我12月30日写的信,31号送到唐教授的手,元月2号书记就作了批示。可见信一到手就批示了。
玉珍又问:你啥时写的?我怎么不知道?
陈刚说:唉,那天晚上睡不着,思来想去没有来钱的路,突发奇想给书记写封信碰个运气,谁能想到人家这样重视。这样把我陈刚当回事。
玉珍赞美地说:老陈,你真行!
陈刚又说:哎,到那一级的领导,就是有领导水平。你看,他把四个单位的领导都牵进去,但让财政局长给他汇报结果。看!多高明。换个位置,你任何一个局长都无法召集其他三位局长开会,但财政局长一个电话都乖乖到了。你们的邱璋还表现得很积极。并保证农口两万元捐款一定会完成。
晚上陈刚心情很好,他要把给单位借钱的申请补助书写好,这几天抓紧落实,看最后的到位情况如何。要不,突然西安电话来,钱打不到卡上,可就不能成行了。
陈刚打开台灯,展开稿纸略加思索便写道,教育局党组及各位领导:
兹有你局专业技术干部陈刚,因妻患重病,经北大医院肾内科确诊为双肾萎缩,用药物已无法治疗,建议进行肾移植手术。现我们已在兰医二院进行了肾移植前的配型工作(配型费2200元),手术费估计15万元左右。鉴于此况,单靠个人无法筹集此笔经费,现本人特提出申请,请领导研究单位给暂借两万元,待手术后,按医保规定报出一部分费用后即可偿还。
特此申请,请批示。
陈刚
2004年1月10日
写完申请报告,陈刚感到很累很累,便息灯后上床休息了。那一夜他睡得很香也很沉,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老母亲。仍一身青衣青裤,由两个重孙子,龙龙和虎虎搀着,走到陈刚跟前说:儿子,别发愁,人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有贵人会相助你的,我老娘也不会袖手不管的。陈刚一听扑通跪在老人面前边哭边说:妈妈,你的儿子快支持不下去了,你的儿子命太苦!我的好妈妈,我不想活了,我实在累的不行了,想在娘的怀抱酣睡过去。我想跟你走,儿子想跟你走啊……
陈刚将自己哭醒了。此时天已大亮,他急急起床,今天他要找市医院院长批转院手续,没有他的批准,花多少钱,回来一分都不能报销。这段时间陈刚筹钱确实忙,有时早晨出去天黑才能回来,求爷爷告奶奶,张三把你指到甲,李四再把你使到乙,一天跑完了还不一定能落实一件事。
玉珍心疼丈夫,每次回来电饭锅里都给熬着热腾腾的小米粥,因其他饭菜,他无法做,站一会脚底板疼得站不住。除此之外,为了排遣忧愁,便一本本的读书。近日她读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诗”,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几本诗集,并将“楼梯诗”的形式,改造成“金字塔”形式,分别给她的铁家舅、龚姨父、季姨父、龚金发每人写了一首求助诗。
给铁家舅的诗题目叫《诉说》:
铁
如钢
能熔炼
溅出火花
想想我父吧
你家事事有他
人良知要在的话
何时何地都应报答
长眠于荒山野地的爸
丢下你可怜的女儿挣扎
不懂道理的娘我无法说她
我靠夫君女儿一天天的活下
舅现我在死亡线挣扎你可信吗
我挣扎我挣扎舅啊快来救救我吧
他们无情的冷眼我看了浑身都在发麻
给龚姨父的诗题目叫《黄金无价》
龚
姨父
离乡去
三十多年
你不认小儿
家中狼烟四起
我父着眼于大局
收小儿为他的义子
从此后化干戈为玉帛
家宁人和局长交椅永坐
我老父的那点恩该感谢吧
黄金有估价可良心却是无价
的
看在我父之面救助一下他的女儿
你不论仕途金钱名誉都不会有损失
叫声姨父啊不要忘了做人的那点良知
给季姨父的诗,题目叫《无恕》
季
四季
四季何
春夏秋冬
各显其本色
君子便坦荡荡
小人却要长凄凄
老实的姨父我不怨
你要明白我父那片心
一个儿小学毕业便招工
五个姑娘两个让跳出农门
我父为你们家旺背上了处分
他唯一的女儿得病无钱医治了
你们为何麻木不仁不能相助几分
人心换人心我父换回的是什么良心
给龚金发的诗,题目叫《期盼》
龚
金发
姐盼你
帮我一把
姐到了生死关
度过寒冬是春天
姐弟之间的情分啊
血浓于水怎能就撕开
帮姐一把你少不了点啥
姐出问题却害下了一大家
老年丧女的老妈妈怎能舍下
少年丧母的姑娘何时才能长大
中年丧妻的夫君无衣无靠怎持家
我要呼喊我要挣扎金发快帮姐一把
陈刚看了玉珍写的这些诗,心中刀绞般难受。作为一个病人,承受的太多太多了,她几乎到了绝望的边缘。爱妻啊!你何必这样,我作为一个负责的丈夫,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把你的手术钱准备好的,你急个啥?人家一个堂堂的市委书记,为你的病专做批示,说明整个社会在关心我们,如果捐款、借款都能兑现,我们去西安的钱也就够了。你们那么些亲戚就别指望他们了,农民毕竟是农民,尽管他们进了城,但骨子里那自私狭隘,老实而狡黠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为什么毛泽东一再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道理就在于此。在他们心中仍是三亩地,一对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现在我们处于如此境地,人家还担心,钱借给你,到时你们人财两空,给人家还不上钱怎么办?人人知道此病是花钱的无底之洞,任何一家都是无法承受的。陈刚觉得有必要和玉珍谈谈,你只管养病,钱的事我丈夫会想办法解决的。
手机响了。是农委主任邱障打来的,要陈刚写上借钱报告去借钱,下午他要出差半月才能回来。
自从陆书记作了批示,要四位局长帮陈刚夫妻度过难关。并要财政局长汇报商讨结果。邱璋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第二天就在本单位职工会上号召捐款,他自己捐了两百元,要求并强调要科级以上干部不少于一百元,一般干部不少于五十元,捐的结果人人都是一百元。邱璋在会上表扬,我委干部政治觉悟高,有关爱他人的精神。同时让办公室主任起草了捐款倡议书,当天发往农口所属各单位和各县区农业办公室。要求人人行动起来,个个献出一份爱心。
放下手机,陈刚便急急写申请报告,同时也感激邱璋,毕竟把我们的事给放在了心上,要不人家走了,无人签字,款可就借不出来了。现在各单位财务都实行“一支笔”管理制度。副手是无权过问财务的。
陈刚飞笔疾书写道,
尊敬的邱主任及各位领导:
兹有你委干部刘玉珍同志,因患重病,经医院确诊为双肾萎缩。医院建议做肾移植手术,手术约十几万元之多,现我无力筹措此笔经费,现特向各位领导申请,可否在不影响单位正常开支的情况下,给我们借点现款,以解燃眉之急,待手术后,我可及时偿还。
特此申请,请批示。
申请人:陈刚
2005年2月10日
陈刚在申请中没具体写借的钱数,他是有想法的,人是你们单位的干部,工作三十多年,现命在旦夕,你们看着办吧,我写具体了,说不定还会为难你们。
陈刚手持申请急急去了农委办公楼,敲开邱璋的门,有好几个人在说事。陈刚找个地方坐下来静候。从人们说谈的内容听,好像是什么建筑款的问题。转眼这些人便说完,很客气地和邱璋告辞后退出办公室。
邱璋说:陈老师,你再没见陆书记吧?
陈刚答:没……没……,说出没字,陈刚突然灵机一动便说:没见,昨晚他打电话问情况,我说各位领导都在积极的运作,他只说了个好字。
邱璋说:好好好,陈老师,你跟陆书记以前就认识吗?陈刚警惕地一楞,转而将邱璋给骗了一下。很严肃地说:我不认识他,我跟陆书记哥哥是大学同学,上次他哥哥来,在我们家一块吃过一次饭。
噢!邱璋仿佛得到什么天机似地说: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我就纳闷书记咋会做出那样的批示。
陈刚急问:邱主任那批示有问题吗?
邱璋哈哈一笑说:不是有问题,是高明、有领导艺术。我从乡长到县长到现在的农委主任,陪走多少领导,处理过多少领导批示,都没见过领导作这样的批示。通常遇到类似你这样的事,只批给你单位的一把手领导就行了。哪像你的这事,一下子批给四个单位的一把手,而且指名道姓,把我老邱放在第二位。说到此,邱璋显出了得意之色,那受到市委书记器重的样子,仿佛一个小小七品芝麻官,皇帝要亲自召见似的。接着又说:把我排在第二位不说,让财政局长牵头给他反馈,这一招就是领导艺术,四位局长都属正县级,谁领导谁?可,财政局长就不一样了,人家叫一声,你谁敢不来?人家对书记负责,我们就得对人家实权局长负责了。要不,你单位经费不足,得罪了他,能要回来一分钱吗?
陈刚急说:我再次感谢各位领导。
邱璋很客气地说:不感谢,谁人没个难处,以后陈老师有机会了,把我在书记面前美言几句也就行了。陈老师你知道吗,我在正县级的位子上都干了十五年了。可就是媳妇熬不成婆。
陈刚应付说:好的,好的。
邱璋问:陈老师,借多少?
陈刚一时没了主意,借多少好呢?自己也不知该借多少了。沉默了瞬间,他便说:邱主任,如单位能周转开,就给借上两万元。
邱璋将申请书往桌子上一放,轻轻拍了一下说:好的,就先借两万元,到时有困难,你再给我打电话。你去财务室找王会计,有专门印好的借款单,你填上拿过来我给你签字。
到财务室王会计很关心地问:陈老师,人家给借多少?
陈刚说:两万元。
王会计便说:那么大的手术两万元能干啥?单位又不是没钱,老刘工作几十年,我们单位也该关心关心她了。
陈刚只好说:先借这些,以后再说吧。
填好借款单,陈刚递给会计看了一下,确认没问题,在借款人的地方签了自己的姓名,便去让邱璋签字。
邱璋借过借款单一遍遍看了又看,仿佛要从单子上发现什么破绽似的,陈刚都等得有点急了,一张小小的借款单,一目了然的事,他在细细研究什么?难道在辩认西夏文字或是民间流传的《透天机》。看了半天后,什么疑义也没发现,将大名签上后突然说:陈老师,我这没印泥,你到财务室顺便按上个手印。
听到这一声,陈刚的头便“轰”一下晕了。他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呆坐了半天,想听邱璋再说一次,但邱璋再什么也没说。突然,陈刚就想到了歌剧《白毛女》中的黄世仁和穆仁智。
来到财务室,陈刚给王会计说主任要叫按手印,王会计先是哈哈大笑,笑完说:荒唐!荒唐!现在都21世纪了,咋还行封建社会的那套?你陈老师也是有单位,有职称,大名鼎鼎的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会主委,省内有影响的作家,难道你借款后,就跑到塔利班本拉登那去了。
陈刚心情很沉地说:王会计,这钱我不想借了,我觉得我的人格受到了极大的污辱。说完抬起手轻轻抹去了双眼流下的泪珠。又自语:这钱我确实不想借了。
王会计一看陈刚那痛苦的表情,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劝说:陈老师,为了老刘看病,钱你一定要借,就忍一下吧,小不忍则乱大谋,你说为什么心字头上一把刀才叫“忍”,就是比较难的事嘛,古人早就告诫我们了,忍吧。
陈刚说:好吧。王会计听你的,这简直是一张卖身契。
王会计将开好的支票递给陈刚,让他在存根上签了名字,拿出印泥盒,陈刚抖抖地伸出断了指的左手,伸出食指在印泥盒连按三下,狠狠按在借款单上,手指不自觉地向右拧了一下,借款单便皱起了一个小圈。等王会计将卫生纸递过来,陈刚已将红印泥全部抹在了他衣服的左前襟上。然后拿起借款单,脸色很难看地对王会计说:我拿去让你们邱主任看一下,手印我实实在在按上,看还有什么不妥,听人家指教。
王会计一看陈刚情绪很激动,便说:不了,不了,我给他说就行了。
回到家,陈刚给玉珍说:单位给借了两万元。
玉珍听了很高兴。并说:我们的领导还是很通情达理的。
陈刚将取回的钱放下,这次他没数,走进书房,关紧门便偷偷地哭了。他哭自己的无能,哭自己的命苦。他哭着想老妈妈,老娘你来救救我吧,你儿了受的如此奇耻大辱,终身难忘啊!妈妈你儿子太难了,我想回到你的身边,我想伴你在阴间,我想脱离人间这苦海。
手机响了,陈刚急急抹去泪接电话。不论如何委曲,还得面对现实。手机是在报社工作的学生打来的。学生无不遗憾地告诉老师,他把倡仪书都写好了,但总编签发时不让登报,说这样做有负面影响。老师实在对不起,你托的唯一一件事没给你办成。学生一再表示歉意。
陈刚在手机中表示说能理解、能理解,人家总编是从全局考虑的,在这里我们要舍小我以利大我。
学生又说:老师实在对不起,请你能理解学生。
陈刚说:没关系,我能理解,我能理解。
放下电话,陈刚感到特别特别的累,他很想休息一会儿,但他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