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年味儿
文/徐 冰
快要过年了,整个扬州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你知道扬州的年味儿是什么样的味道吗?不妨让我来跟你絮叨絮叨。
扬州的年味儿是香的。不仅有年蒸的香味,还有芝麻糖、汤圆、藕粉圆子、茶干儿等别致的香味儿。
香肠的香味儿自不必说,进了腊月门,家家户户或多或少总会去灌点香肠,有几家灌香肠比较出名的店真的是门庭若市、通宵达旦,扬州人宁可挤、堵、忙,图的就是个一年忙到头能尝到自己家喜欢的那种味道。不仅自己品尝,他们还会把这份香味儿分享给远方的亲人、朋友甚至客户。
十香菜倒是地地道道的扬州人家年夜饭餐桌上特有的小菜,把腌制好了的雪里蕻稍微泡一下挤得半干,炒一点小花生米和小黄豆,切一点香菇丝、木耳丝、百叶丝、冬笋丝、胡萝卜丝,也有人家加一些小虾皮、蘑菇片、干虾米和茶干丁儿等等等等,至于搁不搁点儿香菜沫儿,那就随各人口味儿了。锅底油必然是地地道道的农家菜籽油,各个品种依次入锅,一炒一拌,融合在一起,扬州人也有称他为“十样锦儿”的,起锅前再淋一点点芝麻油,微咸清香、少油不腻,别看都是些家常菜,上了扬州人春节期间的餐桌,确实非常“抢手”的一道菜。
扬州的年味儿是甜的。豆沙包、油糕的甜自不必说,无论是哪种包子,扬州人做馅儿,不可能不放糖的,当然,也不可能放太多。据说,这些馅儿料里面搁点儿糖不仅会提鲜,而且能让人吃出好日子甜丝丝的味道。
.扬州的年味儿是咸的。年前的扬州,大街小巷、城市乡村,随处可见挂在门口、阳台、路边的腌制品,咸肉、咸鱼、咸鸡、咸鸭、咸鹅,深深吸口气,连风里都弥漫了这些咸货特有的咸香味儿。
.扬州的年味儿是红的。家家户户贴福字、贴春联、挂上喜庆的红灯笼或中国结这是自然,大概有七八年的样子了,每到春节,扬州城各大城门上总会贴上巨大的春联,不仅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氛围,这种传统习俗的展示更加彰显出我们这座有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古城特有的文化底蕴、内涵和特质。
扬州的年味儿是五味调和的。一直以来,扬州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现如今的年夜饭,不仅仅有寻常人家一家人分工合作各显神通其乐融融一起忙的团圆饭,各大酒店也顺应市场需求推出了各种各样天南地北兼收并蓄的年夜饭套餐,满足了各个层次、各方人士的需求,据说,今年把年夜饭搬到火锅店的群体也不在少数,他们说这叫“天下菜肴一锅烩,红红火火过大年”。
扬州的年味儿是五彩斑斓的。现在的过年,早已超出老一辈儿的想象了,大年初一,各大超级购物中心早已打开他们迎春纳福的吉祥之门喜迎八方宾朋。南方的年宵花、北方的酸菜、大西北的烤全羊、东海之滨的各色海鲜齐聚一堂,在每年我们扬州应时应景的长毛绒卡通玩具的感召下绽放着新时代、新生活的多姿多彩。
其实,扬州的年味儿,还有家家户户必做或必点的三道菜。杂烩、炒水芹菜和炒豌豆苗。
杂烩,在我们扬州又叫“全家福”,以鱼圆、虾球和小肉圆为主,配上炸肉皮、鹌鹑蛋、虾糕、木耳、蘑菇、鲜竹笋、鲜河虾、老鸡块、猪肚块、咸肉片,以老鸡汤打底,起锅前再点缀一点青菜芯、大蒜、蒜黄、韭菜黄或韭菜丁,讲究一些的人家会把炸肉皮换成鱼肚、蹄筋、海参和鲜鲍鱼等等。
关于炒水芹菜和炒豌豆苗,我是有我个人的特别烹制方法的。水芹菜的芯是通的,我们扬州人管它叫“路路通”,我炒水芹菜是必然要放些百叶丝的(百叶,北方人叫千张或干豆腐),这道菜我取名叫“百业兴旺路路通”。
豌豆,扬州方言叫“安豆”,每逢春节或家里有什么大喜事,扬州人是必须要炒个“安豆苗”的,隐藏着祈福平平安安的意思。我炒的“安豆苗”加入了四季豆切的斜丝和平菇撕成的细丝,先把这两个菜放到开水锅里焯一下水,然后跟“安豆苗”一起下锅炒,这道菜取名叫“四季平安”。
年夜饭,这几道菜一上桌,我的吉祥话就出来了:四季平安家家福,百业兴旺路路通。
我倒是衷心希望,在扬州这片热土上,从我心里流淌出的“年俗”走向我们中华大地,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作者简介→
徐 冰,笔名冰狼,江苏扬州人。国学文化推宣人,企业文化策宣人,自由撰稿人,家庭教育公益人,冰狼体诗歌创始人,中诗在线诗远文学社副社长。企业高管,扬州市邗江区服装协会副会长,扬州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职业经理人,高级经济师,品牌管理师。
